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4000年来一直是国家中心,台风少地震少不冷不热是主因?

中国历史从第一个朝代夏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结束的这将近4000年的时间里,除了被北方的蛮族攻陷外,中原地区几乎一直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到了唐朝之后,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开发,经济中心部分南移,但国家政权依旧长久地扎根中原,这其中有何缘由?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

地缘因素中原是最适合生存的地方。从5000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开始,华夏大地的先民就一直在寻找最适合生存的空间,文明最终出现在中原,并不是偶然。

中原地区4000年来一直是国家中心,台风少地震少不冷不热是主因?

满天星斗的新石器时代

南北中三大文化体系,唯独中原存活

大约在距今5000-6000年前,盘踞于华夏大地的南、北、中的三大文化:中原的仰韶文化、北方的红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竞相辉映。位于北方的内蒙古-辽宁一带的红山文化盛极一时,它以精美的玉器文明为代表,玉器雕琢技术发达,尤其以玉龙、玉猪龙闻名;此时的中原地区,正是以彩陶为标志的仰韶文化的鼎盛时期,仰韶文化已经从中原大本营扩张到了西部的陕西、甘肃、内蒙一带了;再往南,在浙江一带,同样是以玉器文明发达而著称的良渚文化,已经掌握复杂的玉器线切割技术。但是,这三大文化的命运却不尽相同,除了仰韶文化延续下来外,其他两大文明却都突然间灭亡了。

中原地区4000年来一直是国家中心,台风少地震少不冷不热是主因?

满天星斗趋于月明星稀,二里头文化胜出

红山文化被外族团灭

一种考古学意义中文化的突然灭亡,只有两种可能:不可抗力的天灾或被外来文化灭亡。而红山文化的突然消失的原因,却恰恰是后者。红山文化势力盘居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交界之处,属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界之地,红山文化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北方的黑暗长夜,然而在这文明曙光的周边,被众多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所团团包围,红山文化正是受“外族”入侵而灭亡。

中原地区4000年来一直是国家中心,台风少地震少不冷不热是主因?

红山文化突然消亡

良渚文化毁于滔天洪水

良渚文化的玉器文明的发达程度,似乎比红山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考古发掘资料来看,良渚文化因统治者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制造了数不清的精美玉器,内耗严重。此外,良渚考古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战俘遗骸,表明了良渚和周边的部族有着战争的痕迹,但这并不是良渚灭亡的主要原因。良渚文化的消亡主要是天灾,在大约4300年前,正值史书中记载的大洪水的时代,良渚文化突然消亡应该是大洪水所致。虽然良渚古城外围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水坝系统,也没能抵御住这大洪水的侵袭。

中原地区4000年来一直是国家中心,台风少地震少不冷不热是主因?

良渚文化4700年前的水坝系统

​满天星斗中独存的中原文明

在“北红山,南良渚”消亡之后,中原文明一点没有疲软的势头,渐渐地由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转变为→中原龙山文化(洛阳王湾三期)→二里头文化(夏文化)→二里岗文化(商早期)→殷墟文化(商晚期)。中原文化能一脉相承流传至今,不是偶然的。首先,中原地区是传统菽粟农耕(旱地作物)与水稻农耕(水田作物)的交汇区,多元农业的发展,极大的增加了中原地区对天灾的承受能力,比起良渚单一的水稻种植来说有着更强的生命力。

中原地区4000年来一直是国家中心,台风少地震少不冷不热是主因?

中原地区各种自然灾害都较轻

其次,中原地区坏境更为宜居。西部和北方地区环境恶劣,干旱少雨,还面临着周边游牧民族的侵扰,北方的红山文化正是在环境和外族的共同作用下灭亡的。南方地区多水灾,还时不时受台风的影响,古代人们对自然天灾的承受能力极小,鼎盛一时的良渚文化消亡就是例证。这么看来,四季分明、各种自然灾害都比较轻的中原地区,是古人自然选择的结果,自夏朝到清朝几千年身居绝对的中心,也是不无道理的。

中原地区4000年来一直是国家中心,台风少地震少不冷不热是主因?

中原地震与台风亦比较少

中原地区4000年来一直是国家中心,台风少地震少不冷不热是主因?

古代人们对自然天灾的承受能力极小

中原地区4000年来一直是国家中心,台风少地震少不冷不热是主因?

中原极少受台风侵扰,反能带来宝贵降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