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某個國家官員個人制裁,能制裁官員個人什麼?

眨眼的星星828


美國對他國企業、實體和個人進行制裁已是司空見慣,而且上了癮。有朝一日,當全球的國家反過來一起來制裁美國的時候,不知這些牛仔的後代會作何感想。

美國製裁某個國家的官員,其效果有限,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如限制該官員入境,不授予其簽證,或者凍結該官員在美國的資產,甚至其家屬也會受到株連。

如果該官員兩袖清風,是一個清廉正直的人還好,如果是萬夫所指的貪官的話,那麻煩就大了。一旦美國方面凍結和公佈某官員在銀行的資產,那將引起雪崩式的反應,會對其服務的執政政府造成衝擊。

美國在中東和北非地區搞“阿拉伯之春”和“顏色革命”時慣於利用其掌握的資料及互聯網社交平臺優勢,解密一些資料,激起民憤,引發該國社會動盪,如美國在利比亞和敘利亞所做的那樣。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被美國控制和利用,該系統可詳細記錄每筆美元業務。因此,一旦美國要制裁某個國家的官員個人,除非其或其家屬不使用SWIFT系統匯款,否則,被制裁時是很痛苦的。


埃及微生活


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經濟制裁已成為一種受到青睞的外交政策工具。隨著美國加大對朝鮮和俄羅斯的制裁力度,制裁似乎將繼續存在——儘管存在諸多缺陷。這次是因為購買了俄羅斯先進武器而受到制裁,是美國製裁俄羅斯所產生的長臂管轄效應,主要是針對俄羅斯,只是有人躺槍而已。

在冷戰後的社會中,經濟制裁已成為政治格局的決定性特徵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美國、歐洲和其他發達經濟體對其他國家實施了500多次制裁,試圖在不訴諸軍事幹預的情況下,在全球舞臺上維護自己的影響力。從核不擴散到促進基本人權,這種制裁背後的政治目標是多樣化和雄心勃勃的,而這些措施本身可以採取多種形式。然而,儘管制裁的目的往往是作為軍事行動之外的和平選擇,但使用制裁也是有爭議的。

受制裁官員不一定擁有外國資產,但他們面臨著財務壓力。他們無法進行以美元計價的交易;銀行不太願意幫助他們,因為害怕激怒西方政府;美國企業也無法與他們合作。

只要沒錢又不出國,那就根本沒有什麼實際作用,更多的是一種美國所表達的不滿情緒。


美國車行百萬裡


美國通常對不符合其利益的個人的制裁,儘管未必能夠達成實質效果,其本質目的是威懾和施壓,並且利用輿論工具傳播從而造成較大範圍的影響,並藉此達成自身的政治目標。

在歷史上美國曾多次對其所謂的“敵對國家”人物進行過經濟與政治制裁,手段包括禁止同美國企業有貿易、金融往來,禁止美國企業為其提供服務等等,但這對於長期生活在別國經濟體系的被制裁對象來說,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意義,而美國政府卻可以藉此彰顯其國際威望。

此次制裁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特朗普為了本黨派贏得中期選舉,達成個人政治利益而利用國家資源進行的一次戰略威懾與輿論引導,通過對涉及俄羅斯的他國人物進行制裁,引導調動美國國內反俄情緒,從而在目前膠著的選情下,增強對特朗普執政的認同度,從而為其所在的共和黨增加民意的目的。

但不論是貿易對抗還是進行制裁,必然會遭到對手的針對性反制,目前美國多個行業因貿易對抗反制措施造成發展緩慢與停滯就是最好的例子。特朗普的破壞性制裁最終導致自己的選民受損、選情受挫,所以對於此次制裁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不僅起不到應有作用,反而引發更大的對抗從而進一步影響特朗普的選情,用中國的俗語來說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馬克觀察


昨天,美國對軍委裝備發展負責人進行制裁,這樣的針對性已經非常小了,但是仍然引起反對和譴責,美國能制裁個人什麼呢?又是什麼讓人如此反對呢?


特朗普的這一決策顯得非常小氣,一個大國對個人展開制裁。

美國製裁軍委裝備部負責人,主要是通過凍結銀行賬務,停止提供服務等通過一系列手段逼迫對美國讓步的辦法,來達成自己在軍事政治領域的目的,同時震懾該國其他部門的負責人,限制其決策。但是這樣真的有用嗎?這回可真是美國人自己犯傻了。



圖為我國055驅逐艦和052D驅逐艦,我國的軍工發展已經非常成熟,並不會因為個人而存在什麼問題。

從對國家軍事科技和對外軍貿方面來看,美國的制裁並不會影響軍備的發展和對外軍貿,正如我回應的那樣,和俄羅斯的防務合作完全是不針對第三方的,這也是國家主權,並不需要他人來指手畫腳。換言之,特朗普目前做出的一系列決策,已經越發的小氣。



我國從俄羅斯購買了24架蘇35S戰鬥機,這是中俄防務合作的一部分。

美國經常對俄羅斯和中東國家的官員採用這種制裁方式,因為他們在本領域的決定權限非常大,而且擁有極高的權威和地位,而且那些國家的官員往往存在較大的個人利益和集團,通過制裁個人可以對中東那些國家的政治局勢產生深遠影響,但是我國不同,我國是一個有著科學的現代化治理體系的國家,不會對整個國家的科學決策和重大事項的戰略部署產生任何影響。



俄羅斯的21631型護衛艦也採用了我國出口的柴油機,中俄防務合作已經非常廣泛。

我們決策機制非常科學,任何決策都不是一個人可以輕易做出,都需要經過嚴格論證和複雜的程序才能做出,民主集中制保障了決策的效率,也保障了決策的科學,國家機構健全,國家組織機構完善,導致國家的任何機構都只是整個體系的一部分,任何一個部分的細微變化都不會令整個體系發生動搖,因此,針對個人的制裁實在是沒有必要,也完全無用。



外交部已經就此發表了看法。

為何如此強烈的反對呢?因為針對某國政府官員的制裁,本身就是一種主權侵犯,這是對一個國家主權的漠視,也是很大的不尊重。試想,如果我們對他們個人發起了制裁,他們又會如何?


海事先鋒


被美國製裁的個人,不得使用美國管轄的在全球範圍的金融機構的服務,凍結這個人在美國的財產,這個人不得進入美國,不能跟美國公司做生意。

具體來說,不能使用美國公司在全球發行的信用卡等,不能在美國人的公司進行股票外匯等交易,在美國金融平臺的外匯交易買賣被終止,不能進入美國,凍結其在美國境內以及在其它國家的美國金融機構的財產,或驅逐被制裁人在美國居住的親屬等,所以美國製裁個人對個人和國家都會產生很大影響。


用戶59194043986


開個腦洞 ……假如公佈這官員及其親屬在海外的存款,再運氣不好還是一大筆,結果會怎樣?如果美國掌握不止一個高官海外鉅額財產,會不會先丟一個出來殺雞儆猴?其他屁股不乾淨的會不會出賣國家利益換取自身安全?想想好可怕😱


用戶5119515635339


美國對某個國家的個人制裁,通常就是採取凍結其在美國的資金,拒絕入境,拒絕生意往來等辦法。美元結算體系依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結算體系,美國可以利用這個結算體系掌握全球結算交易情況。因為美元的流動數據能夠反映出相應的結算情況。另外美國掌控著全球的網絡,並且實施嚴格的監控措施,所以美國對他國在美國的存款等情況掌握的很清楚。

當然美國製裁個人並非都是有效的,畢竟並不是所有人在美國都有存款,也並非所有人都需要前往美國開展業務。美國選擇這種手段並非僅僅是針對個人的制裁,而是形成一種震懾,在輿論上製造影響,進而達成自己的目的。美國控制著世界輿論,所以其總是能夠利用這些進行炒作。

有人問為啥其他國家不對美國官員進行制裁,主要是因為其他國家沒有這個實力,或者沒有這個能力。當然這種對等制裁也不是沒有,只是大家不太關注而已。此前土耳其就對等制裁了美國官員。


深度軍備


其實,對某個國傢俱體官員的制裁,有時候,比對該國制裁的威力還要大,大得可以讓這個國家發生根本性變化。

事實上,這些年來,美國利用其掌握的對盟國的絕對控制權、指揮權,已經對很多國家的官員實施過個人制裁,且屢試不爽。不少已經對所在國產生了根本性影響,成為美國能夠支配和指揮的國家。

美國能夠對這些國家官員個人實施制裁,且能夠產生作用,最根本的,就是這些官員在國外有大量資產,特別是存款。美國最常用的手段,就是通過官員資產藏匿國,對這些資產進行凍結。

由於很多官員的資產並不乾淨,被美國通過各種手段一凍結,就十分驚慌,只能被迫聽從美國的指揮。

只有那些沒有海外資產和存款的官員,才不怕美國的制裁,美國也沒有辦法對其實施制裁。否則,就是白忙一場。


譚浩俊


美國對於某一個國家的官員的制裁,實際意義遠小於象徵意義,對於一個主權國家的高層公職人員,又或是這個國家的某一方面的最高負責人,美國宣佈對其制裁,更像是對這個國家的主權赤裸裸的打臉,例如美國對土耳其的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就進行了制裁,就是因為這個大法官參與搜捕美國支持的土耳其政治領袖!



當然對於政府官員個人而言,影響也是極大的,例如當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組織會議的時候就有可能受到影響,例如聯合國總部的會議中,理論上任何任何聯合國會員國的政府官員都有資格與會,但是參加聯合國總部的會議的前提是進入美國,很多被美國列入制裁的個別國家高官就幾乎沒有可能完成形成!例如前利比亞總統卡扎菲和前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



當然對於一些被官員制裁的官員而言也有很多職業方面的不便,例如這些官員在就任官員以前或許本身就是本國行業或者全球著名的專家,被制裁的結果就是無法參與這些行業的國際性會議!



對於一些被制裁的官員而言,在國際銀行體系下的資產有可能陷入凍結,這包括一些被制裁官員所在國家的銀行,當然有一些官員還會在海外有資產,也是被凍結的目標!


用戶3087668883


基本上大多數國家的官員都會在美國有利益存在,尤其是表面上越反美的國家反而在美國的利益越多。美國這樣很聰明,敲山震虎,會讓這些國家的統治者恐慌,從而最終做出有利於美國的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