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中心城區山體保護再添「護身符」 涉及九個區域 總面積124平方公里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 徐正國 特約記者 閆晗 報道:昨日,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在市行政中心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後閉會。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維國委託,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張歌鶯主持會議並講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學勤、劉學華、餘春存、佘立柱、袁新雲,秘書長王有群出席會議。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察委員會主任陳東靈,副市長劉運梅,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負責人,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各工作機構負責人,各縣市區人大常委會負責人,部分市人大代表列席會議。

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作出關於批准《十堰市中心城區山體保護規劃(2018—2030年)》(簡稱《規劃》)的決議。這是繼近年來《十堰市城區山體保護和利用管理辦法》、《十堰大道、發展大道沿線山體保護規劃》、《十堰市中心城區山體保護條例》出臺之後,我市中心城區又增添的一道山體保護防線。

該《規劃》分為研究範圍、控制範圍兩個層次。研究範圍北臨漢江、南至十堰南部山區、東接丹江口市六里坪鎮、西至柏林鎮,總面積約960平方公里。控制範圍南部以316國道南側連綿山體為界,北部以中心城區規劃範圍為界,西以福銀高速為界,東部以鄖十高速公路及行政轄區為界,規劃面積約591平方公里。在此範圍內,該《規劃》將中心城區保護山體劃分為九個區域,分別是鄖陽老城區、北部新城片區、高鐵商貿綜合區、西部產城融合區、紅衛組團、老城組團、陳羅組團、東部空港新區、南部郊野公園,保護山體232座,總面積約124.18平方公里。

據瞭解, 該《規劃》進一步考慮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空間佈局和城市風貌等方面的因素,與《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年)》、《十堰土地利用規劃》相銜接,考慮城市未來的發展用地,基本留出未來足夠的發展空間。《規劃》對《北京路沿線山體保護規劃》、《十堰大道、發展大道沿線山體保護規劃》進行了適當調整,並結合十堰中心城區重點項目建設、東風公司退二進三項目、市重點交通建設項目、市城投公司土地收儲及城市空間高效利用,形成“一心、一軸、兩屏、多點”的規劃結構,塑造“山、水、城相融,景、園、城一體”的特色空間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