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國產的的航空發動機嗎?殲20用的是國產發動機嗎?

瓜哥的草帽


國產航空發動機研製一直就沒停止過,只不過航空工業發展速度太快,原有成熟產品並不一定適用於更先進戰鬥機。

國產三代機從殲-10開始步入世界前沿,然後就是一脈相承下來的四代殲-20隱形戰鬥機,不過雖然機體航電全面國產化,但是最重要的發動機配套卻是從俄製AL-31F開始。

近年隨著殲-10改型不斷,我們在2018年航展時曾看到配備矢量推進的新發動機,不論是用於驗證還是已經同部開始打造對於國產發動機來說都是好事。殲-10C新批次也開始用上了WS-10“太行”發動機,和殲-16、殲-11B現在完全一致,WS-10B發動機最大推力比AL31FN提高16%,燃油使用效率也更高有助於航程增加。

回到殲-20剛開始用的也是俄製AL-31F發動機,這是不可避免的發動機的研製絕對考驗科研實力,雖然航空工業進步神速,但也集中在航電、氣動設計等。

隨後殲-20也測試了WS-10發動機,作為國產主力三代機的動力標配,殲-20過渡期進行測試驗證也未嘗不可。但更大的機體以及更大的航程需要,WS-15才是它的最終目標。

殲-20的最終目標是換裝WS-15發動機,最大推力達121千牛,加力推力181千牛。作為隱形四代機除了隱身、信息感知、遠程截擊之外,更重要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在考驗它。因此未來WS-15發動機的配套,才是實現殲-20最大性能的保障。


河東三叔


眾所周知,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它的性能優劣直接決定了飛機的速度、高度、航程、機動性、可靠性和有效載荷,也被稱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而現在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影響著飛機的發展,也是空軍發展的一個標誌。一個國家空軍戰機的好壞,其中最要指標就是要看發動機的推重比,推重比的大小直接決定戰鬥機的性能。

一直以來,發動機都是中國戰機的硬傷。雖然我國在上個世紀已經開始研製了發動機,但由於我國對於發動機的製造技能非常的不成熟,以至於一直要從別的國家進口。後來在我國科研人員不懈的努力之下,我國在航發領域終於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研製出來了好幾款國產發動機。

我國研製的國產發動機有渦扇-10、渦扇-13、渦扇-18,甚至還在開發渦扇-20、渦扇-15發動機。這些都說明了我國已經在發動機上面的研究有很大的進步,正在減少與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未來,我國的國產戰機或許再也不用依靠從國外進口發動機了。

就比如現在,我國的國產太行發動機已經可以堪當重任,我國渦扇-10發動機已經有好幾款改進型號,其中有渦扇-10B發動機、渦扇-10C(也被稱為渦扇-10X)、渦扇-10H等發動機。這些發動機已經開始被運用到殲-10、殲-11、殲-15、殲-16、殲-20戰機上。

而我國的殲-20前期使用的發動機是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該發動機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在國際上無論性能還是質量(使用壽命)僅屬於二等水平,嚴重限制了殲20的機動性能。隨著我國國產發動機的進步,我國的殲-20戰機也開始換裝國產太行改進型發動機。

據悉,我國的殲-20換裝了的發動機是渦扇-10C(也被稱為渦扇-10X),該發動機是第四代渦扇發動機渦扇-15的過渡型號,該發動機特點就是採用了鋸齒設計噴口,具備隱身功能,推力為14.5噸,該發動機基本上能滿足殲20的使用需求了。不過,該發動機與美國的F22戰機裝備F119-PW-100矢量發動機,以及俄羅斯的“產品-30”矢量發動機相比,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我國的殲-20要徹底想解決發動機的問題,還是需要看渦扇-15發動機的,而我國的渦扇-15發動機推力將達到18噸,推重比達到10.85,更重要的是它的噴管具備矢量性能。到時候換裝渦扇-15發動機之後的殲-20戰力將會更強,在性能上完全不輸美國的F-22戰機。


王牌武器庫


殲20其實一共使用過三種發動機,所以說看圖的時候得看細節。

最早的時候殲-20研製過程中所使用的發動機是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

這款發動機主要用在我們的殲-10上,算是一個過渡型號的產品。使用這個發動機的目的在於發動機技術相對成熟,便於進行外圍設計。第一架原型機的首要目的是先飛起來,所以就選用了實際上並不適合殲-20的發動機。

實際上這臺AL-31發動機也已經成功的用在了諸如Su-27、Su-30、Su-33等一系列的重型戰鬥機以及殲-10這樣的中型戰鬥機上。


再往後的殲-20原型機和量產機上就開始引用了我們自己的WS-10發動機。

WS-10是我們結合了AL-31、F101和CFM56這三款發動機的技術特點後再AL-31上加以改進的一款準自研發動機,骨子裡其實還是AL-31不過性能有所提升,並且耐用性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WS-10的路子目前其實還是挺磕磕絆絆的,產能上不去,以至於我們的很多殲-10戰機還是去安裝了進口的AL-31發動機。


而殲-20主要全面換裝的是WS-15發動機。

在一部分原型機和一少部分量產機上已經實現換裝。

這款發動機算是我們撿了一個漏,然後又超水品發揮了一把的產物。

我們在上世紀90年代拿到了一堆R-79V-300發動機的圖紙。也就是下面這款發動機:

這款發動機其實是一個很了不得的東西,但是有點生不逢時的感覺。


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在研製下面的這架飛機。

如果乍一看和多人會說是米格-31,其實這是蘇聯研製的“F-35閃電斯基”,是蘇聯的一款垂直起降戰鬥機雅克-141。這架飛機在1987年首飛成功,但很遺憾的是1991年蘇聯解體,這個項目也就被取消了。

雅克-141內的主發動機其實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R-79V-300了。

按照當時的設計,這款發動機尾部可以傾轉配合駕駛艙後面的兩臺小型託舉發動機使重量接近20噸的雅克141垂直起飛。這裡就可見這臺R-79V-300的推力有多大了吧?

R-79V-300不開啟後燃器的最大推力是可以達到108千牛的。

不過生不逢時的雅克-141被取消後,

而對應多種任務而設計的R-79V-300發動機也就成了蘇聯戰鬥機發動機設計的最後絕響了。

後來這個發動機的圖紙就輾轉到了我們手裡。在這個圖紙的基礎上,我們研製出了WS-15發動機。這就是撿了個漏的說法。


對於超水平發揮的說法則是——606所在R-79V-300發動機圖紙(也只有圖紙)的基礎上又把這臺發動機的推力提高了將近15%!並且重量降低了將近20%。


現在WS-15的數據是最大推力121千牛,加力推力181千牛。並且是原來單臺垂直起降20噸重雅克-141的發動機兩臺推動一臺37噸重的殲-20平飛。這個性能就是提高的不是一點半點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飛行員說一旦進入超音速就是殲-20的天下的基本“底氣”所在了。


而且從圖紙,到製造——殲-20的WS-15發動機其實都是我們國產的,這話硬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