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燒錢大戰,告訴你誰將是最終「贏家」

“燒錢大戰”的背後,終將反饋到消費者口袋中。

9月20日,美團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了。藉由上市獲取的資金,美團也算是給自己回了血。過去由於外賣、打車等各種互聯網燒錢大戰,美團的兜底也已然見空。連續幾年的虧損經營,讓美團陷入了一定的危機中。

但美團能否持續經營下去,切切實實關乎到消費者的利益。因為美團的“燒錢大戰”一旦停下腳步,接踵而來就是各種問題。

回顧這幾年的“燒錢大戰”,可謂是腥風血雨。各大互聯網企業爭相通過砸錢,力圖把其他企業擠出市場,做到一家獨大的局面。但一家獨大,尤其是在缺乏政府管理的情況下,問題便暴露了出來。

互聯網燒錢大戰,告訴你誰將是最終“贏家”

前段時間滴滴宣佈在深夜停運後,一篇《滴滴消失的第一夜:司機走投無路,乘客也無路可走》就爆紅了網絡。內容大致就是有很多乘客在深夜表示打不到車,黑車司機又進行漫天要價的情況。整篇文章的意味,頗有些“蠻橫”的意味在裡頭。字裡行間有種“誰都沒有權利責備我,只要我不做,誰又能替代我”的意思。

滴滴隨意的停運,字面上是響應政府停改整頓的號召,卻更有一種“逼宮”的意味在裡頭。隨著網約車服務的普及,人們發現自己越來越離不開它。雖然大家都在懟滴滴的監管不理,但是隻要滴滴擺手不幹,市場短時間難以出現第二款與滴滴相媲美的軟件。

大眾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又不得又轉向滴滴服務。這樣一來,話語權好像就掌握在了一家獨大的滴滴手裡。

互聯網燒錢大戰,告訴你誰將是最終“贏家”

14年以前,滴滴與快的可謂是爭鋒相對。各種對乘客的返現、司機的大力補貼,讓大眾感受到了網約車出行的便捷。但自從滴滴佔據了市場地位後,不僅補貼開始出現斷崖式的下滑,對司機的抽成也越來越高。

滴滴的運營方式,更多有種“溫水煮青蛙”的感覺。先讓大眾逐漸適應並習慣這款軟件,等到將其他企業都剔除市場,價格話語權就掌握在了其手中。屆時,大眾也早已離不開這款軟件。

誠然在滴滴與快的合併後,市場就難以出現有競爭力的二當家。雖然美團在3月強勢入場,但短時間也難以撼動滴滴的地位。

互聯網燒錢大戰,告訴你誰將是最終“贏家”

互聯網燒過的錢,最後都是要從老百姓手中拿回來的。只要企業通過“燒錢”做到一家獨大,那麼市場的天平就已失衡。只有在競爭的環境裡,企業才能更為用心的為大眾服務,改善產品的質量。

最近的美團和餓了麼持續的各種補貼,讓消費者感受到了各種優惠。但更多的消費者不願看到的情況是出現其中一家被擊垮的局面。補貼可以少甚至沒有,但競爭不能不存在。

否則等到出現和滴滴相似的局面,隨著平臺抽成越來越高,商家定然也會減少食品等的材料費用支出。到時候吃進消費者口中的食品,質量也是十分堪憂。

互聯網燒錢大戰,告訴你誰將是最終“贏家”

對於“滴滴”的行為,你又怎麼看呢?

這裡是財經每日說,歡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