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评丨张家大弟一生73本日记 无意间记录了一个时代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张耀尹

在“合肥四姐妹”六个弟弟中,大弟张宗和与小姐姐张充和,年龄只差一岁,一起长大,一起到北平上清华,在众多兄弟姐妹中,感情最深。张充和1949年随丈夫傅汉思远赴美国,在耶鲁大学任教。他们从未断过书信来往,从未停止过憧憬再相见。1977年,张宗和病逝。他的小姐姐在美国痛惜难已。1985年春节前,在美国居住了30多年的张充和,终于得以回国探亲。而此时,张宗和已去世近十年。为了要看看她挚爱的大弟生活和离去的城市,张充和特地到贵阳,住了一个月。

当代书评丨张家大弟一生73本日记 无意间记录了一个时代

张宗和

据张宗和女儿记述,“我们去飞机场接她,她一下飞机,就抱着我妈失声痛哭,那种疼爱伤心无以言表。”在贵阳小住期间,张充和每天夜不成寐,翻看大弟张宗和的日记信件。她将大弟的回忆录《秋灯忆语》回到美国,手抄了一遍。并让姐姐张兆和(沈从文夫人)转求巴金先生为书作序。

当代书评丨张家大弟一生73本日记 无意间记录了一个时代

张宗和中学读的是苏州东吴大学附中,当时是颇好的中学,但他关注时事,热血热肠,有一次军营招募北伐军,他从学校里偷着跑出去报名,后来竟然跟着部队走了。家里知道后赶紧派人把他追回来继续读书。新中国成立后,他常年在贵州师范大学教历史。他的历史课通俗而灵活,而他兼职的戏曲课更是培养了一批人才。他把天籁昆音传播到了黔东南地。

当代书评丨张家大弟一生73本日记 无意间记录了一个时代

张宗和与张充和

张宗和喜欢记日记。在日记中他记录的点点滴滴,都非常详细真实。他的日记,现存有73本,记录了他从16岁起一直到63岁逝世一生的经历和生活。张宗和说:“日记是给我自己看的,有时候我看我自己的日记就像看小说一样。”近些年,他的女儿将之整理出来,交于浙江大学出版社,拟在未来2-3年内再推出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书中除涉及个人隐秘的部分稍做删改,基本保留日记原貌。2018年8月,《张宗和日记》第一卷出版。该卷收入张宗和自1930年至1936年记录的日记共14本,基本跨越张宗和从东吴一中到清华大学的学生时代。张宗和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成长为一个热情洋溢的青年。

当代书评丨张家大弟一生73本日记 无意间记录了一个时代

张家十姐弟

从日记中可以看出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比如张宗和曾和同学们一起上南京请愿。蒋介石接见学生时的情形和讲话,乃至于蒋介石穿的衣服、说的话,以及学生们的态度,他都写得非常详细。日记还记录着他所经历的战争和苦难。比如在日机的轰炸下,他和四姐逃出苏州城,月黑风高,一路逃离。他还记录了家庭和家族生活的种种琐碎小事。其中既有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时的快乐和幸福,也有与朋友们一起唱昆曲、看戏的愉悦,也有着深深的丧妻之痛和生活的艰辛与苦难。读者从中既可以看到张家知书重教的家风的养成,也可以真实感受到张家姐弟们父母恩宠、姐弟和乐的天伦之乐,还可以见到周有光、沈从文、韦布、顾传玠、俞平伯、陈寅恪、钱穆、萧乾、林徽因、梁思成、梅贻琦、钱伟长,沈钧儒以及抗战前后那些谦谦君子的群像,巨细靡遗地记载了一个时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