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報社一篇報導獲市委書記張維國點讚


十堰日報社一篇報道獲市委書記張維國點贊


十堰日報9月20日1版報道。

十堰日報社一篇報道獲市委書記張維國點贊


十堰晚報9月20日4版報道。

秦楚網訊 (十堰晚報) 記者 蘭瑞文 何利 報道:20日,十堰日報、十堰晚報以《近百年曆史的村級小學改擴建牽動眾人心,數百愛心人士捐款200餘萬元》為題,報道了鄖陽區胡家營鎮木瓜溝村鄉賢興教傳承百年,數百愛心人士合力助教的感人事蹟,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市委書記張維國為此專門作出批示,讚揚“這是延伸教育根脈的有識之舉”,並對教育事業發展提出要求。

張維國在批示中指出,十堰日報社這篇報道很好。保護和建設好有近百年曆史的村小學極有必要,這是延伸教育根脈的有識之舉。眾鄉親情繫桑梓合力助教,反哺家鄉教育事業更是可敬可佩,這是尊師重教弘德尚學的可貴行動。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市,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

百年村小改擴建牽動眾人心 數百愛心人士捐款200餘萬元

秦楚網訊 (十堰晚報)記者 何利 報道: 鄖陽區胡家營鎮木瓜溝村的木瓜小學是一所有著近百年曆史的村級小學,因為無法滿足現代辦學要求亟待改擴建。為了給村裡的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這裡的村民和愛心企業家們自發組織捐資助學(2018年6月30日本報曾報道),短短3個多月時間裡,數百名愛心人士自發捐資,目前愛心資金已達223.06萬元。

據瞭解,木瓜小學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21年,前身是由該村鄉賢蘭保慶開辦的私學“蒙童館”,後來學校規模逐漸擴大,目前在讀學生有318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木瓜小學的辦學條件已不再適應現實需求。今年年初,鄖陽區因教育資源整合、教學規劃佈局調整等多種原因,決定縮小木瓜小學的規模,將原有的四、五、六年級整體外遷,只保留一、二、三年級。這一決定令木瓜溝村及周邊幾個村的很多村民擔憂,他們不希望木瓜小學日漸萎縮,更不希望村裡學生以後要跑到十幾公里外的地方讀書。

自今年5月28日起,一封捐資助學的倡議書通過微信等途徑在木瓜村及木瓜村籍人士之間迅速傳播。一時間,眾多村民積極響應,根據個人能力紛紛捐款捐物。就連很多早已離開木瓜村的熱心人士也紛紛參與進來,有殘疾村民捐出200元生活費,有企業家則捐出價值數十萬元的建築材料,還有旅居海外的木瓜溝村人慷慨解囊。

截至9月19日,木瓜小學改擴建工程項目已累計收到223.06萬元的財物捐贈,其中現金152.17萬元,建材物料摺合70.89萬元。日前,十堰日報傳媒集團也加入到這項捐資助學行動之中,向木瓜小學捐款10萬元。按照計劃,這項捐資助學行動,受鄖陽啟航教育基金會的全程監督,籌集到的資金將全部用於木瓜小學的改擴建工程。

如今,木瓜小學改擴建工程基礎施工已經開始,預計到今年年底,一所包含教學用房、老師宿舍和標準化運動場的嶄新小學將投入使用。

<<

情繫桑梓 尊師重教

從90餘年前的2名鄉賢創辦私學“蒙童館”,到如今的眾多現代鄉賢、熱心村民接力捐資助學,地處鄂陝兩省四縣交界地的鄖陽區胡家營鎮木瓜小學在近百年發展歷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尊師重教佳話。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重要標誌。古往今來,尊師重教,不僅關乎個人的發展前途,也關乎一個民族與國家的盛衰興亡,這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得以源遠流長的最重要傳承。我市歷來有尊師重教的傳統,此次木瓜小學改擴建,眾多鄉親解囊相助,反哺家鄉教育事業,就是其中又一個典型。情繫桑梓揚善舉,尊師重教聚合力。這些如潮愛心,必將凝聚強大的力量,助力鄉村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鄉村振興,教育先行。當前,我市鄉村教育還存在著優質教育資源緊缺、教育質量亟待提高等普遍性問題,必須要下大力氣、用真功夫解決,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情繫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用心用情用力辦好農民滿意的教育,讓優質教育為鄉村振興“強筋壯骨”。 (蘭瑞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