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人作品:鄉親輩,瞎胡論?

老話講:鄉親輩兒,瞎胡論。人們在一起居住久了,就有個輩分之分。幾個小夥伴同年同歲,同住一個村,不同姓氏,可誰跟誰的輩分都不一樣,有血緣關係的好說,但鄉親輩就不一定,甲比乙、丙大一輩,而乙、丙不見得就是同輩。

針對這種現象我曾經問過村裡年長的老人,據老人們說,村裡有幾個姓氏是老住戶,祖先很早就居住在一起,老人們談笑風生的分析說,人剛來時肯定是年長的跟年長的,年輕的跟年輕的,孩子跟孩子是一輩,一代一代繁衍下去,幾家的輩分就永遠亂不了;有幾家鄉親是解放前夕搬來的新住戶,新入住的鄉親跟哪家都是平輩,跟輩分大的在一起他就輩大,跟輩分小的在一起他就輩小;還有幾家是拐彎抹角的套了親戚,導致了兩家輩分發生了變化。如果幾家世代居住在一起,其間沒有任何變革,又來往不斷,這個輩分就不可能混亂。

永清人作品:鄉親輩,瞎胡論?

那麼,輩分的大小是怎樣形成的?其實這個問題再簡單不過,族旺導致輩分小,否則輩分就大。尤其是歷史悠久的村居,村民們又都是老住戶,其鄉親輩有的相差得離奇。一家祖孫三代,小孩出門也比人家長一輩,經常看見有大人逗孩子:你這小傢伙,蘿蔔不大長在輩(背)上了。

輩分就輩分吧,輩大輩小無所謂,關鍵是還有個稱謂,輩分小的要給輩分大的叫點嘛。比自己大一輩的要稱對方叔、姑;大兩輩的稱爺、奶,沒出嫁的姑娘稱姑奶;再往上就都是祖了,小老祖、大老祖、老老祖;年幼的給年長的叫個爺、奶、祖這是應該的,可年長的給年幼的叫點什麼,就看似荒唐。過去人們很看重這個稱謂,年齡不重要,稱謂才是第一,有教養的人,哪怕自己六七十歲,見了輩分大的小孩也要尊一聲小老叔小老姑。

永清人作品:鄉親輩,瞎胡論?

鄉下人見怪不怪,可城裡人就覺得可笑了,還甭說年長的跟年幼的叫點什麼,就是年幼的跟年長的同輩,人家看著都新鮮。對方已到了爺爺輩的年紀,你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給人家叫哥,這太不禮貌了吧?被問的孩子張口結舌,含糊地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媽讓我這麼叫的。被為“哥”的“爺”說話充滿著風趣:我給他爺也叫爺,他給我叫哥這不正對嗎?我小的時候我媽也是讓我這麼叫的。越說越有意思。初到鄉下的城裡人,對農村的輩分還真就不理解,他們哪裡知道,農村和城市不一樣,農村人和城裡人相對來說,我們在一起居住的歷史要悠久些,甚至跨越過幾個朝代,祖祖輩輩生活在一起,這個輩分就是這麼一輩一輩傳下來的。

不過這都是過去的傳統了,隨著傳統觀念的轉變,農村輩分的稱謂漸漸趨於淡化。現在同村的年輕人,很少聽見有人稱某人輩分稱謂了。這也沒什麼不好,既然是個稱謂,那麼人的名字也是個稱謂,何況現在的孩子名字都起的非常動聽,直呼其名再好不過。

永清人作品:鄉親輩,瞎胡論?

雖然稱謂沒有了,可鄉親輩分大家彼此心裡都清楚(這裡指的是經常來往的同村鄉親)。幾個從童年開始一起長大的同伴,小的時候不知道輩分是怎麼回事,長大了才知道輩分不同。其中一個便開玩笑地說:咱倆同歲,甚至你生日比我還小,我卻叫你叔?乾脆咱改一改論哥們得了!對方則痛快地答應:沒問題!

一言為定?一言為定!話是這麼說,可一旦到了正事上,比如說一方結了婚,大家見了面,第一件事先把彼此的輩分及稱謂給對象介紹清楚。你不介紹,老人也會按鄉親輩的稱謂給支稱。因此不管兩個小夥伴多麼要好,在沒有特殊變動下,對象們大都按鄉親輩的稱謂稱呼對方。大人都這樣,以後有了孩子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之間可以互相不稱謂,但要求自己孩子必須要按照鄉親的輩分稱呼對方。

看來,鄉親輩的排論是一個不用強調、沒有條文約束,而人人自覺遵守的傳統規矩。

當然需要改的時候那也必須要改。兩家鄉親改了輩分,通常是因為兩家聯姻導致的。姐妹兩個嫁到同一個村,兩個姓氏,不管婆家兩傢什麼輩分,孩子之間的稱謂毫無疑問的要按血緣關係走;這種聯姻情況很多,姑姑把自己的侄女介紹到本村(鎮),姨把自己的外甥女介紹給鄉鄰,最直接的,同村男女結姻緣,這種情況是兩家關係大變革,兩家所有的老人、孩子統統都改了稱謂;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兩家間接地建立了親屬關係,原來的稱謂改不改都行,這樣孩子改了大人沒改,男主人改了女主人沒改,或是女主人改了男主人沒改,導致稱謂亂了套。有時孩子和父母一個輩,有時孩子比父母還要大一輩,針對這個現象大家坐在一起一笑了之,稱謂就是稱謂,叫什麼不是叫?但不管當時稱謂怎麼亂,也不管輩分是長還是降,反正下一輩的孩子輩分又重新排定,又將一代一代延續下去。

鄉親輩由來已久,從某種意義上講,鄉親輩也是一種文明。其實,輩分大小不重要,稱謂也不重要,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才是最重要的。人的生存方式是一夫一妻制、以家庭為單位、以村居為群體,生活在一起的,離開這個群體,一個人跑到深山老林裡難以生存。

試想,如果當初我們的祖先不是居住在一起,不是互相依靠互相往來,連見面打聲招呼的交情都沒有,其後代怎會有個輩分排論?

延續幾千年的農村輩分改變不了,尤其是緊鄰的幾家異姓鄉親乃至一兩趟街,一直延續著鄉親輩的傳統,歸根結底就是大家彼此天天見面,來往不斷。這就要求我們,無論你輩分大輩分小都要有尊嚴,這樣,輩分大的才會被人尊重,輩分小的遇事才會被人謙讓。人有語言,人會排輩,只要鄉鄰們世代居住在一起,就有個輩分之分,只要鄉鄰和睦相處,來往密切,鄉親輩,就不是瞎胡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