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記憶」王益區風俗之禮儀習俗

「王益记忆」王益区风俗之礼仪习俗

「王益记忆」王益区风俗之礼仪习俗
「王益记忆」王益区风俗之礼仪习俗

(一)婚嫁

中國人歷來重視婚姻嫁娶。將夫妻關係的確立,視為一切父子人倫、君臣儀禮的先導和基礎。舊時,民間認為,在婚姻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對家庭乃至社會帶來不良影響或災禍,因而制定了繁瑣的禁忌。但由於舊時中國人婚姻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傳宗接代”,並不看重男女間愛情的份量,一些禁忌反而造成了許多怨偶,造成了許多不幸的家庭。今天,對愛情的需求越來越成為鞏固婚姻的重要條件,婚姻習俗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變化。舊式婚姻中的許多禁忌,已經成為歷史上的陳跡。

舊時,擇婚時,主張“同姓不結親,血脈不倒流。”這種習俗沿襲已久,《 左傳》 雲:“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如今,民間對同姓結婚雖仍有忌諱,但直接關心的是血緣關係的遠近而非姓的異同。忌諱男女雙方年齡差別太大,尤其忌諱女方年齡大於男方。王益區俗諺雲: “寧叫男大十,不叫女大一;男大十,不算大;女大一,像他媽。”有些禁忌純屬宿命論的推論,毫無科學道理。如:“四六不合”,即忌男方比女方大四或六歲。屬相禁忌如:“白馬怕青牛,蛇豬如刀錯,金雞怕玉狗,羊鼠一旦休,兔龍淚交流,豬猴不到頭。” “豬嫌猴瘦,猴嫌豬黑。”等等。

結婚,是人的“終生大事”,所以舊時一定要避開凶年,避開不吉利的日子,而要挑選一個好日子,也就是所謂“黃道吉日”。民間忌諱在甲子年與“寡婦年”嫁娶。“寡婦年”也叫“無春之年”,也就是無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之年。舊俗以為在甲子年和寡婦年成親,夫妻不能白頭到老。

民間忌諱在單日娶妻。因為結婚是男女正式配成“雙”的日子,應在雙日舉行婚禮,單日不吉利。有“三、六、九,不用瞅;過了臘月二十三,結婚不論哪一天”的說法。民間還忌諱在七月初七結婚,這一禁忌與織女星與牛郎星的傳說有關。相傳他們是一對夫妻,被天帝隔在銀河兩岸,只有七月初七才可相會。人們不願在此日成親,是希望婚後夫妻永不分離。

舊時, 新娘上轎時,一般由親孃舅等抱上轎。忌新娘上轎後不哭,否則人們會說新娘對父母沒感情,缺人情味。迎娶途中最忌“撞親”,也就是兩家新娘子的花轎相遇。因為喜事和喜事相遇,必然有一家的“喜氣”被另一家奪取。換句話說,就是必然有一家由喜變悲,遭遇災難。遇到撞親的事發生,雙方花轎必須停下,由各自的迎親孃子拿出新娘子的手帕、腰帶或襪帶互相交換,以表示互不干擾,各自平安。忌諱遇到送葬隊伍,如遇到,用紅氈遮住花轎,鳴放鞭炮,改道而行。

客人送的禮品,忌單數。俗信以雙數為吉,故禮品多為雙數,取成雙成對之意。若送單數器物,主人心中則拂然不悅。婚宴忌用白色筷子,白饅頭上要加紅點,忌打破碗碟。忌對客人、尤其是孃家客招待不周。花燭之夜,忌冷清,要熱鬧。不管誰說了什麼戲鬧的話,新郎新娘都不許惱,忌翻臉生氣。

近年來,新娘子皆由轎車接送,不再坐花轎。男方多出資僱請婚慶公司的專職人員來主持婚禮。禮儀中,攙雜入了許多西方色彩,例如,新郎要對新娘子當眾單腿下跪,併為她戴上結婚戒指。又如,新娘子要穿白色婚紗,以示純潔。但在舊式婚禮中,忌穿白色,非著紅衣不可。和西方不同的是,她在穿白色婚紗時,一定要佩戴一朵紅花。

(二)年壽

民間稱與自己屬相相同的年為“本運年”,如對屬鼠的來說,甲子年、丙子年、庚子年都是本運年。俗以為本運年內會遭厄運,紅色可辟邪,故需穿紅。又認為,36歲和49歲是人中年時期的兩大“門坎”,易遭厄運,亦需穿紅辟邪。婦女由孃家提供紅襯衣、紅褲叉,男子系紅褲帶。

73歲和84歲為老年時期的兩大“門坎”,王益區俗語云:“七十三,八十四,閻王找你商量事。”或雲:“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 ”在歷史上,孔夫子活了73歲,孟子84歲。對73歲和84歲的忌諱,是由孔、孟這兩個封建社會中的“聖人”之壽命而來的。

民間忌在小孩子生日這一天打罵孩子,認為這天打罵孩子,孩子就“長不大”。忌給小孩子和青年做壽,認為做了會“折壽”。無論男女,不管年歲多大,社會地位多高,只要有父或母在世,都忌諱大張旗鼓地公開慶賀生日。

壽誕之期的慶賀活動,一般在60 歲以上才開始舉行。百歲誕辰提前一年,即在99 歲時舉行慶賀儀式。在壽誕這一天,全家忌爭吵,忌打罵孩子,要儘量讓老人歡歡喜喜。給別人祝壽時,忌說“死”及其它不吉利的話。客人在壽宴上,忌高談闊論。

(四)祭祖

舊時,為遠祖設族譜,為近祖設神主套。神主套內立木製“神主”,即祖先牌位。牌位高一尺,上書“XX神主之位”,背面寫其生辰忌日。書寫神主時,用黑墨。“主”字得空出上面的一點。擇吉日請有功名的人用硃筆為“主”字點上那一點,叫“迎神點主”。

民國《同官縣誌》記載道:“祭無專廟,縉紳家間有之,餘俱設木主一,祀其先於寢室。四時之祭,獨重仲春。男女皆赴塋拜掃,羊、豕、麵食畢具,無者斗酒隻雞,焚香號泣。孟冬,設時食,詣墓所以祭。其它如元旦、冬至、朔望、忌辰,亦未嘗不祭也,然儀節多略焉。”如今祭祀祖塋時,儀式為獻花圈、焚香、獻供品、灑奠酒、燃放鞭炮、跪拜,等。

「王益记忆」王益区风俗之礼仪习俗

(五)禁忌

王益區民間各類禁忌甚多,如商業禁忌、工匠禁忌、礦業禁忌,宗教禁忌,等等。限於篇幅,這裡僅舉農業禁忌中的個別例子:

正月初一宜晴,忌雨,忌風。諺雲:“正月初一晴,百事成。”又云:“大年初一南風發,屋簷腳下爬蛤蟆。”就是說會發生澇災。

正月忌暖,二月忌寒,三月忌霜,四月忌陰。諺雲:“不怕正月冷,單怕二月寒”, “二月天凍,麥子受症。”

三月忌落雪。諺雲:“三月桃花雪,水果定短缺。”

四月、九月忌夜雨。諺雲:“四月、九月夜雨爛青草。”

四月忌風,五月忌雨。諺雲:“四月不要風,五月不要雨。”但忌五月二十六日無雨,諺雲:“秋收不秋收,全看五月二十六;五月二十六滴一點,陳爐鎮窯上買大碗。”

五月、六月忌南風,以為會發生水災與旱災。諺雲:“五月南風漲大水,六月南風地遭幹。”

忌九月聽見雷聲。諺雲: “九月雷聲發,倒旱一百八。”認為將有半年無雨。

十月忌無霜,忌月初陰。諺雲:“十月宜下霜,沒霜來年荒。十月初頭陰,柴炭貴如金。”

忌臘月、正月都為大月。諺雲:“兩頭大,餓死娃;兩頭小,吃不了。”

忌立春有雨。諺雲:“立春一日雨,早秋禾苗死。”

忌年初、年底各有一個立春。諺雲:“一年兩頭春,糧食貴似金。”

穀雨忌霜。諺雲:“穀雨若下霜,麥收一把糠。”

立夏日忌無雨。諺雲:“立夏不下,犁耙高掛。” 是說會發生旱災。

立秋、白露忌雨。諺雲:“白露路不白(指下雨),莊稼地裡黴。”

寒露忌冷。諺雲:“不怕霜降霜,單怕寒露寒。”

冬至忌晴。諺雲:“冬至天氣晴,來年果不成。”

「王益记忆」王益区风俗之礼仪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