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看過《道德經》的人,第一個反應便是大笑,最後才大悟

當一個人扮演過盡責的好父親後,我們能夠感覺到,在奧妙的知識領域裡,對宇宙的神秘和美麗、生與死的意義、內在靈魂的震撼,以及不知足的悲感,究竟能體會多少?或許沒有人能說出他確切的感受。但在《道德經》裡,卻把這些領受都洩露出來了。

林語堂:看過《道德經》的人,第一個反應便是大笑,最後才大悟

老子騎牛圖

看過《道德經》的人,第一個反應,便是大笑;接著就開始自嘲似的笑;最後才大悟到這才是目前最需要的教訓。老子說:“上士聞道(真理),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相信大半讀者第一次研讀老子的書時,第一個反應便是大笑吧!我敢這麼說,並非對諸位有何不敬之意,因為我本身就是如此。

因此,那些上智的學者,便由譏笑老子、研究老子而成今日的哲學先驅,同時,老子還成了他們終生的朋友。

林語堂:看過《道德經》的人,第一個反應便是大笑,最後才大悟

宋代石雕老子像

老子說:“言有宗,事有君。夫唯夫知,是以不我知。”其對生命及宇宙的哲學觀,四處散見於他的晶瑩雋語中。有關老子的身世臆測和教條,我會在後文中詳細剖析給各位讀者。老子的雋語是出於現世見識的火花,和愛默生的“直覺談”一樣,對後人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若要了解他二人的雋語,勢必先得深切透視其思想方可。

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自閃光耀。然而,人們心靈渴求的卻是更深一層的理解,於是,老子這謎般的智慧寶石便傳到變化繁雜的註釋者手中。甚至在我國,許多學者將之譯給與本國思想、觀念完全不同的另一個英語世界。

林語堂:看過《道德經》的人,第一個反應便是大笑,最後才大悟

老子像

摘自:《老子的智慧》 — 林語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