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了吗?多地出台分娩补助、奶粉补贴政策,面对鼓励“催生”二孩政策,一个娃儿的家长有想法吗?

如果给你一百万,你还会生三胎吗?

很多人表示,二胎都不想生,还想三胎?

还有人认为,生二胎也该给些奖励。

现在很多地方奖励生二胎家庭的政策真的来了你,会考虑要一个吗?

心动了吗?多地出台分娩补助、奶粉补贴政策,面对鼓励“催生”二孩政策,一个娃儿的家长有想法吗?

自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来,二孩出生增长显著。然而,二孩政策还未得到育龄人群的普遍响应,一些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不强烈,并非不愿意生,而是“不敢生”和“生不起”,在“想生”与“敢生”之间面临着诸多踌躇。

二孩政策未达预期?这是对政策预期目标的误解

7月13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人民政协报》发表题为《计划生育将成为民生友好甜蜜事业》的署名文章中指出,

“目前,全面二孩政策调整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释放,政策效果符合预期。有人说没有达到政策预期效果,这是对政策预期目标的误解。中央关于实施全面二孩的决定确定了两个政策预期目标,一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二是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控制人口数量或者要达到什么样的出生人口规模,都不是政策预期目标。国家人口发展目标已转向更加注重促进家庭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

贺丹在文章中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进入新时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向更加注重服务家庭转变。

修订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了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计划生育,合法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奖励等福利待遇。

国家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将特殊家庭扶助标准稳步提高,生育扶助关怀工作不断增强。

各地积极推进网上办事等便民服务,推行生育服务与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预防接种等“多证合一”。

推行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制定托育、母婴设施建设等配套服务政策,切实将利国惠民的重大政策落实到位,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建议在工作重心转变的时期,加强舆论宣传,尽快完成计划生育公共形象的转变,树立帮助群众优生优育,提供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新品牌,使之成为民生友好的甜蜜事业。

心动了吗?多地出台分娩补助、奶粉补贴政策,面对鼓励“催生”二孩政策,一个娃儿的家长有想法吗?

但是,随着二孩而来的生活成本上升,逐渐成为不少家庭的心头隐忧。自2017年以来,在各地普遍延长产假的配套政策基础上,全国多个地方还相继出台“催生”二孩的奖励政策。

而辽宁省率先出招,在探索给予生育二孩家庭更多奖励政策方面先行一步,只是近期的一个案例。

配套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全国31个省份均延长产假

心动了吗?多地出台分娩补助、奶粉补贴政策,面对鼓励“催生”二孩政策,一个娃儿的家长有想法吗?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随后,全国31个省(区、市)陆续修改了地方条例,延长了产假,各地生育二孩产假普遍跟生一孩一样。

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98天产假基础上,各地修订后的条例均增加了生育奖励假或延长产假,普遍达到138天至158天,并有男方陪护假或叫护理假,一般为15天至30天。

有些地方产假更长,比如广东有80天的奖励假,产假长达178天,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有些地方比较有弹性,比如北京规定,女职工经所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同意,可再增加假期1至3个月。

吉林规定,除158天假期外,女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可延长产假至1年。

重庆则规定,除128天假期外,女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产假期满后可以连续休假至子女1周岁为止。

女职工休产假也有产假工资可领,由生育保险派发。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这个生育津贴,其实就是产假工资,是除了生育费用之外由生育保险支付的大头。按规定,生育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等单位。

奖励

多地纷纷出台鼓励生二孩的奖励政策

事实上,在各地普遍延长产假的配套政策基础上,自2017年以来,全国多个地方还陆续出台了鼓励生二孩的奖励政策,譬如近期出台新政的辽宁省。

《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全面两孩配套政策。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推进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确保职工生育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不变;完善计划生育奖励假制度和配偶陪产假制度。鼓励雇主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提供灵活工作时间安排及必要的便利条件,支持妇女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符合条件的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政策。”

辽宁之外的案例比如新疆石河子市。为鼓励生育二孩,石河子市今年6月升级了原来的鼓励生育二孩的政策。

石河子新闻网报道称,“为了鼓励生育二胎,在原来师市出台的二胎生育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了5项二胎补贴的新政策。”

这5项新政策包括:

二胎产假期:今年二胎的产假是98天,比之前的假长了,并包含所有的节假日;

生育津贴(即产假工资)计发基数为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缴费工资;

产前检查: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

产前假: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

工资待遇:产前假,工资按80%发;哺乳假: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工资待遇:请3个月、6个月哺乳假的工资,均按本人基本工资加职务岗位津贴、省直补贴的80%发,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如果请一年(含法定产假)哺乳假的,工资照发,职务岗位津贴、省直补贴停发。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

心动了吗?多地出台分娩补助、奶粉补贴政策,面对鼓励“催生”二孩政策,一个娃儿的家长有想法吗?

上述报道中提到的“原来师市出台的二胎生育政策”,是指2017年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八师石河子市促进人口发展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自2017年7月7日起实行。

上述《办法》为生二孩的家庭提供了一大波免费及补助的“福利”。比如,《办法》明确提出了针对二孩的生育补助,即八师石河子市辖区内的生育二孩(不含领养)的家庭,可领取顺产500元/户、剖宫产1000元/户的住院分娩补助。此外,在二孩0-3岁期间,每户还将给予适量奶粉补贴。

“从怀孕前后,到孕产期、产后,甚至到孩子进入小学,都能享受到相应的免费服务与照料,也是此次办法的亮点之一。”石河子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接受新疆当地媒体采访时坦言,在《办法》出台前,师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经过反复调研发现,对于是否要二孩,除了经济方面的考量外,很多家庭更主要的顾虑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第二个孩子,“所以这次的《办法》是根据大家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的,就是为了解决广大家长的后顾之忧”。

与石河子市类似,自2017年以来,天津市,湖北省宜昌市、仙桃市等地相继出台了鼓励生二孩的福利政策。

其中,天津市对符合二孩政策的职工增加30天生育津贴。宜昌市按照“限额内报销”办法“对合法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对象,以县市区为单位,落实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城区按每例2500元标准,并适时调整”。仙桃市政府全面实施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对符合政策家庭,生育二孩可获1200元补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