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以处事圆润著称,为什么平儿众人称赞,宝钗却备受争议?

王熙凤嫁到贾府,一共带了四个陪嫁丫鬟,然而最后剩下的只有平儿一个。四个陪嫁丫鬟去了三个,贾琏原本的两个通房也被凤姐找理由赶走,可见凤姐醋劲之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平儿处事的周全。连宝玉曾感叹“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贴。”

同样以处事圆润著称,为什么平儿众人称赞,宝钗却备受争议?

如果说在丫鬟里平儿的周全是出了名的,那在姑娘里,宝钗的周全同样是顶尖的。不同的是,平儿的周全让读者称赞,宝钗的周全却争议颇多。为什么同样是周全圆润,宝钗的周全却受人争议?三个例子说明一切:

同样以处事圆润著称,为什么平儿众人称赞,宝钗却备受争议?

例一:

宝玉不喜宝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宝钗经常劝宝玉和往来贾府的官宦交往。而经常往来贾府的除了贾政的门客,就是贾雨村(假语存)、傅势(附势)之流,其中属贾雨村往来最频繁。宝玉就曾抱怨贾雨村来就来了,还回回都要见他,说明宝玉也是见的烦了。

同样以处事圆润著称,为什么平儿众人称赞,宝钗却备受争议?

而一向平和的平儿对贾雨村却是咬牙痛骂,

“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平儿对贾雨村的痛恨,固然有贾琏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更多的是她早就对贾雨村生出的厌恶。“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可见,十年里贾雨村没少作恶。

而平儿知道贾雨村这“多少事”,宝钗真的丝毫不知?知道又如何,这不影响宝钗劝宝玉接触贾雨村。

同样以处事圆润著称,为什么平儿众人称赞,宝钗却备受争议?

例二:

宝钗、宝琴、黛玉、探春因迎春的奶娘聚赌被贾母惩罚,四人怕迎春心里不自在,特意来安慰迎春。然而她们刚来就遇到让人火起的一幕:迎春的乳母不仅聚赌,更是偷迎春的攒珠累金凤拿出去典当。这攒珠累金凤是贾府姑娘们中秋集体佩戴的首饰,而迎春的乳母敢拿这件首饰出去典当,可见胆子不小,这种事平时没少干。

接下来乳母之媳玉柱儿媳妇又拿赎金凤一事,半要挟迎春为奶娘求情。迎春的乳母是贾母亲自罚的,迎春自然不会去触这个霉头。玉柱儿媳妇恼羞成怒,指责迎春太拿架子、不留情面,又赖说迎春平日里都靠她们周济,白填了迎春三十多两银子。不顾体面,就在迎春的卧室里大吵大闹。

同样以处事圆润著称,为什么平儿众人称赞,宝钗却备受争议?

遇到这种情景,别说是多年的姐妹,就算是路人都看不过眼吧。奴大欺主,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探春仗义执言,说不曾听过谁家主子是靠奴才养着的,更使眼色让侍书找来平儿,黛玉、宝琴讥讽玉柱儿媳妇,黛玉也劝迎春“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同样以处事圆润著称,为什么平儿众人称赞,宝钗却备受争议?

而宝钗在做什么?宝钗在陪迎春看《感应篇》故事,在黛玉、宝琴讥讽玉柱儿媳妇时暗示她们不要多说。宝钗的举动自然是担心黛玉、宝琴得罪了玉柱儿媳妇,同时也给玉柱儿媳妇留几分颜面。可宝钗倒是给玉柱儿媳妇留颜面了,玉柱儿媳妇却是丝毫不给迎春留颜面。

对下宽厚是好事,可没见过被奴才欺压到头上还继续宽厚的。如玉柱儿媳妇这种人,若不教训,只会越加过分。她们敢欺压迎春到如此地步,也是迎春自己放纵的。迎春是二木头,可是作为姐妹如何看的下去?

同样以处事圆润著称,为什么平儿众人称赞,宝钗却备受争议?

宝钗对迎春一事毫无反应,她是真的赞同迎春的这种不作为吗?绝对不是。如果宝钗真的赞同迎春的不作为,之前也不会认为迎春是“有气的死人”了。但是她虽然不认可迎春的懦弱不作为,却不影响她在迎春备受下人欺侮的时候和她一起做木头人。

同样以处事圆润著称,为什么平儿众人称赞,宝钗却备受争议?

例三:

探春管家,婆子欺她面嫩,处处不配合。平儿并没在探春面前说什么,然而,一出门就直斥婆子藐视欺负探春,直言“你们素日那眼里没人、心术利害”。平儿在凤姐面前,会劝凤姐平日宽和些,少得罪一些人,同时也会在下人面前替凤姐抱屈:“二奶奶要是略差一点儿的,早叫你们这些奶奶们治倒了。饶这么着,得一点空儿,还要难他一难,好几次没落了你们的口声。”

从以上三个例子可见,同样是处事圆润,平儿不失锋芒,宝钗却不见棱角。平儿敢于为凤姐责骂婆子,宝钗却不肯为迎春说一句话。可以猜测,如果真遇到朋友需要帮忙,而她们的立场又有些为难的时候,平儿会在自己能力内见机帮忙,宝钗却只会说些大道理,口头安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