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地處江南的南京、鎮江地區的人被蘇錫常、杭嘉湖地區的有些人稱之爲「江北人」?

Jimmie836


蘇州、無錫、常州、嘉興、湖州都說吳方言,杭州說中原官話,南京、鎮江說江淮官話。語言不是江南的劃分依據,雖然官話代表著正統、權威,但是語言也不能分高下優劣。

至於提問者所言的南京和鎮江不是江南,僅僅是網絡上小撮某語區的蠢貨造勢罷了。江南,顧名思義,中國南方長江文化,寧鎮揚都有別稱:南京——江寧,揚州——江都,潤州——鎮江,這裡的江全是長江的意思。

上海交通大學劉士林教授首先提出了“江南四大名城”的概念,明確指出揚州、南京、蘇州、杭州。浙江省發行量、影響力最大、唯一的省級報紙《錢江晚報》,亦步亦趨,完全認同江南四大名城為揚州、南京、蘇州、杭州。

江南這塊蛋糕足夠大,排除某些妄圖不勞而獲的強盜,所有參與制作的貢獻者都能吃飽,犯不著獨吞。


揚州夢


感謝悟空小秘書/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

筆者是江蘇鹽城人,在長沙求學定居。當人問我老家在哪裡的時候,我的回答基本是蘇北鹽城。很習慣性的回答,記得從我懂事的事情起,周邊的人都會強調我們是蘇北,也許是覺得和蘇南的差距有點大。

題主提到的江南的南京、鎮江被認為是"江北人",這個事情得說開講。在2014年10月1日,上海知名解說員周亮歧視"蘇北"被開除。當時,他歧視的主要對象不是隊員的籍貫,而是舜天的主場-南京。其實,這些都是老黃曆,之前上海地區也有用"江北"歧視南京、鎮江、揚州等區域的,在年輕人眼中已不存在這樣的看法。

江蘇省政府將全省劃分為蘇南、蘇中、蘇北三大經濟區域,長江以南的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劃歸蘇南,揚州、南通、泰州三市劃歸蘇中,剩餘的就是蘇北。其實,2000年之前的江蘇省年鑑中,蘇南僅限於蘇錫常三市,是全國農村經濟的改革樣板-"蘇南模式"。

上圖1999年的江蘇省經濟主要指標表中,南京、鎮江並劃歸在蘇中,蘇南僅有蘇錫常。

其實,蘇南、蘇北的劃分在歷史上很混亂,有以長江為界的,有以語言"吳語"區分(見上圖,有專門人研究的),都是中國人,非得細分的那麼清楚,分出三六九沒必要。

籍貫不是個人選的,對生養自己的土地要有感恩的心。至於這些地域的劃分或歧視,沒必要太放在心上,過上好日子才會關鍵。

蘇北、江北聽聽就好,在外的面子不是靠城市,是靠自己。

希望對您有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您~


帥小西De


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是多方面的,但至少有一個因素是確實存在的,並且可能是決定因素,那就是語言。

本人江蘇海門人,對此比較有發言權。

記得十多年前,我的一個啟東(九隆)哥們娶了一位來自常州的妻子。那哥們老婆在啟東生活了兩個月後發現,當地人都叫她江北人,她覺得相當訝異,因為就她而言,她不把當地人喊江北人就不錯了,倒是身處江北的當地人把她當江北人看,簡直莫名其妙。

當然,作為一個對地理概念掌握得還比較好的我來說,我及其理解哥們妻子的那種訝異,並且認為她才是真正的江南人這一結論是非常基礎的常識。只是當地人才不管什麼地理概念,你說的更接近北方口音(常州為毗陵口音),就會被堅持認定是江北人。

況且即便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說沙地話的也同樣會譏笑說通東話的為江北人,因為事實上沙地話確實比較接近上海話和蘇州話(與崇明話相同,與常熟張家界話相近)。不過久而久之,說通東話的也就自稱自己是江北人了,或許是自嘲,當然更有對語言類別的承認(通東話為常州毗陵口音的一支)。

另外還有一個現象,比如揚州,通常海門或啟東那些沙地話語系的聽見揚州這個地方,會斷然認為揚州屬於江南;而當他們聽到真正的揚州話,會堅定認為這是江北人。

搞笑的是對於杭州人,在海啟人眼裡,與揚州的情況非常類似,就因為杭州話裡少不了當年餘宋南渡帶來的中原官話腔。

所以,語言,是生活在江浙地方的普通老百姓辨別所謂江南江北的最直接因素,也因此,蘇錫常或杭嘉湖的老百姓覺得南京鎮江是江北人。

當然,作為學術研究的話題,就不能簡單的一言蔽之,江南江北除了語言,其地理,文化,歷史沿革,風俗風物,民風信仰甚至人的性格和自然氣候都是其中因素。南京鎮江是江南還是江北,要看你用什麼角度去看,或許她們承擔了從粗獷的中原文化到溫婉的江南文化的過渡,成為獨到的江東文化,或者是江南文化的西北橋頭堡,亦未嘗不可。


舞文弄墨的驢


我是成都人,三個月前來南通居留,從頭條中慢慢得知中國的地域黑,最黑不過江蘇。四川人也黑成都,除此之外,一家親,兩地之間相互黑的基本沒有。不知江蘇搞地域黑的人是不是江蘇人,我總感覺江蘇人不怎麼在意網上和頭條那些事。

一,蘇錫常三地把鎮江排除在蘇南外,認為鎮江不屬吳語區。二,三地天生的優越感把所有江蘇(南京在外)其它地區稱為蘇北人。三,所有江蘇人都黑南京,居然把南京劃入安徽。鎮江從地理位置上就屬於蘇南,是不是吳語區並不重要,因為你無法獨立,你也無法把淅江的吳語區拉進來,何況人家根本就看不上你。南通和揚州從地理位置上講,它就不該是蘇北,每個省每個國家都有東北西南中,連麻將上都有,為什麼江蘇就只有兩個方向。南京比江蘇任何地方都出名,全國人民都曉得,南京是一座名城,比蘇州名氣大得多,不要以為上有天堂你就比南京好哪樣了?

在頭條上爭江蘇好還是山東好,還是淅江好,還是廣東好,江蘇人槍口還是一致對外,口徑很統一嘛。

江蘇人應該放棄成見,東西南北中攜手共進,把你們的聰明才智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建沒一個更加現代,更加輝煌,更加美好的江蘇……

別再地域黑了……


農村巷163


南京剛波寧,主要有二點:其一靠近安徽,對安徽輻射大,對江蘇本省輻射小,江北以徐州為老大自成一派,江南蘇錫常比南京發達。故常被稱為“徽京”。其二在江南又分二派,一派蘇錫常吳語區,另一派南京、鎮江江淮文化區。在江蘇只有鎮江跟著南京玩。南京又被蘇南人稱為“蘇小三”!

蘇錫常、杭嘉湖、上海,雖被分為二省一市,分屬江浙滬三個省級行政區,但這裡的老百姓,都是吳語區內太湖流域,屬澤國之民!三者一家親,除了行政壁壘外,其它基本一體化!


經天緯地安邦定國


自身的自我優越感唄!

以史來看,江南首府是南京,鎮江做過江蘇省會,這不是江南誰是江南。

以戰爭狀態來看,蘇北,江北是抵抗滿清侵略時的前沿,抵抗激烈,死傷無數,為江南一帶續命留存做出了重大貢獻。

民國時期,淞滬會戰國軍精英死傷大部,實在打不過才退會南京,在撤退途中得不到江南地區的有效支持,江南大部都是軟骨頭,投降的很快,還美其名曰是聯合自治維持會。南京會戰,抵抗激烈,死傷很多日軍主力,致使遭遇南京大屠殺。直接導致南京和鎮江一帶人才斷代,整整50年沒緩過氣來,後來的人口組成確實也以蘇北安徽一帶人為主。

開放之後,沿上海周邊最先發展起來,南京鎮江一帶經商人才少,經濟發展緩慢故而被蘇錫常和杭嘉一帶嫌棄。

然而我想說,骨氣和尊嚴是一個城市的根本。區域不是以人群劃分,而是以城市氣質來定位。南京城市的風水和氣質能改變這裡的人群,三代之後就是新的老南京人,他們的祖宗和先輩中就會有南京史上的英烈和人傑,這些先人祖宗們會保佑這個城市的建設者們重新發達,再樹輝煌。當未來再遇危難,南京還是會庇佑中華文明,是國家和民族的脊樑,哪怕再遇屠城又何妨!南京自古多次被徹底摧毀過,不又多次涅槃重生過,至今還是大城市(哪怕是地盤最小的省會)。經濟打壓和不合理區劃又何曾讓南京這個城市頹廢過,落後過呢?套句俗話,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死了也是!


眼看過去未來


在我小時候,那時候交通沒那麼發達,過個長江還要等渡輪,又沒有互聯網,世界對我們來說很大,教育也才剛剛重視,並不是地處江南的南京、鎮江地區的人稱為“江北人”,而是凡是說話聽不懂的都叫“江北人”,甚至在我老家,隔著一條河,說的方言和我們不一樣,都會叫江北人,土話就是這麼講的,有點歧視的意思,但那個時候是互相歧視,我家就是生活在南通的那一部分“吳語系”的人,南通市區說的話我們根本聽不懂,他們歧視我們鄉下人,我們歧視他們“缸波寧”,當然現在不會說“江北人”了,外來人口太多,出門買個東西都要說普通話,只有外地人和本地人之分;至於為何海門、啟動會說成江南人呢,其實還漏了通州區南部的一小部分人,南通是個長江衝擊平原,存在的歷史比較短,大部分人都是遷徙過來的,那部分“吳語系”的就是從江南遷徙過來的,我曾經問過我外公,他父母就是以前打仗的時候逃難過來的;歧視無所不在,打打嘴炮而已,吳語系的地方現在經濟比較發達,自然會歧視其他地區的人,我小時候經常在上海的親戚家過暑假,還不是照樣被歧視,歧視背後是對家鄉的自豪感,心理堅強點,別那麼脆弱……就像你遇到一個來自美國的黑鬼,你歧視他,他也歧視你,嘴上呵呵噠,心裡suck my dick……



還不讓想


這個問題很簡單,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1、南京、鎮江是江淮官話區,不是吳語區,因此被自認為是方言貴族的地域意識較保守的這些吳語區尤其是該地區農村、小城鎮地區人認為不是本家人。

2、南京、鎮江地區雖不屬吳語區,但又歷來政治地位高過於這一地區的吳語區地區,南京要麼首都要麼留都要麼江南省首府要麼兩江總督,南京如果是首都,江蘇省會一般由鎮江接掌。這一點,又讓自認方言貴族的這一地區吳語區人嫉恨不已!

3、近代以來上海的崛起使這一地區的吳語區一些人認為有了光榮的可靠的大腿可抱……

4、改革以來,蘇州、無錫等吳語區城市GDP總量長期高於南京,使得這一地區一些人興奮不已,自持是中國猶太人,是中國最聰明人,而大搞地域歧視。

但是,他們的地域歧視卻總也達不到他們想要的那種目標,南京始終都是那些自認高貴的總要搞地域歧視的吳語區一些人的惡夢:

一,南京的貴氣始終不變!南京政治地位始終高於蘇南浙北吳語區,南京只要在江蘇就是省會,只要不在江蘇就是高過於省會的設置!即使有了上海,南京還是被付予了制衡的角色,戰區中心、最高法巡回法庭等重要大區機構仍然設在南京。

二,南京的大氣始終不改!任憑外人如何去說,南京人依然不改大氣、包容的心態。南京人不僅不搞地域歧視那一套,而且對外地人很包容,對每個地區來到南京的人都一視同仁相待,更不會因外人的所謂歧視就自亂陣腳!

三,南京的豪氣始終不散!你說南京非江南就非江南唄,江南佳麗地是指哪裡啊?歷史上江南貢院、江南省首府在哪裡啊?你誰啊?你說南京方言難聽就難聽唄,歷史上曾兩次成為國語的方言還怕你一個越來越萎縮的方言區人瞎議論麼?你們是誰啊?!

四,南京的未來未可限量!這是孫中山老人家說的!不服氣的去問他老人家好了!


sryzx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比較科學,在江蘇江南江北,蘇南蘇北從來不是以長江劃分而是以語言劃分的,因此南京,鎮江即使在江南,因為說的是蘇北話所以被認為是蘇北人或江北人,而啟東,海門因為說的是吳語所以被認為是蘇南人江南人,蘇南的主體是吳語,蘇北的主體是淮揚話,歷史以來蘇南,蘇北相互移民,所以以蘇南蘇北來劃分顯然不準確,因為根本不是一種人,而以語言劃分顯然就準確了,南京鎮江確實是蘇北移民過去的,包括上海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蘇北移民過去的在閘北區被上海人叫江北人,可他們同一個城市了還被這樣區分沒辦法,當然這裡面也有鄙視的成分,蘇北人說話粗鄙難聽不文明不禮貌笨懶髒,當然現在蘇北也在發展變的好一點了,但差距還是比較大。


sun rising from the east


就是以語言來劃分的,蘇錫常的人說吳語,鎮江南京人說和蘇北人相似的江淮方言。我是常州人,父親年輕的時候調到鎮江工作,調回常州無門,和母親及孩子過了好多年兩地分居的生活後,終於我們舉家搬到了鎮江。我記得送行時親戚們都調笑我們要去做“剛波寧”了,這代表了家鄉人普遍的認識吧。不過到我孩子的這一代語言劃分快結束了,我聽說我常州的表姊妹家的孩子不願意說方言,甚至不太會說,更多的說普通話,我和老公因為語言不同,在家都說普通話,所以我兒子一句方言也不會,只會說普通話,更有意思的是,我發現鎮江的年輕人之間溝通也大多說普通話,更別提小孩子們了,基本上沒幾個小孩會方言的,他們都說普通話,我感覺方言快要消失了,想想也挺可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