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爲什麼沒有稱帝?而曹丕卻輕易當了皇帝,難道是忠於漢室?

我們都知道三國這段歷史嚴格意義上來講就是曹丕代漢到最終東吳的滅亡,這才算是真正的三國,這麼說的話,其實很多人都是不能算作是三國時代的人,例如曹操就是這樣的情況,他不但算是一個漢朝的臣子,還是曹魏政權實際的奠基人,但是他終究是沒有走出最後一步,也就將自己的一生定格為一個漢朝的臣子,這樣看來似乎他對漢朝是有著很深的感情的,但是隨著他的兒子曹丕的稱帝的舉動,也就說明其實他們的陣營其實是有能力做到稱帝的,只是他放棄了而已。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而曹丕卻輕易當了皇帝,難道是忠於漢室?

曹操這一輩子都是在奔波的過程中,這麼說其實是對劉備的不尊重了,要說到奔波,其實非劉備莫屬了,沒有哪一個人能夠擁有劉備這樣的堅定的信心的,要不然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天下那麼多的割據勢力中,也不會最後只剩下三個了,而這三家中都不是一開始實力最強大的,反而是實力都是很弱小的,尤其是劉備甚至是不入流的存在。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而曹丕卻輕易當了皇帝,難道是忠於漢室?

曹操和孫堅好歹也算是討伐董卓的一路諸侯啊,所以說如果按照這個創業的艱難程度而言,劉備是最難的,而曹操相對來說也是最輕鬆的,這也是對比其他兩個人才會這麼的看這個爭奪天下的過程的。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而曹丕卻輕易當了皇帝,難道是忠於漢室?

可以說經過了一系列的討伐戰爭,曹操才算是真正的成為了北方實力最強大的一個諸侯了,當然這個時候的北方還是沒有統一的,至少西北這一片地區依然是沒有進入到曹操的管轄之內的,但是這個時候他們都已經是不成氣候了,所以沒滅手中也就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曹操也就把目標對準了江南,後面的事情可想而知,草擦狼狽地逃回了北方,可以說在曹操掌權的時候,整個國家的最高權利都是掌握在曹操以及他的親信手中,也就是說曹操完全掌控了這個國家的權利,那麼為什麼他不去坐上皇帝的位置呢?可能曹操已經有了他的想法了吧!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而曹丕卻輕易當了皇帝,難道是忠於漢室?

而曹丕在繼承了他的父親的魏王的爵位之後,也就逼迫這個漢獻帝劉協禪讓給他帝位,這個過程就是一場考驗人們演技的一個舞臺了,而這個時候尤其是在禪讓的這場鬧劇中,劉協擔任的就是一個大度的人,雖然將江山都交出去了,什麼大度又有什麼作用呢?而這個時候的曹丕也就是一個勁兒的推辭,這個理由就是他本人有什麼能力和名望來做這個天下的皇帝呢?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而曹丕卻輕易當了皇帝,難道是忠於漢室?

這個過程是必須要多來兩次的,這個大家也都明白的,所以這個時候群臣也就幫忙勸薦,最後在經過了三次禪讓之後也就在一片歡呼聲中登上了皇位了,而劉協也就被貶為山陽公,可以說曹丕對待這個劉協還是不錯的,山陽這個地方就相當於國中之國,一切的規章制度都是按照漢朝的情況來實行的,而且劉協見到皇帝也是不需要拜見的,這與後世哪些末代皇帝被殺的下場好上許多了,至少在這個山陽這個封地裡,他依然是一個王一樣存在的。那麼為什麼曹丕能夠這麼容易就登上皇帝的寶座,而曹操就做不到這一點呢?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而曹丕卻輕易當了皇帝,難道是忠於漢室?

曹操可以說已經在一步步的嘗試這個行動了,從他將早已經被廢除的丞相制度設立開始,到封自己成為魏公和魏王。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而曹丕卻輕易當了皇帝,難道是忠於漢室?

這一切都是讓人們有一種看法,那就是大漢的江山已經走向了滅亡的深淵了,但是就是這最後一步,曹操不敢於去面對的情況也是很有道理的,那就是通過早些年袁術的事情已經知道這樣的行為是遭到天下的諸侯反對的,所以那個時候的時機是不成熟的,這可以說是給曹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當然世間已經過去很久了,這個時候的曹操自然要再做一次試探了,而他封魏公魏王的行為就是一種試探。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而曹丕卻輕易當了皇帝,難道是忠於漢室?

但是依然是有人反對的,而這個人還是他曾經最相信的,給與他幫助最大的荀彧了,這是他沒有想到的,所以通過這樣的一番試探,他的內心深處也就明白了這個時候稱帝似乎還是不太適合的,所以他也就順其自然了,能夠登上帝位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能登上帝位,但是至少這個政權是牢牢掌控在他的手中的,這一點是永遠不會變化的。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而曹丕卻輕易當了皇帝,難道是忠於漢室?

而曹丕能夠稱帝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於世家大族的妥協,這樣才換來了他們的支持的,這個妥協的一個最重要的制度也就是選官制度,也就是九品中正制,這樣的話,世家大族可以說就基本上能夠獲得絕大部分的政治權利了,而這個制度對於他們來說是最好不過的了。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而曹丕卻輕易當了皇帝,難道是忠於漢室?

父子倆面對的情況是不同的,這也就說明了曹操是不會像這些世家大族低頭的,而且他任用的人才有很多都是來自於寒門士族,可以這麼說吧,曹操本身的出身就不算是高貴的,他的骨子裡對於世家大族應該是天然的有一種鄙視的,所以這樣的妥協也就只能由他的接班人來做了。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而曹丕卻輕易當了皇帝,難道是忠於漢室?

所以說稱帝的事情不是曹操做不到,而是他在權衡利益得失的時候,認為在他做魏王的時候,是要冒著很多的風險的,也就是天下的百姓和士族的反對的,所以只要他不走出最後一步,他們這些人再名義上都是漢獻帝的臣子,而他也就可以藉助於皇帝的名義對他們發動討伐戰爭了,這可以說是佔據這非常有利的局面的,而如果稱帝的話,這一切來自於政治上的優勢都是蕩然無存了。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而曹丕卻輕易當了皇帝,難道是忠於漢室?

所以有一句話說明了他的想法,那就是如果這個天命在他們曹家的身上的話,他願意去做周文王那樣的人,這句話是個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周文王的故事,也就是他和姜子牙的故事,當然這裡也就不多說了,周文王雖然沒有成為天子。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而曹丕卻輕易當了皇帝,難道是忠於漢室?

但是他努力的經營著周這個諸侯國,最後他們積攢了實力,也就為他的兒子姬發打敗商朝奠定了基礎的,也就表明曹操的態度了,那就是他不反對兒子稱帝,但是他還是像姬昌那樣一輩子做一個忠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