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刑犯行刑前的奇葩规矩,竟然还可以“听妻入狱”来传宗接代

谈到刑法,人们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死刑。死刑作为所有刑法中最严厉的惩罚手段,一直都是震慑暴徒最有效的刑法,尤其是在古代,实施死刑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人们熟知的斩首,还有五马分尸,凌迟等各种残忍的方法。好在一般的死刑犯通常都是用斩首的方法来解决,不会让死刑犯受过多的折磨,这可以说是一种另类的人道主义了。有趣的是,各个朝代为了让死刑更有价值还设立了几个奇葩规定,下面就来一起看看。

古代死刑犯行刑前的奇葩规矩,竟然还可以“听妻入狱”来传宗接代


传宗接代

从汉朝开始,法典里就多了一个“听妻入狱”的规矩,简单的说就是那些娶了妻子但没有子嗣的死刑犯,可以让他的妻子入狱,等到他的妻子怀孕后再行刑。这样既能体现古人对犯人的怜悯,又能安抚死刑犯。在古代那么看重传宗接代的社会下,给犯人留了后人也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了吧。虽然放在我们现代来说,对那个没出世的孩子是很残忍的。但在过去那个时代,这个规矩则是对犯人最好的抚慰。

古代死刑犯行刑前的奇葩规矩,竟然还可以“听妻入狱”来传宗接代


秋后问斩

古代在执行死刑的时候,对行刑的月、日、时非常讲究。除“决不待时”的重型死囚外,绝大多数朝代行刑都有固定的月、日、时,而不像现代一年四季都能处决死囚。比如《唐六典·刑部》中就有明文规定,“每岁立春后至秋分,不得决死刑。”也就是说每年的秋分之前是不能斩首的,这才有了民间熟知的“秋后问斩”。而这样做的理由就是为了顺应天时,合秋冬肃杀之气。除此之外,另外24个节气日、国庆节、皇帝生日等重要日子,也不能“杀人”。

古代死刑犯行刑前的奇葩规矩,竟然还可以“听妻入狱”来传宗接代


枭首示众

前面讲过,死刑是所有刑法中最严厉的惩罚手段,除了对死刑犯的惩罚外,它还担任着一个警示他人的作用。所以古代在执行死刑的时候,官员们都会尽量地让人们知道,以扩大影响。在这种理念下,古代处决死囚都是公开的,而且在人多的地方等行刑,允许群众围观,“围观”就是看杀人,这无异于现代电视的“现场直播”,这才有了午门处斩,菜市口斩首等说法。

古代死刑犯行刑前的奇葩规矩,竟然还可以“听妻入狱”来传宗接代


断头饭

断头饭应该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规矩了,死刑犯在受刑之前,狱卒会为他专门准备一份丰盛的菜肴,有菜有肉有酒,让他做个饱死鬼,不至于在黄泉路上也忍饥挨饿。如果家中有钱,甚至可以让他的家人来为他做上这最后一餐。但是不论犯人生前爱吃的是什么,有一样东西,却是断头饭中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生肉。之所以有这个规矩,那是因为传闻说黄泉路上有恶犬,人死后要带着一块生肉,用这块生肉贿赂这条恶犬,才能顺利通过黄泉路,否则会遭到恶犬的撕咬,人再也不能转世投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