如果共和黨丟了衆議院……(天風宏觀宋雪濤)

特朗普對貿易政策態度轉變的拐點,可能並非中期選舉,而是經濟回落

如果共和黨在中期選舉失守眾議院,特朗普的最佳策略可能是繼續對外施壓:因為聚焦國際貿易與制裁的政策,不僅能得到兩黨的共同支持,也將提高特朗普的整體執政效率(立法通過率)。如果眾議院失守,特朗普政府對外強硬政策的時間窗口可能會縮短,由此可能讓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在短暫的窗口裡,變得更加急迫、劇烈和有針對性,而非緩和

文:天風宏觀宋雪濤/聯繫人向靜姝

如果共和黨在中期選舉失守眾議院

自從1946年以來,總統所在的政黨幾乎總會在中期選舉中丟掉席位。當總統的民望降到50%以下,他的政黨往往在眾議院失去的席位平均達到36個。在最近的2006年、2010年和2014年中期選舉中,由於公眾好感度下降,小布什和奧巴馬的政黨都損失慘重,甚至失去國會兩院的多數席位。目前,特朗普的整體支持率只有41%,意味著共和黨可能有較大概率失去對眾議院的掌控,若共和黨繼續執政參議院,屆時將形成兩黨分立的國會形式。

美國國會擁有唯一的立法權力,考慮到美國立法的流程必須得到議會多數票通過的規則,兩黨分立的國會將給總統頒佈國內新法案帶來很大阻礙。在目前選舉結果可能性最高的共和黨執掌參議院、民主黨執掌眾議院情況下,通過縮減預算開支提案的可能性較高,通過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二次減稅提案的可能性下降,這意味著中期選舉後特朗普政府對內以財政赤字支持經濟擴張的空間受到限制,而兩黨觀點接近的政策通過的可能性更高

圖1:歷任美國總統失去了國會多數席位時,提案立法均大大減少

如果共和党丢了众议院……(天风宏观宋雪涛)

資料來源:美國國會網,天風證券研究所

表1:民意調查、訪談中共和黨、民主黨選民對不同議題的主要意見

如果共和党丢了众议院……(天风宏观宋雪涛)

‍數據來源:WSJ, 天風證券研究所

比較現階段兩黨選民的觀點可知,兩黨選民明確持有相近觀點的便是在對外貿易和全球化方面。這種情況下,繼續對外施壓,聚焦國際貿易與制裁的政策,不僅將得到兩黨選民的共同支持,也將提升特朗普的整體執政效率(立法通過率)

在當前的美國政治體制下,總統在外交議程和外交決策方面有著幾乎絕對的主導權。儘管國會對外國商業擁有管轄權,但多年來國會通過各種貿易協議和其他法律將大部分權力下放給總統,這意味著國會對總統的貿易權力很難產生實質性影響。例如,美國新加入貿易協議需要獲得國會批准,但撤銷現有的貿易協議則不需要。

雖然國會可以通過立法來降低總統的貿易決策權力,但這種方式耗時較長,同時總統也可以否決該立法。國會可以再推翻總統的否決權,但這需要在參眾兩院均取得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投票才有可能,且僅僅是有可能,因為法院可以裁定總統在外交事務上的憲法權力可用於終止貿易協議。從理論上講,特朗普貿易政策的反對者可以在法庭上提出法律挑戰,但不太可能成功。而世貿組織也無法實質阻止特朗普提高關稅——它只能授權貿易伙伴實施報復性關稅作為威懾。

總之,美國總統擁有廣泛的對外貿易權力,唯一的問題是他願意多大程度的使用它。如果特朗普願意將總統的貿易決策權力發揮到最大化,國會和最高法院在短期內很難阻止。

美國經濟週期拐點將成為特朗普貿易政策的一個邊界

因此,中期選舉的結果可能不是特朗普對貿易摩擦態度主觀轉變的拐點,但有可能客觀影響到貿易政策的節奏。民主黨奪回眾議院後,對華政策並不見得會有所轉向,但民主黨對特朗普財政政策擴張(二次減稅、基建)的遏制,將使得特朗普對外擴張戰略的經濟基礎逐漸瓦解

從之前50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聽證會的情況來看,在貿易摩擦中暫時受損的農產品商(達成協議後將獲利)和跨國企業(主要是電子、輕工、機械製造)對貿易政策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在一個欣欣向榮的經濟環境下難以有說服力地表達出來。如果美國的經濟環境走向發生變化,之前被經濟數據弱化的利益受損方和黨內矛盾會在國會和共和黨內形成壓力

圖2:減稅對美國經濟的積極影響將從2018年4季度開始逐漸減退

如果共和党丢了众议院……(天风宏观宋雪涛)

資料來源: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天風證券研究所

從美國的商業週期來看,這一輪起始於2015年底的短週期復甦已經持續了32個月,我們在《美債收益率倒掛前後的資產表現》中判斷“美國經濟增速將在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初觸頂回落”,留給特朗普對外持續施壓的窗口正在壓縮。而來自進出口貿易的壓力,已經在美國今年二、三季度的出口數據和消費者信心指數中有所體現。未來如有更大範圍的關稅落地,則對美國消費者、生產者和中間商的更大影響會逐漸顯現,商品價格的上漲壓力也將通過美國國債利率傳遞到美股。

所以,如果共和黨在中期選舉裡丟了眾議院,將減少美國經濟在短週期頂部運轉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壓縮特朗普對外強硬政策的窗口期。由此可能讓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在短暫的窗口裡,變得更加急迫、劇烈和有針對性,而非緩和。特朗普態度強硬並不意味著貿易談判必將以失敗告終,而是特朗普不會因為忌憚談判失敗而對談判條件做出讓步。

未來讓特朗普貿易政策出現緩和拐點的,可能是美國數據走弱以及美股風險的二次釋放。特朗普近期將矛頭指向日本,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談判態度強硬,拒絕歐盟取消所有工業產品的關稅提議,也表現出加劇而非放緩的跡象。

圖3:上輪週期美國PMI上行階段大致24個月

如果共和党丢了众议院……(天风宏观宋雪涛)

圖4:美國出口在二季度走弱,貿易逆差再次擴大

如果共和党丢了众议院……(天风宏观宋雪涛)

圖5:消費者信心指數走弱

如果共和党丢了众议院……(天风宏观宋雪涛)

風險提示

貿易摩擦加劇;美國政治變動

團隊介紹

宋雪濤 | 宏觀團隊負責人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特邀項目研究員,著有多篇學術論文、人民銀行工作論文、CF40系列叢書等。

向靜姝

倫敦商學院碩士,主要負責海外宏觀和大類資產配置研究。曾任Man Group AHL(倫敦)量化分析師。

趙宏鶴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主要負責貨幣、財政政策和金融市場研究。

如果共和党丢了众议院……(天风宏观宋雪涛)
如果共和党丢了众议院……(天风宏观宋雪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