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亞琛大教堂參觀是免費的,但要近看查理曼的金棺和歷代德國國王加冕的寶座(在二樓),則需要付費跟講解團(4歐),每天只有幾撥,還分德文和英文講解。買票就在教堂西門外的遊客中心,我問的時候只有晚6點最後一撥德文團了,英文團要次日14點(第二天要去馬斯特裡赫特)。其實我只是想看,至於聽不聽不是特別重要,而且即使是英文講解,我也未必全能聽懂。於是我就乾脆地買了6點德語講解的票。等到了時間一看,這“團”就我一個人,於是我跟女講解員(名字叫Pia)說,你就說英文吧,她說她從來沒有帶過英文團,她的英語不是特別好,我說彼此彼此,於是我就享受了一次單人講解服務。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教堂參觀的入口,在西面的側門。建於18世紀,據說西歐教堂坐東朝西的先例就是始於這座教堂,因為祭壇的方向朝著聖城耶路撒冷。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門口有個母狼的雕塑。當地有個傳說,當查理大帝去世後,教堂仍未建好,當地人就向魔鬼去借錢,但魔鬼有個條件,要第一個進教堂人的心臟,於是當地人弄了只狼放在教堂門口,結果狼的心臟被魔鬼掏走了。現在教堂正面的青銅門也叫做“狼門”。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這是一隻羅馬時期(2世紀或更早)的青銅製品。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教堂的注意事項。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進入教堂前,還是先鋪墊一點有關查理曼和教堂的常識(儘量簡單,但還是稍長)。

查理曼(Charlemagne),也稱查理大帝(Charles the Great),但不能稱查理曼大帝,這是翻譯的錯誤,儘管很多非專業書籍上這麼用的很多,包括一些中文百科(中文百科有關西方歷史的錯誤非常多,名字譯法五花八門,有些甚至是張冠李戴,所以要謹慎地看

)。即使再不瞭解歷史的人,經常玩的撲克牌中的紅桃K就是查理曼。

查理出生於742年,他的父親是著名的矮子丕平,也就是“丕平獻土”奠定了教皇國的那位法蘭克國王,加洛林王朝的開創者。查理的爺爺,丕平的爹,則是大名鼎鼎的查理馬特,也譯作鐵錘查理,法蘭克宮相,實際權力掌握者,最主要的功績是普瓦捷一戰,阻止了穆斯林吞併整個歐洲的勢頭。

查理馬特把宮相傳給了丕平,丕平和教皇關係不錯,玩了個小配合,把法蘭克國王送進修道院,自己“遵從上帝的旨意”當上了國王,也開啟了君權神授在歐洲的先例。丕平把從倫巴第人手中搶來的土地送給教皇,這就是“教皇國”的開始。教皇也弄了份假的《君士坦丁贈與書》,把拜占庭搞暈(之前是人家拜占庭的)。

768年,丕平死了(葬在聖德尼教堂),26歲的查理繼位法蘭克國王。法蘭克人有個傳統,父親死後,由兒子(女兒不行)平分財產,國王的國土也不例外。所以,法蘭克王國由查理和弟弟卡洛曼平分,但三年後卡洛曼就病死了,查理就吞併了卡洛曼的領土。卡洛曼的王后帶著孩子投奔了孃家倫巴第王國(其實查理的第一個妻子也是倫巴第公主,後來被休)。倫巴第的國王支持卡洛曼的兒子繼承王位,請求教皇加冕,教皇偏向查理,導致倫巴第圍攻羅馬。於是查理率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來到倫巴第,774年倫巴第王國被滅。我聽過一種說法,倫巴第人是最後一支從森林裡出來的日耳曼人部落,卻又是早早被滅掉的日耳曼人的王國,只留下現在意大利的倫巴第大區這樣一個地名。

查理從768年執政,到814年去世,這期間的46年,打仗五十多場,除了英格蘭沒去(可能是沒有海軍不方便),他和歐洲幾乎所有民族都幹過仗。其中非常有名的是對薩克森人的征服。查理是個虔誠的基督徒,當時的歐洲除了法蘭克人在5世紀就皈依了基督教,歐洲其他的日耳曼民族要麼是原始崇拜,要麼是基督教的異端阿里烏斯派,法蘭克人只能靠先傳教後武力推行三位一體的羅馬天主教。當時的薩克森人信奉日耳曼人的原始神靈,查理為了使他們皈依基督教,歷時三十餘年,大小戰役十八次,最終才使薩克森人全部皈依了基督教。其中782年在費爾登(Verden,不要混淆於凡爾登Verdun)斬殺4500名薩克森俘虜(費爾登大屠殺),成為查理大帝一生中最大的汙點,現在那裡有一條小路,路邊立有4500塊石頭。

除了日耳曼各部族外,查理曾交戰過的地區和民族還有,佔據西班牙的摩爾人,巴斯克人,與東羅馬帝國(拜占庭)爭奪威尼斯等,馬扎爾人(匈牙利),阿瓦爾人,斯拉夫人等等。

經過多年征戰,除了穆斯林佔據的西班牙西部,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中部的教皇國,意大利南部的拜占庭控制區域等,查理治下的法蘭克王國差不多相當於羅馬帝國時代的西歐版圖了。法蘭克國王查理也有心做一個帝國的皇帝,但他還是有所忌憚。最主要的還是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皇帝的正宗性。當時的拜占庭帝國在意大利還佔據著南部大片領土(西西里、那不勒斯、薩丁島等),帝國也有著看似還算強大的軍隊,更重要的是,西羅馬帝國滅亡後,還沒有再出過一位西部皇帝,西部的日耳曼諸國君主名義上還需要東方皇帝的授權。當然,查理稱帝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要有合適的機會。

公元799年,機會來了。時任教皇利奧三世被羅馬貴族指責通姦和發偽誓,差點被挖眼割舌,受傷的教皇逃到到帕德博恩(德國今北威州內)找查理尋求援助。查理從他爹矮子丕平開始就與教皇互惠互利玩的相當默契,查理小時候就很討時任教皇的喜歡,在他12歲時,教皇(斯蒂芬二世)就為他塗過聖油(就是承認查理是丕平的接班人)。到了查理當政時關係依舊不錯,於是查理出兵羅馬,將利奧三世重新扶上教皇寶座,教皇的仇人都被處罰。重新坐上教皇寶座的利奧三世肯定要對查理有所回報了。

公元800年的12月25日(聖誕節),查理正在羅馬的聖彼得教堂(現在的聖彼得大教堂前身)內的祭壇前跪著祈禱,教皇突然把一頂皇冠戴在了查理的頭上,並宣佈上帝加冕查理為“羅馬人的奧古斯都,羅馬帝國的皇帝”,利奧三世在為查理加冕後,還向查理下跪表示敬意。關於查理在加冕之前是否知道教皇要這麼做,說法不一,而且查理被加冕後的感受也是說法不一。首先,查理還是有些顧忌拜占庭帝國的,畢竟那邊才是正宗的羅馬帝國皇帝,自己是位蠻族的國王而已。再者,讓教皇這麼一搞,好像皇位是教皇給的,而不是自己打下來的,但君權神授的傳統確實也不能打破。查理的想法不是沒道理,日後德國曆史上,教權與皇權的鬥爭真就持續了幾百年,引發了多次戰爭。一千多年後的拿破崙可能就明白這個道理,他在加冕法蘭西帝國皇帝的時候,雖然也請來了教皇,但卻從教皇手中搶過皇冠自己為自己加冕。

再說教皇,之前羅馬教皇一直受拜占庭皇帝的管轄,但拜占庭皇帝從來也沒有對羅馬教皇給予過任何保護,害得教皇們總是要尋求蠻族法蘭克國王的保護,交換的條件就是為國王們提供君權神授的服務。而且之前不久拜占庭那邊還發起了“破壞聖像運動”,這是西方教會堅決反對的,再加上此時拜占庭帝國那邊又是伊琳娜女皇(歐洲首位女皇,之前出現的皇帝空位也是讓教皇鑽空子的理由)執政,相對比較軟弱,拜占庭自己也遭受來自阿拉伯人的威脅,雖然對查理稱帝很氣憤,但也無能為力。所以,教皇認定是時候與拜占庭徹底分手了。新的靠山就是這位法蘭克人的國王,被教皇封為“羅馬人的皇帝”,總體說來算是教皇和皇帝雙贏吧。

雖然加冕程序有點讓查理不太滿意,但畢竟是當上羅馬皇帝了,加冕後的查理,我們就該叫他查理曼或查理大帝了(再說一遍,不能叫查理曼大帝),法蘭克王國,從此改稱加洛林帝國或查理帝國了。

幾年前在梵蒂岡曾拍到過一幅拉斐爾畫的《查理大帝加冕禮》,只是當時還不知道畫的典故。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查理大帝經常往來於羅馬和德意志之間,途中要經過拉文納歇歇腳,這是他爹丕平從倫巴第人手中奪來送給教皇的。從拉文納到羅馬的大片土地都屬於“教皇國”,所以你大致能理解當1929年墨索里尼把梵蒂岡那塊小地方留給教皇國時,教皇是什麼感受了吧。

在拉文納,查理看到查士丁尼修建的 ,非常喜歡,覺得自己也應該照著聖維塔教堂,打造一座阿爾卑斯山以北最美的教堂。善解人意的教皇也比較大方,說了,您在拉文納或者羅馬看中什麼,儘管拉走,別客氣。於是查理大帝在拉文納拆走了好多漂亮的建材,去裝飾他在亞琛的行宮和新建的這座教堂。

再說為什麼是亞琛,查理大帝之前的法蘭克王國,並沒有固定的首都,國王住哪,哪就是首都。巴黎、蘇瓦松和亞琛等都可算是首都。查理曼的父王丕平就曾在亞琛建有小的行宮,查理小時候經常來此居住,還有一種說法查理就是在亞琛出生的,但這都無法證實。查理曼加冕後,選擇亞琛重建行宮有幾個原因,一是亞琛地處法蘭克帝國比較中心的位置,還有查理曼喜歡打獵,當時亞琛周邊有大片的森林,再有就是亞琛豐富的溫泉資源,連羅馬人都將這裡做為療養勝地。

查理大帝生命的後十幾年,可能因為年齡大了,就不怎麼到處走動了,他就一直在亞琛住到去世,所以亞琛就成了查理帝國的首都。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德國)因為經常輪換執政,也沒有固定的首都。法蘭西王國(法國)則是從卡佩王朝開始,把首都定在了巴黎。

自從476年最後一位西羅馬皇帝被廢后(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標誌年),直到800年查理被加冕,中間的324年,西歐從沒有出過一位皇帝。查理大帝和他兒子(虔誠者路易)執政的四十幾年,也是歐洲歷史上繼羅馬帝國之後短暫的統一時期。所以查理大帝也被稱作“歐洲之父”。

公元814年,查理大帝病逝於亞琛,就葬在他的帕拉丁小堂地下。843年,他的三個孫子簽署了《凡爾登條約》,將查理帝國一分為三,也就是日後法國、德國和意大利三國的雛形。後世的法國和德國君主都把自己看做是查理大帝的繼承人,不知你留意沒有,在巴黎聖母院前的那座騎馬像,就是查理大帝。你可能會問,那意大利呢,簡單說意大利國王基本上由德意志國王代理(其實相當複雜,不能再說了)。

後來也有人想效仿查理大帝重新一統歐洲,但都沒有實現,其中兩位一個叫拿破崙,一個叫希特勒。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鋪墊了不少,現在進入教堂。首先看到的,就是教堂的核心,也就是查理曼最初建造的私人小堂,帕拉丁小堂(Pfalzkapelle,Palatine Chapel),十足的拜占庭風格。所謂帕拉丁(Palatine),源自羅馬的帕拉丁山,因為是歷代羅馬皇帝居住的地方,所以象徵著皇權。德國的普法爾茨(Pfalz )也是這個意思。前年去過西西里巴勒莫的諾曼王宮內也有座比較有名的帕拉提娜小堂(帕拉丁小堂)。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帕拉丁小堂是查理在他行宮內建的私人小堂,約始建於792年,800年加冕後他將小堂獻給了聖母瑪利亞,所以現在亞琛大教堂也稱瑪利亞教堂。公元804年,還是為他加冕的教皇利奧三世為建成的小堂舉行的祝聖禮。據說查理建小堂的初衷也有死後安葬於此的打算。後世以此為核心,逐漸擴建為今日的亞琛大教堂。小堂八角形結構和屋頂,典型的拜占庭建築特色,很多細節與拉文納聖維塔教堂很像。不過也有人說是聖維塔教堂的粗製仿品。相比250年前的聖維塔教堂,帕拉丁小堂的體量小很多,壁畫精美程度也遜色不少,圓形穹頂也沒有。其實這也不奇怪,自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圓形穹頂技藝在日耳曼人統治的西歐就失傳了,直到文藝復興時期 ,失傳近千年的穹頂技法才得以恢復。今天所看到的最上層是12-13世紀後加高的(增加了幾扇窗戶),穹頂是19世紀畫的。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這幅馬賽克鑲嵌畫好像是9世紀的,中間的Civitas Dei,是上帝之城的意思,四周的四個人物代表聖經創世紀中提到的四條河(比遜、基訓、底格里斯、幼發拉底)。上帝之城在這裡似乎是代表聖城耶路撒冷。但不知是否還有另一層意思,即源自奧古斯丁在聽到羅馬城被蠻族人攻陷後所寫的《上帝之城》,警示要吸取羅馬帝國滅亡的教訓。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一層的柱子和牆壁上的馬賽克裝飾。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四位天使圍繞的可能是查理曼的寶座吧。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大理石貼面的石柱,不知道會不會也是查理曼當初從拉文納等地拆來的建材。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大理石牆面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注意看那些半圓拱洞內的大理石圓柱,以及白色的科林斯柱頭,據說都是從拉文納帶來的,應該都是6世紀人家拜占庭的(再早可能是從埃及運到拜占庭的)。這些裝飾性的石柱承重作用不大,後來被拿破崙看上了,都給弄去了巴黎,拿破崙失敗後,又被普魯士要了回來,不過還有少數留在了盧浮宮,還有些丟了,又重新補做的。

注意看,二層的網格狀的青銅欄杆依舊是9世紀加洛林時期的。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大理石地面,我也說不清是什麼時代的。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小堂的穹頂高三十多米,二樓有歷代德意志國王加冕的寶座,有樓梯上去(要參團)。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穹頂的馬賽克畫是19世紀的新拜占庭風格(拜占庭復興)的比利時建築師所做,耶穌周圍環繞著的是《新約-啟示錄》中的二十四位長老。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帕拉丁小堂的東側,是十五世紀(1414年)重建的哥特式風格的教堂後殿,主祭壇和唱詩班的位置。這裡供奉著兩具金棺,如果不買票跟團的話,就只能遠觀不能近看了。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祭壇前面類似桌子的(Pala d'Oro),是19世紀時將奧托王朝時期(10-11世紀)的純金祭壇浮雕重新鑲嵌在一起而成。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這尊懷抱耶穌的聖母像,是1524年製作的木雕製品(雙面雕刻)。作者是一位長期活躍在馬斯特裡赫特的荷蘭木雕家,好像是由直徑80公分的橡木雕刻而成。這尊聖母像從製作到現在一直都在這個位置,還逃過了17世紀的一場大火。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這隻鷹其實是個銅製經臺,背後是放聖經的地方,神父站在後面講經時使用。不過這是1450年鑄造的,距今也有五百六十多年了。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現在我們來看教堂的重頭,兩座金棺。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最內側的金棺,裡面供奉著的是查理大帝的遺骨。

814年1月28日,查理曼在他的亞琛行宮內病逝,享年72歲,這在中世紀歐洲已屬高壽。查理死後,被葬在他所建的帕拉丁小堂地下,據說當時用的是一個3世紀的羅馬石棺(查理從拉文納或羅馬運來的),但是否葬在石棺這件事目前還有爭議,那個石棺現在就在教堂西門前的寶物博物館內(沒去看)。

1165年,腓特烈一世(紅鬍子巴巴羅薩)宣佈查理曼為聖人(這有點越權了),他將查理曼的遺骨取出,舉行了隆重的祭拜儀式。從此,亞琛成了歐洲的朝聖地。

1215年7月27日,腓特烈一世的孫子,腓特烈二世(見 )親自主持了將查理曼的遺骨安置在金棺的儀式。兩天前的7月25日,腓特烈二世剛剛在亞琛大教堂被加冕為德意志國王(第二次加冕),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紀念一年之前的布汶戰役。那場戰役中,教皇指示法王菲利普.奧古斯都(菲利普二世)打敗了不聽話的德意志國王奧托四世。1220年腓特烈二世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教皇本以為這位從小被教皇收養長大的腓特烈會聽話,沒想到這位“奇人”更讓教皇頭疼(不多說了)。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腓特烈二世命人打造的金棺以橡木為材質,外面裝飾金銀、掐絲、寶石和琺琅等。金棺的正面,中間是查理大帝,兩邊的一位是為他加冕的教皇利奧三世(查理的右邊),一位是蘭斯大主教圖爾平。查理的頭上方,是基督半身像。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金棺的兩側,大都是查理大帝之後的德意志國王(有些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這一排從左到右分別是:

1,亨利三世(Henry III,1017-1056),巴伐利亞公爵,施瓦本公爵,1028年在亞琛大教堂加冕為德意志國王,1046年加冕為神羅皇帝,他的兒子就是卡諾莎之辱的亨利四世。

2,茲溫蒂博爾德(Zwentibold,870-900),加洛林王朝成員,加洛林帝國皇帝阿爾努夫的私生子,後來的東法蘭克國王孩童路易的同父異母哥哥,洛林王國國王。900年他死後,洛林王國降為洛林公國,日後德國和法國拉鋸戰爭奪不斷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就在其中。

3,亨利五世(Henry V,1081/86-1125),德意志國王(1099),神羅皇帝(1111),亨利四世之子,法蘭克尼亞王朝(薩利安王朝)最後一位皇帝。

4,亨利四世(Henry IV,1050-1106),德意志國王(1056),一位有故事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著名的卡諾莎覲見(卡諾莎之辱)標誌著教權與皇權鬥爭達到頂峰,也是德國史上精彩的一段。

5,奧托四世(Otto IV,1175-1218),德意志國王(1198),1209年被加冕為神羅皇帝,但因為得罪教皇英諾森三世,後被廢。教皇安排腓特烈二世為德意志國王,奧托四世不服,結果布汶戰役中被法王菲利普二世打敗,遂隱居到死。不過腓特烈二世定作的這座金棺上還是有奧托四世的雕像。

6,亨利一世(Henry I,876-936),東法蘭克國王。加洛林血脈的孩童路易死後無嗣,康拉德公爵繼位,但康拉德依舊無嗣,就把王位傳給了他生前的對手薩克森公爵亨利,得知這個消息時,亨利正在捕鳥,故得綽號“捕鳥者亨利”,他沒有舉行任何正式加冕儀式,嚴格來說不能算德意志國王,但他是薩克森王朝的開創者。他將法蘭克人兒子平分的繼承政策,改為指定繼承人制,他的兒子就是著名的奧托一世(奧托大帝)。

7,羅退爾一世(Lothair I,795-855),也稱洛泰爾一世,虔誠者路易之子,查理大帝的孫子。845年的《凡爾登條約》將查理帝國一分為三,他是中法蘭克王國國王(簡單理解為後來的意大利),但繼承皇帝稱號。

8,虔誠者路易(Louis the Pious,778-840),查理大帝的兒子,羅馬人的皇帝,查理曼的唯一接班人。前面說過,法蘭克人有兒子平分的傳統,那查理曼怎麼將帝國就傳給一個兒子呢,原因是前面三個兒子都先於查理曼死去(其中一個還造反被囚禁而死)。不過路易的三個兒子就平分了帝國,而且還造了他的反。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另外一邊從左到右分別是:

1,亨利二世(Henry II,972-1024),薩克森王朝的最後一位神羅皇帝。

2,奧托三世(Otto III,980-1002),亨利二世之父,神羅皇帝。他的墓就在亞琛大教堂內,後面再說。

3,奧托一世(Otto I,912-973),捕鳥者亨利之子。936年加冕為德意志國王,是在亞琛大教堂加冕的首位國王,開創了先例。962年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又稱奧托大帝,有種說法將962年做為神聖羅馬帝國的起始年份,或者所謂“德意志第一帝國”。薩克森王朝也稱奧托王朝。

4,奧托二世(Otto II,955-983),奧托一世之子,神羅皇帝。

5,胖子查理(Charles the Fat,839-888),也稱查理三世,加洛林家族成員,神羅皇帝。凡爾登條約後曾又短暫統一過帝國,但在他死後徹底分裂。

6,未知者

7,亨利六世(Henry VI,1165-1197),霍亨斯陶芬家族德意志國王,意大利國王,西西里國王,神羅皇帝,腓特烈一世之子,腓特烈二世之父。死後葬在西西里巴勒莫大教堂。

8,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1194-1250),德意志國王,意大利國王,西西里國王,Jerusalem國王,神羅皇帝。金棺的定製者,一個故事多多的人。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現再來看靠外面的金棺,打造於1239年,裡面供奉的據說是嬰兒耶穌的尿布(我實在是不理解怎麼來的)、耶穌的腰帶、馬利亞穿過的禮服,以及施洗約翰被砍頭時穿的衣服(我想這些都應該是十字軍從Jerusalem弄回來的)。自打1349年歐洲那次嚴重的黑死病之後,形成了一個傳統,每七年聖匣被打開一次,取出聖物在信徒們面前展示,所以每七年就會有一次朝聖活動,活動時,人們抬著這個金棺在城市內遊行(因為受損,19世紀後就不再抬出去了),這一活動一直持續到現在,下一次朝聖活動是2021年。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金棺有個名字叫Marienschrein,大概譯作馬利亞神龕。兩個端面的人物分別是耶穌基督和教皇利奧三世。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兩個側面的人物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中間的是查理曼。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另一邊中間的是懷抱耶穌的聖母馬利亞。上方是耶穌的生平事蹟。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唱詩班的座椅。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唱詩班牆壁上殘留的壁畫。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地面上的奧托三世的墓,也是除查理大帝外,唯一葬在這裡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996年,他任命他的表弟做了首位出自德國的教皇(格里高利五世),隨後教皇再加冕他為神羅皇帝。奧托三世也是長期征戰在意大利,最後死在鎮壓羅馬起義的戰鬥中,遺體很費勁地被運回德國。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亨利二世時期的講經臺(佈道臺),上面的1002-1024是亨利二世加冕德意志國王的時間。1002年,他的表兄奧托三世去世,亨利二世接任德意志國王。1014年,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佈道臺由橡木製作,上有精美的金浮雕裝飾,還有六塊6世紀埃及製作的象牙雕刻,是11世紀精美的藝術品。木樓梯製作於18-19世紀。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這個直徑4.2米的枝形吊燈,是1165-1170年間由皇帝紅鬍子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和他的皇后一起捐贈的,故稱巴巴羅薩枝形吊燈(Barbarossa Chandelier),算起來有八百五十年的歷史了。吊燈的材質是銅鍍金,共有48根大型蠟燭座。現在有重大活動時,還會點亮這個古老的燈具。巴巴羅薩於1152年在此加冕為德意志國王,1165年他將查理曼的遺骨從地下取出,後放入由他的孫子腓特烈二世製作的金棺內供奉。所以現在關於查理曼最初的墓到底在哪也搞不清了。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教堂的大理石地面。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一層的環廊。好像偶爾在教堂內還有舉辦音樂會的。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教堂的玻璃大多是二戰後重新制作的,現在準備上二樓去看看(要參團才行)。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二樓還有個重要的寶物,就是查理曼的寶座,同時也是歷代德意志國王加冕的寶座。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從公元936年奧托一世(大帝)在此加冕為德意志國王開始,一直到1531年費迪南一世,一共有三十餘位德意志國王在這個寶座上完成的加冕禮。1562年,隨著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在法蘭克福加冕為德意志國王,亞琛加冕的傳統結束了。大概是因為這裡離法國太近的緣故吧(神聖羅馬帝國與法國戰事不斷)。還要說一句,加冕為德意志國王后,才有可能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所以皇帝都先要成為國王,但國王並不是都會加冕為皇帝。而且加冕神羅皇帝一定要去羅馬聖彼得大教堂,除了個別特例,比如查理五世就是在博洛尼亞大教堂加冕為皇帝的,查理五世加冕德國國王時也是在亞琛。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寶座後面有個擋板,裡面過去是存放王冠的地方。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查理曼寶座看上去有些簡陋,只是幾塊大理石板,原來的一些裝飾隨著時間而消失了。但寶座的樣子一千多年幾乎沒有變過。最重要的是,這些大理石據說都是來自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還有一種說法,前面的臺階來自彼拉多總督府前的臺階,耶穌被鞭打後曾在這臺階上爬過。所以,寶座的來歷和意義就不一般了。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寶座正下方有個洞,據說以前信徒們會從下面爬過,現在已經封閉起來了。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寶座的正後方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寶座的正上方。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二層的青銅欄杆還是加洛林時期的,距今有1200多年了。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從二層俯瞰帕拉丁小堂的一層。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最後再說一下,查理大帝終生征戰不停,基本是個文盲,但他卻又非常重視教育、文化和藝術,大力主張建學校,幾乎每所教堂和修道院內都有學校。所以有人把查理大帝統治時期的藝術稱作“加洛林文藝復興”,但也有人認為有些誇張。

查理大帝紅桃K的歸宿-亞琛大教堂(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