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隱患,重在預防,你掌握了嗎?

俗話說:“事故背後有徵兆,徵兆背後有苗頭。”戰國時期的荀況也曾說過:“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末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之救,行而責之謂之戒。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由此可見,事故是可以預防的,並且預防比處理事故更重要。

對於安全預防,有一條十分著名的法則:“海因裡希法則”,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來認識。這條法則由美國的海因裡希提出,通過對大量的事故分析,他認為,在所有的事故中,按照傷害程度,可分為重傷、輕傷、無傷害,它們之間的比例為1:29:300。這也就是說,每一起死傷事故的背後,有29起輕傷或故障事故,而29起輕傷或故障事故背後,又有300起無傷害事件,而這後面又隱藏著大量的不安全行為以及不安全狀態。這也就是人們常提起的“事故金字塔” (圖7-1), 也稱為“l:29:300法則”或“300:29:1法則”。

安全隱患,重在預防,你掌握了嗎?

圖7-1 海因裡希事故金字塔

海因裡希還發現,事故的發生不是孤立的,每一起事件都是相互關聯的。它們構成了一個連鎖關係。這就是著名的海因裡希事故因果連鎖論。它認為不同傷害程度的事故之間是一系列事件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發生的,即出現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圖7-2):

1.不良環境和先天遺傳造成人的缺點。

2.人的缺點又會引起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因缺乏安全知識和技能而導致的不安全狀態。

3.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會導致事故的發生。

4.事故發生就會造成人員的傷亡。

安全隱患,重在預防,你掌握了嗎?

圖7-2 海因裡希事故鏈鎖論

危險的因素是絕對存在的,也就是說,人們無法改變這種客觀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係,熟悉或者玩過“多米諾骨牌”的人都知道,只要推到骨牌中的任意一個個體,整個的骨牌就會做出連鎖反應。因此,如果要預防事故的發生,就必須打破這種關係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移走其中任何一個,使這些因素不再具有連鎖關係(圖7-3),事故也就不會發生。

安全隱患,重在預防,你掌握了嗎?

圖7-3 海因裡希事故鏈鎖斷裂

由“海因希裡法則”我們可以看出,事故是可以預防的。這個法則讓我們看到,在安全管理中,對於事故的預防是安全管理一個根本性的方向。所以,在班組安全管理中,應把危機管理放在第一位,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

“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這一理念告訴人們,傳統的“事故追究型”管理已經不再適應現代班組管理,為了確保人員、財產的安全,把危害降低最低限度,我們必須轉變到“事故預防型”管理階段。因此,在安全管理過程中,追根溯源,從源頭上抓起,發現並解決安全問題,杜絕安全隱患,能夠極大地降低生產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從而保障人身、財產的安全。

危險源是事故的源頭,是安全的頭號大敵。要防範安全事故,關鍵就在於從源頭上找到危險源的所在,要對造成安全問題的危險源進行識別和預防。

在班組工作現場,危險源主要包括工作環境、平面佈局、運輸路線、施工工序、施工機具和設備、危險性較大設備和高處作業設備、特殊裝置與設備、有害作業部位、各種設施以及勞動組織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機工程學因素等各個方面。

這些危險源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並非易事。所以,必須做好辨識危險源的準備工作。

班組長要對本班組管轄範圍或承擔的作業明確無誤,對重點、難點、危險點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數。因此,辨識危險源,必須確定危險源的要點(表7-5)。

表7-5 班組危險源辨識的要點

安全隱患,重在預防,你掌握了嗎?

表7-5 班組危險源辨識的要點

危險源的確定要防止遺漏,不僅要分析正常施工、操作時的危險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慮組織活動的3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和3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下潛在的各種危險,分析支護失效,設備、裝置破壞及操作失誤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的危險因素。

在班組的實際工作中,通過實踐,已經發現了不少辨識危險源的有效方法。

1.觀察法

在班組的環境中,班組長要通過“上班看臉色、吃飯看胃口、幹活看勁頭、休息看情緒”來發現班組成員的心理、體力變化,及時發現問題(安全不放心人,即人的安全隱患)、採取措施(排除或控制隱患)加以解決。

2.安全檢查表辨識法

辨識小組按辨識內容編制安全檢查表,著重從作業狀況、發生事故因素、潛在危險、重點對策、預防措施方面下功夫。讓班組每個成員都清楚,從人、機、料、法、環幾個方面細化分析,認真填寫《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一覽表》,以此來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和事故處理能力。

3.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

對所承擔的項目、任務、可能會發生哪種傷害,引發哪類事故(如觸電、起重傷害、落物墜人、火災爆炸、中毒窒息等)都要在作業前仔細預想,並運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進行評價,分析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及風險等級劃分,分別列出對策加以落實,防患於未然。

4.案例學習法

班組長根據生產特點、作業內容,利用相關知識,定期將歷史上這一月或這一週發生的事故案例列出並作簡要的分析評論,還可以利用班前會把“一通三防”知識、避災路線、自保互保技能和與當日工作性質相關的案例告知給每一位組員,強化他們的安全意識。

5.工序分析法

班組生產是一個流程,每個崗位都是這個流程上的一道工序,而事故危險源就隱藏於這一道道工序之中,所以工序分析法是辨識危險源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根據井下班組工作的工序,危險源辨識可以是:員工上班出家門—員工到單位—開班前會—換衣下井—入井坐皮帶—到達工作崗位—(開始工作—按工序)工作過程—完成工作—返回地面—洗澡更衣—班後會—下班回家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排列出來,逐一辨識,彙集成表。

6.培訓考核法

要有計劃組織安全技術培訓,對特殊工種要按期進行特種作業考核復證,也可進行多項技術培訓、摸擬常見的設備故障,辨識危險源,找出安全對策,營造良好的班組安全文化氛圍。

安全隱患,重在預防,你掌握了嗎?

安全隱患,重在預防,你掌握了嗎?

安全隱患,重在預防,你掌握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