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書評丨張家大弟一生73本日記 無意間記錄了一個時代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張耀尹

在“合肥四姐妹”六個弟弟中,大弟張宗和與小姐姐張充和,年齡只差一歲,一起長大,一起到北平上清華,在眾多兄弟姐妹中,感情最深。張充和1949年隨丈夫傅漢思遠赴美國,在耶魯大學任教。他們從未斷過書信來往,從未停止過憧憬再相見。1977年,張宗和病逝。他的小姐姐在美國痛惜難已。1985年春節前,在美國居住了30多年的張充和,終於得以回國探親。而此時,張宗和已去世近十年。為了要看看她摯愛的大弟生活和離去的城市,張充和特地到貴陽,住了一個月。

当代书评丨张家大弟一生73本日记 无意间记录了一个时代

張宗和

據張宗和女兒記述,“我們去飛機場接她,她一下飛機,就抱著我媽失聲痛哭,那種疼愛傷心無以言表。”在貴陽小住期間,張充和每天夜不成寐,翻看大弟張宗和的日記信件。她將大弟的回憶錄《秋燈憶語》回到美國,手抄了一遍。並讓姐姐張兆和(沈從文夫人)轉求巴金先生為書作序。

当代书评丨张家大弟一生73本日记 无意间记录了一个时代

張宗和中學讀的是蘇州東吳大學附中,當時是頗好的中學,但他關注時事,熱血熱腸,有一次軍營招募北伐軍,他從學校裡偷著跑出去報名,後來竟然跟著部隊走了。家裡知道後趕緊派人把他追回來繼續讀書。新中國成立後,他常年在貴州師範大學教歷史。他的歷史課通俗而靈活,而他兼職的戲曲課更是培養了一批人才。他把天籟昆音傳播到了黔東南地。

当代书评丨张家大弟一生73本日记 无意间记录了一个时代

張宗和與張充和

張宗和喜歡記日記。在日記中他記錄的點點滴滴,都非常詳細真實。他的日記,現存有73本,記錄了他從16歲起一直到63歲逝世一生的經歷和生活。張宗和說:“日記是給我自己看的,有時候我看我自己的日記就像看小說一樣。”近些年,他的女兒將之整理出來,交於浙江大學出版社,擬在未來2-3年內再推出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書中除涉及個人隱秘的部分稍做刪改,基本保留日記原貌。2018年8月,《張宗和日記》第一卷出版。該卷收入張宗和自1930年至1936年記錄的日記共14本,基本跨越張宗和從東吳一中到清華大學的學生時代。張宗和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年成長為一個熱情洋溢的青年。

当代书评丨张家大弟一生73本日记 无意间记录了一个时代

張家十姐弟

從日記中可以看出抗戰時期的社會生活,比如張宗和曾和同學們一起上南京請願。蔣介石接見學生時的情形和講話,乃至於蔣介石穿的衣服、說的話,以及學生們的態度,他都寫得非常詳細。日記還記錄著他所經歷的戰爭和苦難。比如在日機的轟炸下,他和四姐逃出蘇州城,月黑風高,一路逃離。他還記錄了家庭和家族生活的種種瑣碎小事。其中既有和兄弟姐妹們在一起時的快樂和幸福,也有與朋友們一起唱崑曲、看戲的愉悅,也有著深深的喪妻之痛和生活的艱辛與苦難。讀者從中既可以看到張家知書重教的家風的養成,也可以真實感受到張家姐弟們父母恩寵、姐弟和樂的天倫之樂,還可以見到周有光、沈從文、韋布、顧傳玠、俞平伯、陳寅恪、錢穆、蕭乾、林徽因、梁思成、梅貽琦、錢偉長,沈鈞儒以及抗戰前後那些謙謙君子的群像,鉅細靡遺地記載了一個時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