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歷史中三國淳于瓊烏巢之戰有沒有醉酒誤事?

拉拉手一起走1985


校尉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武官,漢朝時校尉達到鼎盛時期,其地位僅次於將軍。校尉手下有自己統領的軍隊,而將軍卻不一定有自己的軍隊,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東漢末年,漢靈帝設置的“西園八校尉”。

上軍校尉——蹇碩

因為蹇碩直接受命於漢靈帝,並總管各軍,就連大將軍何進亦要受蹇碩的節制。

漢靈帝有兩位皇子劉辯和劉協,漢靈帝認為劉辯為人缺乏威儀,所以他想傳位於劉協,但就在他猶豫未決之時卻身染病重,便把劉協託付給了“西園八校尉”之首的蹇碩。漢靈帝去世之後,蹇碩曾想先殺皇后之兄大將軍何進,然後立劉協為皇帝,不想卻被何進逃脫,隨後何進擁立劉辯即帝位,尊其母何皇后為皇太后,從此東漢的實權落在了何進的手中。何進既已掌握了朝政大權,便怨恨蹇碩想謀害自己,於是他將蹇碩處死,“西園八校尉”也名存實亡了。

中軍校尉——袁紹

袁紹(?-202年6月28日 ),字本初,汝南汝陽人,漢末三國群雄之一。

袁紹出身於東漢名門,自他的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因此其家族也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後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被推舉為關東聯軍的盟主。隨後袁紹佔據冀州,又奪青、並二州,擊敗了幽州的公孫瓚,統一了河北,他的勢力也達到了巔峰。但在官渡之戰中,敗給了同為“西園八校尉”的曹操。

下軍校尉——鮑鴻

鮑鴻(?-189年),東漢末年將領,“西園八校尉”之一的下軍校尉。

鮑鴻在三國之中雖然不是很出名,但他也確是位名將,在他擔任右扶風期間,恰逢西涼的韓遂率叛軍進犯,鮑鴻率扶風軍與破虜將軍董卓合兵,大破韓遂的西涼叛軍,史稱為“美陽之戰”。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漢靈帝拜鮑鴻為“西園八校尉”中的下軍校尉,隨後朝廷派他討伐汝南的黃巾軍,鮑鴻再次大破黃巾軍,但因為他貪汙軍餉而被彈劾,最後死於獄中。

典軍校尉——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中平五年(188年),漢靈帝為了制約外戚大將軍何進,設置了“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曹操雖然出身豪門,但卻是豪門中的"寒族"。曹操精兵法,善詩歌,他的詩歌慷慨悲涼,他的兵法鬼神莫測,曹操與袁紹討伐董卓之後,於建安元年(196)迎漢獻帝於許都,被封為大將軍、武平侯。從此,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大權在握,滅呂布、破袁紹,徵烏桓,統一了中國北方。

助軍左校尉——趙融

趙融,字稚長,東漢末年涼州漢陽郡人,在漢靈帝所設置的“西園八校尉”中,趙融為其中的助軍左校尉。

關於趙融的歷史記載並不多,只是說他後來投靠了曹操,而曹丞相也看在同事一場的份上,任命他為“蕩寇將軍”,官至“光祿大夫”,唯一能令人們記住他的,就是三國時期的第一噴子禰衡對他的評價:“稚長可使監廚請客”。

助軍右校尉——馮芳

馮芳,荊州西陵人,“西園八校尉”中的助軍右校尉,宦官曹節的女婿,後官至大司農。

據《山陽公載記》的記載“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凡八校[尉],皆統於蹇碩。”

左校尉——夏牟

夏牟,東漢大臣,曾任諫議大夫,後為左校尉,與袁紹、曹操等共為“西園八校尉”,當大將軍 何進被殺、董卓亂政時,夏牟因與何進舊部分糧不均而被殺。

右校尉——淳于瓊

淳于瓊(?-200年),字仲簡,河南禹州人,“西園八校尉”中的右校尉。

其實右校尉淳于瓊還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淳于瓊後來追隨了同為“西園八校尉”的袁紹,成為其麾下的大將,與張郃、高覽等名將齊名。正當官渡之戰處於對峙之際,袁紹派淳于瓊鎮守屯糧重地烏巢,不想卻被曹操親率五千精兵擒獲,而且還被曹軍割掉了鼻子。當曹操看到昔日的同僚這幅慘樣時便問道"你今天弄成這樣,是什麼源故?"淳于瓊答道"勝負乃天所控制的,問我幹什麼?"曹操本想要留下淳于瓊的性命,但許攸卻說"以後他照鏡子看到自己的鼻子被割了,不會忘記今天的恥辱和仇恨。"

因此,曹操在割掉了淳于瓊的鼻子之後,又殺掉了這位昔日的同僚。


刀墓手札


首先,淳于瓊絕不像羅貫中《三國演義》中所寫的一樣飯桶,淳于瓊是袁紹手下的大將,與張郃、高覽等人齊名,可見其實力絕非尋常。

況且他曾是漢靈帝座下西園八校尉之一,與袁紹、曹操等具為一方豪傑,證明其絕非好勇鬥狠的匹夫。

在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鑑》中,對曹操夜襲烏巢有如下的記載:

曹操深夜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化裝成袁紹部隊的樣子,一路上暢通無阻,突然發動進攻焚燒袁紹的糧草。淳于瓊帶兵攻擊曹操失利,便退回大營準備固守待援。

曹操儘管兵力不如淳于瓊,但是精銳之兵,淳于瓊所率領的相對而言,卻成了烏合之眾。因此曹操一舉擊潰淳于瓊,淳于瓊力戰不敵被俘之後被殺。


對於這樣力戰而死的將領,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尊重,而不是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肆意醜化和貶低。

烏巢之敗、淳于瓊之死歸根到底,無非是袁紹集團和曹操的鬥爭中棋差一著,實力不濟所致,而非淳于瓊“貪杯誤事”的原因。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淳于瓊因為喝醉酒而疏於防備,這是《三國演義》的故事,在正史裡,不管《三國志·武帝紀》還是《袁紹傳》都沒有記載,估計是寫小說的人虛構的。

倒是有一條疑似反證。《武帝紀》記載:

(曹軍)會明至。瓊等望見公兵少,出陳門外。公急擊之,瓊退保營。

曹操率領軍隊,在天明時抵達了援軍營寨。淳于瓊等人(當時看守糧草的是淳于瓊等五人)發現了曹軍,於是出門迎戰。

要從這來看,淳于瓊似乎並沒有醉到神志不清的程度,還能做決定下命令。——不過這也只是猜測。

至於曹操為什麼能奇襲成功,按《曹瞞傳》的說法,是因為曹操偽裝成了袁紹軍隊,宣稱:“主公怕曹操偷襲後軍,派我們前去增援。”所以一道上沒人懷疑。

等到了地方之後,曹操圍住營寨,四面放火,袁紹軍於是受驚混亂,被曹軍擊破了。

公大喜,乃選精銳步騎,皆用袁軍旗幟,銜枚縛馬口,夜從間道出,人抱束薪,所歷道有問者,語之曰:“袁公恐曹操鈔略後軍,遣兵以益備。”聞者信以為然,皆自若。既至,圍屯,大放火,營中驚亂。大破之。


按《武帝紀》的說法,曹操也是前往偷襲,不過在開始交戰後,是憑戰鬥力正面硬剛掉了袁軍。

公急擊之,瓊退保營,遂攻之。紹遣騎救瓊。左右或言“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公怒曰:“賊在背後,乃白!”士卒皆殊死戰,大破瓊等,皆斬之。

北門猿


淳于瓊, 他早年與袁紹同列“ 西園八校尉” , 後隨袁紹至河北。 穎川士人群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荀湛、郭圖和辛評、辛毗兄弟等。 荀湛, 據《三國志· 荀或傳》注引《荀氏家傳》: 湛乃或第四兄, 孔融嘗論汝、新人物, 以為荀氏兄弟“並當今無對” 。荀湛當初依附韓馥, 但在袁、韓易位過程中, 又直接出面向韓馥施加壓力, 迫其讓位。

至於誤事,我個人覺得沒有,因為許叛逃於曹操,洩露了軍機大事,這首先是最重要的,機密一洩露,首先就輸了一半了。其次,曹操志在必得,必須拿下,派的是精兵,又是偷襲戰術,甚至一開始穿的還是袁紹軍的衣服,這種襲擊有幾個人能頂住?所以我覺得和他喝酒與否關係不大。

不過他如果沒被割鼻子可能不會死,割了以後有人和曹操說如果它每次看自己都看到鼻子,那肯定會記恨於心復仇啊, 所以曹操沒粘在同僚的份上,最後殺了他。


李三萬的三萬裡


沒有,一許攸洩露軍機,二曹操用騎兵兵貴神速,已到出神入化之境,在救援將至的千鈞一髮之際破烏巢燒光軍需。淳于瓊與袁紹曹操都是西園八校尉之一,曹本想放他,但已割了鼻子怕他記恨而免後患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