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校書」薛濤:管領春風總不如(上)

文:愛萌

唐朝,這個惹人浮想聯翩的斑斕時代,不知湧起過多少浮世煙雲,成就過多少才子名仕的風流浪漫,又有多少悽婉的故事隱藏在那一張張詩箋之中。在這些故事當中,當數唐朝才女們的故事最是令人扼腕。

今天要講的這位女詩人,是成都浣花溪旁的“女校書”薛濤。

“女校書”薛濤:管領春風總不如(上)

1.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年少時從故紙堆裡看到這首《送友人》,算是初識薛濤。那時還以為她是個男子,明明是送別的詩,讀來十分暢快,似不見婉約迤邐;而後又見她的書法,筆力峻激,毫無女子氣,便更是深以為然;而直到讀至她的故事,方才知曉,薛濤是位“姿容既麗,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的蜀中佳人。

而她的故事,要從一千兩百多年前的長安城說起。

2.

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

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公元768年,剛剛歷經了安史之亂的大唐已經開始收斂起盛世之態,慢慢走向衰落。這一年,仍處在在惴惴不安當中的長安城裡,卻有一位名叫薛鄖的年輕京官沉浸在喜悅之中,他的妻子終於為他生下了一個女兒。

這就是薛鄖唯一的女兒,薛濤。

大唐風氣開放,薛鄖學識廣博,也不在意俗禮。他把女兒薛濤視為掌上明珠,不僅對她百般寵愛,還當作男兒一般教養,從小就教她讀書、寫詩。

也許正是源自父親的薰陶,還是個小女娃的薛濤,就已然表現出了自己極高的文學天賦。

一個炎炎夏日,薛鄖正在梧桐樹下歇涼,他靈感忽至便隨口吟道:“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薛濤連頭也沒抬,隨口就工整地接上了下半句:“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傳聞,薛鄖曾為此詩“喜憂參半”,喜的是女兒的才華初展,憂的是詩中“迎來送往”的不安隱喻。

“女校書”薛濤:管領春風總不如(上)

後來的故事證明,這半闕詩,的的確確成了薛濤今後人生的詰語。

而作此詩時,薛濤僅有八歲。尚承歡膝下的薛家小姐此時還不知道,命運即將同她開上一生的玩笑。

3.

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雲楚國亡。

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

世間所有值得一提的故事,總是千折百轉,波瀾叢生。如果薛濤和其他官宦家的小姐一樣,無波無瀾的度過一生,那麼她的故事或許就沒有那麼傳奇,她也未必會成為擁有累世盛名的唐朝才女。

所以,薛濤在長安城裡的童年生活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她為人正直的父親薛鄖就因為直言不諱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謫到四川。於是薛濤一家人只能跋山涉水,從京城長安搬到了遙遠的蜀郡成都。

不比繁華的都城,蜀郡的生活自然清苦一些,卻也還算閒適安逸,可命運的玩笑顯然不甘僅是如此,因此薛小姐連這樣的生活也未能持續太久:來蜀郡沒幾年,薛濤的父親就因為出使南詔沾染了瘴癘而命喪黃泉,這時的薛濤,只有14歲。

“女校書”薛濤:管領春風總不如(上)

從此,她和母親只能無奈流寓蜀中,離開了父親和家族的庇佑,她們的生活轉眼陷入困境。看起來,這時候尚有才情可傍身,對於薛濤來說,是幸運,也是不幸。

為了維繫一家的生計,只有16歲的少女薛濤就不得不做出一個人生的抉擇。沒有過多的思慮,她就毅然入了樂籍,投至中書令韋皋的門下,成為了韋皋府中的一名營妓。

營妓,雖然聽起來的確不好聽,但我仍想為薛濤解釋一二:唐朝的營妓和後世全然不同,雖然不是什麼高貴的職業,卻是拿著朝廷的俸祿,多是賣藝不賣身的清貴,也並不低賤。

長得美,又會作詩,這也許是她當時最容易尋到的的謀生方式罷,但我卻以為,這或是因為她年少時候盲目的愛情。

“女校書”薛濤:管領春風總不如(上)

少女薛濤的美貌、青春氣息和滿腹才華,從一開始就吸引了時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韋皋。酒宴上薛濤即席而作的《謁巫山廟》,更是讓韋皋驚豔:

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雲楚國亡。

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

而韋皋任職蜀中的時候,已經年過五旬了,官場摸爬滾打多年,經歷得自然比常人多,他有文采,有魄力,有軍功,有奢侈的府邸,有榮華的生活,有一個懵懂少女憧憬的一切。

這樣的相遇,讓薛濤成為韋皋府中的歌妓,也成為了韋皋最寵愛的女人。

寵到什麼程度呢?韋皋給了薛濤他能給予的一切榮寵,他不論到哪兒赴宴,都帶著薛濤;私底下他還讓薛濤參與案牘工作,代筆公文,他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那以後,人們都稱薛濤為“女校書”。

幕府花園,高閣酒樓,文人官場,薛濤成為了整個西川乃至大唐都矚目的“女明星”,而此時,她光彩奪目,卻還不滿二十歲。

“女校書”薛濤:管領春風總不如(上)

這可能是薛濤生命中最為綻放的一段韶光吧,那時候誰也不知道,這樣耽於幸福的嬌憨小情態,這樣不問世事的小輕狂,在薛濤以後的人生中、詩歌中,可能再也不會出現了。

(上篇·完)

欲知唐朝女詩人薛濤後面的命運沉浮,且看下篇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