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烧钱大战,告诉你谁将是最终“赢家”

“烧钱大战”的背后,终将反馈到消费者口袋中。

9月20日,美团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了。借由上市获取的资金,美团也算是给自己回了血。过去由于外卖、打车等各种互联网烧钱大战,美团的兜底也已然见空。连续几年的亏损经营,让美团陷入了一定的危机中。

但美团能否持续经营下去,切切实实关乎到消费者的利益。因为美团的“烧钱大战”一旦停下脚步,接踵而来就是各种问题。

回顾这几年的“烧钱大战”,可谓是腥风血雨。各大互联网企业争相通过砸钱,力图把其他企业挤出市场,做到一家独大的局面。但一家独大,尤其是在缺乏政府管理的情况下,问题便暴露了出来。

互联网烧钱大战,告诉你谁将是最终“赢家”

前段时间滴滴宣布在深夜停运后,一篇《滴滴消失的第一夜:司机走投无路,乘客也无路可走》就爆红了网络。内容大致就是有很多乘客在深夜表示打不到车,黑车司机又进行漫天要价的情况。整篇文章的意味,颇有些“蛮横”的意味在里头。字里行间有种“谁都没有权利责备我,只要我不做,谁又能替代我”的意思。

滴滴随意的停运,字面上是响应政府停改整顿的号召,却更有一种“逼宫”的意味在里头。随着网约车服务的普及,人们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它。虽然大家都在怼滴滴的监管不理,但是只要滴滴摆手不干,市场短时间难以出现第二款与滴滴相媲美的软件。

大众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又不得又转向滴滴服务。这样一来,话语权好像就掌握在了一家独大的滴滴手里。

互联网烧钱大战,告诉你谁将是最终“赢家”

14年以前,滴滴与快的可谓是争锋相对。各种对乘客的返现、司机的大力补贴,让大众感受到了网约车出行的便捷。但自从滴滴占据了市场地位后,不仅补贴开始出现断崖式的下滑,对司机的抽成也越来越高。

滴滴的运营方式,更多有种“温水煮青蛙”的感觉。先让大众逐渐适应并习惯这款软件,等到将其他企业都剔除市场,价格话语权就掌握在了其手中。届时,大众也早已离不开这款软件。

诚然在滴滴与快的合并后,市场就难以出现有竞争力的二当家。虽然美团在3月强势入场,但短时间也难以撼动滴滴的地位。

互联网烧钱大战,告诉你谁将是最终“赢家”

互联网烧过的钱,最后都是要从老百姓手中拿回来的。只要企业通过“烧钱”做到一家独大,那么市场的天平就已失衡。只有在竞争的环境里,企业才能更为用心的为大众服务,改善产品的质量。

最近的美团和饿了么持续的各种补贴,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各种优惠。但更多的消费者不愿看到的情况是出现其中一家被击垮的局面。补贴可以少甚至没有,但竞争不能不存在。

否则等到出现和滴滴相似的局面,随着平台抽成越来越高,商家定然也会减少食品等的材料费用支出。到时候吃进消费者口中的食品,质量也是十分堪忧。

互联网烧钱大战,告诉你谁将是最终“赢家”

对于“滴滴”的行为,你又怎么看呢?

这里是财经每日说,欢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