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鄭樵,是顆璀璨的明珠,奪目在新縣、莊邊、白沙三交界處,不盡的泉源,似四季奔騰不息的瓢湖湖水,穿繞在萍湖、前埔之間,與鞏溪合流,注入秋蘆溪,引向大海,展示更寬闊的世紀胸懷。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廣業書院,宏偉的事業還在蹣跚而前!美麗鄉村,一撥振興鄉村風情、文化之力量,重塑鄉村形象,重塑鄉村未來。只要人聚集起來了,文化自然形成,傳統文化繼往開來。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書院的石柱楹聯,不經過余文煙老師的悉心指點,還真不知孕藏著政府領導們的關注和感言!鄭炳清題:“廣從荒路開鴻漸,院向晴村毓駿村。”

原莆田市市長姚振泉先生高度融括鄭樵:“斯文融天地,通志炳春秋”。

陳章漢題:“廣其識博世聞恰名邦多夢,業若精求若是欣文獻有樵”。​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如能穿越千年,不知鄭樵回到他曾經生活的故居,會如何面對這淒涼無人的房舍!有很多故事,流淌在每一扇門扉後面的屋子裡。只是我們似遠又近的漠視了它,若不撅起鄭樵文化,它將是殘牆斷壁,如同厝前渠道下的日月井,一個不見了,一個埋藏在番薯葉下,不是有心人,找不到日井的現狀和往昔的色彩!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行走故居,探尋遺失的歷史文化,一步一個細瞧,望穿秋水,望斷廣業書院。向萍湖進發,追尋鄭樵少年努力求學的故事,尋找美麗如畫的萍湖。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萍湖如畫,美就美在村裡的這棵油杉,蒼翠挺拔,遒勁參差,覆蓋如巨形圓傘,蔭佑一方聖土。在樹下悠閒,萍湖之溪,如把瓢葫,把山川靈氣聚集在這大樹底下,成就一代代後裔名人。我們餘老師這時激情高昂,在宣傳著少年時期的鄭樵!餘老師一聽我們一行要來了解鄭樵文化,百忙之中毅然抽出時間,深深的濃濃的鄭樵故事如湖山之水,滔滔不絕!眼前這棵茁壯蒼雄的油杉,是鄭樵在此讀書時種下希望之苗。九百年來,風餐露宿,也曾世事不斷變制,人為作用影響,依然含笑九天,慈悲過往 !對岸是鄭樵堂兄鄭厚種的榕樹,兄弟倆成就一方文化,駐守在瓢湖兩岸,以博大的情懷,蔭育啟示繼往開來之人!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古樹油杉旁,新立有拱北社,社有對聯恰如鄭樵的希望,讓我們在餘老師幽默風趣的演講中,不時得到快樂:

社朝青山麗水千門歡

神賜旺地福祥萬家樂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萍湖如畫,美就美在村裡頭還有兩座古陂,在述說當年福澤鄉里的故事。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自“衣冠南渡”,鄭迪之三子鄭露、鄭莊、鄭淑於南山祖墓側居,開始“南湖三先生”美談。後鄭莊分遷仙遊潯陽,科第相承,名人迭出。鄭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雄傲在歷史之巔、萬世膜拜。瓢湖鄭氏六世,出現個明朝進士鄭球,任職廣東教諭之業,把治水、用水之法嫻熟貫通、深得精髓。回到故里後,利用瓢湖水流的高低落差,修築四道陂壩,尚存三陂,今日得窺兩陂:鄭僱陂、聖鍾潭陂。還把學得“水車”之法,毫無保留,更有所改進運用於故土提水灌溉,造福萬民,回報故土養育之恩 !《興化縣誌—陂志》載:“用水車架水,其法自球始。”“萍水有靈澤越峰聖地,湖山長秀映廣業聖宮”。六百年後,相約踩在聖鍾潭陂上石步橋,不僅是歡娛臉上,感恩之心,如流水潺潺不休!踩不出蓮花步步,也需把福慧揚播天下俱曉!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萍湖如畫,美就美在村裡種植了二、三百多畝的無花果,感受到黨十九大報告後,鄉村振興、產業旅遊的浪潮陣陣撲面而來。熱情好客的如夢令無花果老闆,喜悅的臉上,如同春風輕撫大地,把粒粒無花果,紅通通掛在枝上,綠了大地,滋潤到訪者每位的心田裡。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我們的餘老師,開心的像個小孩,忘記了萍湖!忘記了鄭樵!只有在這黃土地上,才真正擁有黃色皮膚的傲骨風姿!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萍湖如畫,美就美在村裡這座南峰寺,南峰寺裡有南峰書堂,南峰書堂流傳著鄭樵苦心守孝、潔心苦讀的形象,肅然起敬。有《題南山書堂》一詩:

一泓澄澈照人間,明月團圓落古灣。

不向奔流隨浪擊,獨持高潔伴雲閒。

禪房夜靜留清鑑,閬苑仙歸墜碧環。

留到軒前心轉逸,了無纖翳可相關。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南峰寺座落在萍湖、前埔兩村交界處,越王臺之北麓。據稱是莆田繼廣化寺後,所建最早的佛教叢林之一。規模小於廣化寺,其他都差不多,算來是當時廣業裡地區的祖寺了。現在已見不到當年的輝煌了!我們有故事,所見所觸一樣的感懷極至。今天更感人的事,有群友“白貞”(原荔城區總工會幹部郭淑貞女士),昨晚十一、二點才獲知要來萍湖參觀南峰書堂,鄭樵的青年足跡,早上5點多從福州趕來,激情感人!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據明《福建興化縣誌》載 :“考,唐代侍講光祿勳鄭璩,於五代創福田庵於夾漈東邊,尋移越王峰之南,改名南峰寺。”鄭璩,為鄭莊五世裔孫,算起來有千多年曆史了。南峰寺最鼎盛時,僧眾達百多人以上。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鄭樵之父鄭國器卒於姑蘇。值年十六歲的鄭樵,頂盛夏之暴日,徒步護喪歸葬之越王臺之內!百事孝為先,鄭樵年少時,便有如此堅毅恆心,為人之表,令人崇敬。鄭樵結廬于越王峰下,與其弟在南峰書堂開始淨心守孝苦讀。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當時萍湖村,有位尚書陳靖,有萬卷書藏於萬卷樓中。鄭樵利用其胞叔大學生鄭毅與陳靖的朋友關係,用六年光陰,讀盡萬卷樓裡萬卷書。守孝與功名兩無衝突,更為其人生選擇及鉅作《通志》奠定良好基礎。 鄭樵在南峰書堂共呆有十六年之久,頭五年時間,在此完成第一部著作《目錄學》;再十年時間,完成第二部著作《經旨之學》。南峰書堂題額為其侄孫狀元鄭僑之子左司郎中鄭寅所寫。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南峰寺毀於文革,現能看見的是1994年,鄉賢鄭慶銘、範金鈺等發動重建的主殿及書堂、觀音閣。寺裡最早的古物,算是大殿門口的一個四面佛六面石塊,至少是宋朝及更早的歷史見證,更有許多文革時留下的石柱楹聯,還有現在的名人、政府領導為鄭樵先生的極致褒獎肯定的題詞,很值觀摩。在餘老師促成下,我們見到了當年鄭大成先生撰文蔡瀛洲硬筆書繪的南峰夾祭書堂歷史介紹,頗奮人心!願此行,為擬大開發之中的南峰寺、南峰書堂助力。歷史難解的困惑,一時的激情,永遠的傷痛!無盡繁華俱成空,唯心與古長相從。學於治世孝為先,南峰首推鄭樵宗。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我們的餘老師不遺於力,繼續鄭樵文化解讀及辯解。靠黨政領導的關懷支持是不夠的,如何凝聚百姓的力量,才真正是永恆的話題!農村比城市有優越性是種族相傳、香火永承,純樸善良的野花清香,更益於塑造優雅的良性環境,幾千年農業文化,不能斷送在這兩、三輩人手中!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萍湖如畫,美就美在村邊的越王臺及九經山玉皇殿。石階古道、漫山碧透,更有幾叢杉木及竹叢,讓人感受清涼和幽雅。原來杉木能帶來清涼世界,難怪福州鼓嶺是個聞名遐邇的避暑山莊!山上杉木多了,清涼了,水也自會多多的!餘老師不遺餘力保護夾漈山的一草一木,就是還你個清涼世界,美好的環境,優秀的文化!感動純樸的當地群眾,不畏酷熱,為我們引入詩意般的越王臺、九經山。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當年越王餘善戰敗後,他的猛將鄒力將軍化作一隻猛虎,在堅持守衛著九經山、越王臺,除惡揚善,專治不孝、不良之徒。白沙寶陽出了個學的秘術的叫林甯之人,好捕魚並把魚貯在田角塘邊。有好幾次發現塘裡魚不翅而飛,便作法想恁治這多次作案之徒。回家後發現他的老母親痛苦的在地上打滾,終因年老體弱離開了人間,這時林甯才發覺是自己害死了母親!安葬後母親,林甯上山尋虎受這不孝之死罪。這位化身猛虎發現林甯之誠心實意後,勸林甯化悲痛為力量,為更多百姓宣傳孝義,併為人間除疾苦,自己也甘願為林甯坐猗,一起來替天行道、治病救人。後被人們尊稱為“林公聖侯”,建立靈惠廟奉祀。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這座越王餘善石像和亭子是鄉賢鄭仁恩獨資捐建的,仁恩原是莆田縣縣委常委,埭頭鎮黨委書記,他的兒子鄭建鋒,繼承祖業,以南峰書堂管理中心主任,在繼續發展鄭樵文化,九經山文化,令人欣慰!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我們相聚在這古院,我們也將從這古院宣揚開來。是什麼讓歷史文化凝聚在這萍湖古院上空,讓更多的人在此駐今懷古!真正的文化色彩斑斕,真正的文化如歌如畫,經久傳揚!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萍湖如畫,美就美在村裡有鄭氏二大古厝。明成祖永樂十五年(1417年),鄭球在這瓢湖西部建立了一座三進七間廂加護厝大厝,俗稱祖厝。六百多年以來,走出多少國家人才。近些年來,擋不住社會洪流,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祖厝,沒有人住,中廳上養著蜜蜂,已讓蜜蜂成為大厝的真正主人!厝前大埕有低矮圍牆護著,為曾經夜晚星空時,圍坐半牆淡天畫地的好場所,邊角各有隻石獅,可惜一隻被盜了!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瓢湖鄭氏十四世進士鄭鼎,任蘇州知府。故土情深,在祖厝右上方靠山坡處再建一座三進七間廂加護厝大厝,稱頂厝。歷時將近四百年,保持完整,中廳懸掛有“貢元”牌匾。如今古厝上廳右重重小廳尚居有一老婆婆,把整個古厝打理的乾淨爽潔。陰涼的古厝似乎不知道外邊熱火朝天,還有幾個不畏炎熱酷暑,深深的著迷在古文化環境裡,體會曾經的繁華熱鬧!古厝越古越完善越有深厚價值,現在房子雖居有餘間,可與比乎!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萍湖如畫,走進畫一般深厚文化的油松、陂壩、農產品、南峰寺、越王臺、古大厝……讀懂畫裡邊深深隱藏的歷史文化,就有新的錦繡前程,展現眼前。萍湖美,新縣張洋也美,為鄭樵文化,我們尋蹤覓跡,去發現所有的潛在魅力,與大家同擔當美麗的家鄉文化。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歷史地域雖然隔開了鄭樵文化的整體性,水流一直滋養兩岸的田野村莊,只要文化形成完整的整體,我們才會更深的熱愛這遍沃土,為它深深表達深情的愛戀!

萍湖如畫,還您錦繡河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