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這名字有600餘年歷史?

大江奔流,穿過一座座城市,引來無盡的追尋。長江之畔,有的城市跨江而立,獨享江河繁華;有的城市依港而興,訴說百年滄桑;而有的城市卻在繁華過後,平添了幾許平和的氣度。

“武穴”這名字有600餘年歷史?

武穴這個長江北岸的小城,自古依港而興。百年來,武穴港見證這座小城從榮耀到消沉再到新港的嬗變。追尋歷史足跡,勾陳時代記憶,武穴一定有你所不知道的真實故事。

“武穴”這名字有600餘年歷史?

武穴新興於明代永樂二年(1402年)長江北岸江堤的修築,因於此處正好碰上長江九大古穴深水而因地制宜建成“凹”字形,凹字形堤段因名“穴下”。故,新興的商埠因位於武山湖通江口上的“穴下”堤段立市而被取名“武穴”。長江古穴“穴下”造就了武穴段深水港灣的地理優勢,從而形成天然的深水港灣。其實,關於“武穴”地名的來歷說法眾多,尚無定論。

“武穴”這名字有600餘年歷史?

by田興斌

武穴因處鄂贛皖三省毗鄰,區位獨特,在具備深水良港這一先天條件後,很快就匯聚了外來資本,集合了眾多商業行幫。從明代“臨江重鎮”地位發展至民國名列湖北“七大商埠”第二位,600年間武穴依靠港口商貿甚隆,地位也日漸提高。從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在武穴設武黃同知府起,武穴鎮的行政級別就被大大提升。

“武穴”這名字有600餘年歷史?

由於港口興盛,清末民初,武穴與宜昌、沙市齊名,聲譽遠在黃石、石灰窯之上。從一連串在武穴鎮設置的機構可以看出當初的“臨江重鎮”的重要地位。咸豐六年設武穴厘金局;咸豐十一年設江漢關武穴總卡,武穴上關下關地名由此而來。光緒十七年改為分關;同治三年在武穴設掣驗局,定江蘇儀徵鹽船(淮鹽)在此驗票,亦總領鄂東數縣鹽務,銷量與漢口總局不相上下;1913年設湖北省國稅廳武穴支廳,同年設武穴稽查徵稅專局;1915年設湖北省民政廳直接管轄的武穴特種公安局;1930年設武穴度量衡檢定所管蘄黃廣三縣;1932年設武穴營業稅務局轄江北各縣稅務;1937年設湖北省銀行武穴支行等等,不勝枚舉。武穴之建設方興未艾,這一切看似不可能在一個縣級鎮設立的機構卻是歷史史實,而這緣由則是武穴特殊地位形成的。

“武穴”這名字有600餘年歷史?

by田興斌

在清光緒二年(1876年)簽訂的中英《煙臺條約》中批准包括武穴在內長江沿岸6個城市停泊外輪,而後英、美、日、德等國在武穴設有“怡和”、“太古”等碼頭。加之當時全國八大商邦(徽州、青陽、涇縣、江西、南京、湖南、福建、南通)在武穴均開設商號,武穴一躍成為與漢口、宜昌、沙市等並列的湖北七大商埠。而在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也對武穴頗有眷顧,列入了開發計劃。

“武穴”這名字有600餘年歷史?

by呂廣生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在江漢關博物館曾看到江漢關武穴總卡寫給江漢關的一封信後,深感震驚。後知江漢關不管是初設兩個分關,還是後來的三個關卡,武穴總卡是江漢關唯一一個地處武漢之外的關卡,而江漢關的作用在於管理武漢並黃石至宜昌長江中游進出口業務,行監管之則,徵收關稅和查稽走私等。由此武穴當時地位之獨特可見一斑。

“武穴”這名字有600餘年歷史?

饒漢祥舊居

武穴鎮所在的廣濟縣是江北四縣中面積最小而人口壓力較大的縣,廣濟自有“廣濟小縣”之稱。如此條件下,廣濟縣在清代末年至民國抗戰前的年份中,卻連年被湖北省排列入二等縣的資質,究其原因,則完全在於武穴商埠商品經營業績的支撐。武穴長期作為廣濟縣下轄的鎮處,實力和聲譽卻遠在廣濟之上,並曾多次設法籌備建市。從在武穴設置的多數縣級以上機構看,武穴鎮所任官員的職位頂戴也明顯高於廣濟縣令。據悉,自九江船頭道臺何永昌退休後遷居武穴為始,直至民國廣濟藉要人如居正、饒漢祥、郭太祺、劉文島等,也無不以在武穴蓋府邸,並以能“隱”居到“武穴”為榮;廣濟人在填寫籍貫時也有意無意寫成 “武穴”。由此可見,當時廣濟縣已無法與武穴相提並論。眾多實證表明,當時廣濟縣只是形式上管轄武穴鎮,實質卻是分庭抗禮、各自為政的局面。因此武穴鎮籌備建市勢在必行,而其步伐卻並非順風順水,隨著日本侵略軍攻佔武穴,武穴建市事宜擱淺。

“武穴”這名字有600餘年歷史?

戰火燃燒下武穴鎮

by武穴論壇

1938年,日軍在佔領南京、安慶、九江後,沿江西犯,田家鎮作為入武漢之咽喉,國民黨軍隊在此打響了保衛大武漢的戰役。而隨著田家鎮保衛戰的打響,武穴的近百商幫全部星散磔離,此後四十年武穴商業一蹶不振。

1953年廣濟縣治由梅川遷往武穴,武穴經濟開始逐漸復甦,並於1987年成功更名武穴市。在吹響依港興城、工業強市號角中,武穴市經濟連續多年保持黃岡各縣市之首。

“武穴”這名字有600餘年歷史?

今日的武穴港是長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在長江北岸武漢至安慶433公里的區間內,唯有武穴港可停靠5000噸級以上的客貨輪船,客流量在湖北僅次於武漢港。

“武穴”這名字有600餘年歷史?

然時過境遷。而今的武穴雖再也無法與清末民初的繁盛同日而語,但武穴在繁華過後變得從容,這份時間賦予的從容不迫也無不融入今日之武穴人血液中。其實人也一樣,在經歷過苦痛與繁華過後,已變得不再驕縱,有的只是那一縷可貴的平和。

“武穴”這名字有600餘年歷史?

濱江廣濟時光景區

武穴人習慣把長江稱為河,把黃廣大堤叫做河壩,這一獨特稱謂,體現的是大江東去處變不驚的品格,這種品格毫不掩飾的反映在武穴人的方言之中。對今人而言,我想與那波瀾壯闊年代的追憶,應該還是在晚飯過後,伴著餘輝,循著江輪的汽笛,三五人“蕩壩”的過程中吧!(作者 何秀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