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雙腳出現哪些信號是暗示糖尿病足要來了?

小象牙牙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也是最嚴重的慢性併發症之一,據統計糖尿病患者是其他人群發生足病的機率15-20倍,如果不及早預防導致血糖失控,糖尿病患者就會面臨截趾、截肢等不可挽回的傷害,給家人也會帶去巨大的精神與經濟壓力。

內分泌了主任醫師總結:雙腳有5種感覺,暗示糖尿病足要來了,要加倍小心

1、足部有麻木感

足部麻木感是糖尿病足最明顯的症狀,因為高血糖水平會造成足部周圍神經的損傷,患者的足部就會變得麻木,失去感覺。這種麻木感可以是雙側,也可以單側,可對稱,也可不對稱,但以雙側對稱性者多見。

2、足部有觸電感

這種觸電感與關節炎症狀很相似,即稍微輕輕一碰,就會出現像是觸電一般的疼痛感。

3、足部有刺痛或灼熱感

糖尿病足的另一個常見症狀就是足部會出現不適感,如刺痛、發麻或者是灼痛感。這主要是因為血液中葡萄糖水平過高,對足部神經纖維造成了損傷。這種灼痛感一般從足部開始,慢慢發展到腿部。

4、足部有劇烈疼痛感

糖尿病足還有一個症狀就是容易腳抽筋或者是足部劇烈疼痛。尤其是腳底部位。這種抽筋或是劇烈疼痛會嚴重影響到糖尿病人的正常行走。而且這種病症很容易被誤診為應力性骨折或是不安腿綜合徵。

5、足部肌肉無力感

高葡萄糖的血液影響到神經纖維,神經纖維就會跟著“腫脹”起來,進而造成肌肉的萎縮,從而導致腿腳不很靈便,甚至發展到需要拐杖或是輪椅來代步。

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現雙腳有異樣,就要及時進行檢查治療,其中有效控制血糖是治療糖尿病足的基礎。除了堅持加強血糖監測,使用胰島素治療,來使血糖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外,也可以用中藥食療的方法來降低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怎麼預防糖尿病足,煮1種水喝,控糖防併發症保護好雙腳

中藥在治療糖尿病、預防各種併發症有著悠久的歷史跟豐富的實踐經驗。這裡推薦一種中藥降糖汁水——蕎麥桑葉液,其主要包含蕎麥、桑葉、決明子、枸杞、菊花、槐米等6種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有利於養血管的天然食材。科學搭配熬煮之後,可以提高食物間的增益作用,效果也更全面。

蕎麥桑葉液主要熬煮方法如下:

主要材料:蕎麥、桑葉10克,菊花6克,決明子、槐米、枸杞8克;

做法步驟:蕎麥、決明子先爆炒出香味,然後一起與其他中藥食材加水煎煮,大火燒開然後文火熬煮40分鐘左右,即可停火濾渣取汁;

用法用量:每日2劑,早晚服用;

主治功效:主治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改善動脈硬化,預防多種心腦血管疾病。

主要藥用原理解析:

蕎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等,尤其是黃酮類物質,包括槲皮素、蘆丁等,不僅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加強脆弱的微細血管的功能,還能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了餐後血糖的升高速度。

桑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延緩衰老等;尤其是所含的桑葉多糖及生物鹼物質,可提高葡萄糖耐量,防高血糖和糖尿病;可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強胰島素功能,有效調節血糖。

其他:枸杞、決明子、槐米、菊花則具有降脂、降壓、養護血管、防治糖尿病與高血糖等多重藥用價值。

以上配方做法是傳統中藥的熬煮做法,現代醫學為了提高中草藥方的藥用價值,用益生菌發酵工藝替代傳統的熬煮工藝,獲取得到一種更易於人體吸收的、可以直接飲用的成品——即微生蕎麥桑葉發酵液。

與傳統茶飲及熬製方式相比,食物經過益生菌發酵酶解之後,不僅可以更全面地稀釋藥材中的有益物質,且藥用活性也大大提高;並且在益生菌的作用下,更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堅持飲用,不僅可以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併發症,而且也能綜合防治因血糖代謝紊亂產生的各種病變,可做參考選擇。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也要加強對雙腳的保護

1.堅持每天用溫水泡腳。

2.定期請家人幫助剪腳趾甲。尤其是老年人眼神不好,如果把皮膚剪破,就很容易感染,病情一發不可收拾。

3.鞋襪要透氣性好。如果透氣性不好,很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另外,鞋子不能太硬,以免把腳硌破;也不能太緊,如果一個腳趾壓在另一個腳趾上,腳就容易被磨破。

4.切忌赤腳走路。即使穿涼鞋、拖鞋時,腳也不要露出太多,以免碰傷導致皮膚破潰。

5.保持足部皮膚潤滑。糖尿病患者因為神經受損,皮膚往往乾燥,而皮膚皸裂會導致細菌繁殖。建議每天用凡士林膏或其他潤膚霜做足部皮膚護理。

6.每天做腳部檢查。家人要每天幫助糖尿病患者仔細檢查腳部,看看皮膚有沒有發紅,有沒有蒼白,有沒有長什麼東西,有沒有出現破潰……一旦有病變就要及時就診。


美大康兮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嚴重且治療費用最高的併發症之一。

糖尿病足的常見表現是慢性足潰瘍,最嚴重的後果是截肢。

糖尿病足的症狀與神經病變、血管病變等因素有關,當糖尿病患者出現以下表現時,要警惕是否是糖尿病足,需要儘快就醫:

1、由於發生神經病變,患者肢端出現皮膚瘙癢、幹而無汗,肢端出現灼痛、刺痛、麻木的感覺。

2、皮膚溫度下降,有色素沉著,肢體疼痛感覺、輕觸覺、本體感覺遲鈍或喪失,呈襪套樣改變,腳踩棉絮感。

3、由於神經及血管病變,導致肢端營養不良、肌肉萎縮等,使骨頭下陷,造成趾間關節彎曲,形成弓形足、槌狀趾等足部畸形。

4、當肢體皮膚有破損時,容易形成潰瘍、壞疽、壞死等。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做足底檢查,儘早預防糖尿病足,避免嚴重後果。


糖尿病之友


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糖尿病血管病變引起的一種疾病。患者由於腳部神經受損,無法感知外部有害刺激,易導致足部皮膚受損。之後,受損處含糖量高的血液更容易滋生細菌、真菌感染,進而一步步演化為潰瘍,嚴重的甚至需要截肢!

此外,長期高血糖會破壞足部血管,導致末梢血管阻塞及神經營養差。足部發涼、皮膚蒼白,足部脈搏明顯減弱。

下面,“問上醫”就為您詳細介紹糖尿病足的早期信號及應對措施。


出現這些信號常暗示著糖尿病足要來了

糖尿病足一般分為三種類型,神經型、缺血型和神經缺血型 (也稱混合型)。 不同類型的糖尿病足有不同的早期信號:

  • 神經型:

    主要是神經病變,血液循環良好。這種患者足部常出現皮膚瘙癢、無汗、感覺遲鈍、刺痛、麻木、乾燥的。這類患者足部動脈搏動良好,治療相對容易,但易復發。

  • 缺血型:表現為足部發涼、皮膚蒼白、足部動脈搏動明顯減弱,這類治療難度大、截肢率高。

  • 神經缺血型:同時具有上述兩種危害特徵。目前我國糖尿病足以混合型為主,其次為缺血型,而單純神經型比較少見。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足?

以下均為導致糖尿病足的風險因素。如果有5條以上符合,發生糖尿病足的風險就越大。

  • 糖尿病的病史很長;


  • 血糖的控制總是不太好;

  • 被醫生診斷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 患有動脈粥樣硬化症;

  • 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患有糖尿病的腎臟損害;

  • 足部的骨骼畸形;

  • 經常穿著不合腳的鞋;

  • 腳上長繭;

  • 男性患者。

如果您僅有1條符合,也不要認為自己絕無患病的可能,若不注意,還會存在糖尿病足的危險。


如何預防糖尿病足?

要想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首先要注意的仍舊是實現血糖的良好控制,而日常足部的護理也佔據著重要地位。

  • 足部護理的關鍵是要注意避免足部損傷,防止繼發感染;

  •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鞋襪合適,不宜過緊、過硬;

  • 每天應檢查鞋內有無沙礫、異物、趾甲屑等,鞋墊是否平整;

  • 鞋號要合腳,穿新鞋時不要穿太久,也不要馬上就長距離走路,以免磨腳,出現足部損傷;

  • 不要穿“人”字拖,以避免足部拇指和食指的摩擦受損;

  • 每晚用溫水清潔足部,不宜選用過熱的水以免燙傷;

  • 每晚洗腳的同時要檢查足部與趾間有無水泡、抓傷或皮損,如有就及時診治。

此外,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生活習慣的改善,應戒菸戒酒,因為它們可加重糖尿病病情,並加速動脈粥樣硬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併發症大血管病變中的下肢血管病變。糖尿病大血管病變也表現為周圍血管病變,好發於下肢,當同時合併有神經病變時,易引起感染,導致下肢壞疽或發生潰瘍,也就是糖尿病足,是非創傷性截肢的主要原因。每年超過100萬的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而截肢。所以,對於糖尿病足來說,預防的意義重大,一定要積極控制血糖,從根本上降低糖尿病足的發病風險。



當糖尿病患者雙腳出現以下症狀時,就說明糖尿病足已經找上了你:

1、感知減弱

糖尿病神經病變可累及周圍神經和中樞神經,影響到感覺及自主神經。即本體感覺,輕觸覺,溫度覺,以及感知疼痛的觸覺都會減弱。

2、足部畸形,皮膚乾燥,發涼

糖尿病足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深組織破壞。足部開始出現畸形。包括皮膚組織,開始皸裂,變得乾燥



3、足部疼痛

當下肢遠端神經異常時,周圍血管開始病變,就可引起下肢感染,疼痛。

4、運動受限

當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時,引發病變區域血供增加,導致骨骼吸收和強度減弱,反覆的創傷造成骨破壞,為漸進性關節炎病變,所以運動開始受到限制。



5、足內在肌萎縮

運動神經病變,就會表現為足內在肌萎縮。

以上這些症狀都已告訴你,糖尿病足要來了,所以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平日注意飲食控制,維持健康體重,按時複查。


李愛琴營養師


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足部有傷口,長期不癒合,慢慢足部潰瘍形成,一般這樣的患者足部感染較重,後果嚴重者要截肢,血糖要控制在正常範圍內,較輕者慢慢就癒合了,與正常人相比,還是長得較慢,嚴重者需要清創甚至是截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