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好人」坚守乡村40年 只为更好照顾三个老人

40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是“一枝花”。为照顾年迈的爷爷,聋哑的舅舅,残疾的母亲,他一辈子坚守在山村。他虽不善言辞,却用行动证明人间大爱;他不等不靠,从不伸手向政府要一点补贴;他勤劳善良,是村民眼中的“活雷锋”。

「黔江好人」坚守乡村40年 只为更好照顾三个老人

冯国沛(左)与家人在一起

日前,记者走进黔江区阿蓬江镇细水村5组冯国沛的家,扑鼻而来的是饭菜的香味,还有刚刚烤出来的烤烟香气。

“爷,快过来吃饭了。”走进冯国沛的家,便看到他将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爷爷的手里,看着老人吃得开心,他也露出满意的笑容。接过爷爷手中的碗筷,他又转身走到聋哑舅舅的身边,嘱咐他多吃饭少喝酒。“你别看他是聋哑人,平时脾气还不小呢!”细水村党支部书记杨昌尧说,“国沛脾气好,老人喝点酒了怎么发脾气他都不生气,几十年来都是这样”。

1985年,冯国沛的父亲去世,是母亲和爷爷将他拉扯大。不久,他外公去世,聋哑的舅舅无人照顾,他二话不说就将舅舅接到家里来。“那时候他还是一个没有结婚的小伙子!”村主任曾海说。当时,邻居打趣冯国沛说:“你现在还没结婚,又给你聋哑舅舅接到家里来养,怕以后姑娘嫌弃你,娶不到媳妇哟。”但他还是坚持将舅舅接到家里来照顾。

“我也想出门打工多挣点钱,但是一想到家里的三个老人和两个孩子,我就不忍心出去了。”冯国沛说,出门挣钱也是为了他们,还不如就在家里做点活,还能就近照顾他们。如今,在他的精心照顾下,爷爷92岁高龄身体硬朗,舅舅也满68岁,双腿不便的母亲也能慢慢行走了。

“他非常有骨气,即使家庭再困难,从来不开口找政府要这要那。”杨昌尧说。

2008年,冯国沛的母亲庞家兰不慎摔断左脚,送到医院动了手术。正当母亲伤口即将痊愈的时候,2010年,她又不慎将右脚髋关节摔断,新伤旧伤加在一起,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尽管日子如此艰难,他还是坚持要为我治好病。”庞家兰说,今年年初,他又花了近四万元为她置换了髋关节,不然她也不能够像现在这样行动自由了。

“通常他吃晚饭是全村最晚的,一般都是要晚上十点多才吃。”杨昌尧说,为了让三个老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冯国沛将村里闲置的35亩土地,全部开垦出来,种植烤烟、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同时,家里还养了六七头大肥猪,卖了贴补家用。他总是迎着第一缕阳光出门,忙到晚上才回家。回到家伺候完三个老人吃完晚饭,洗漱上床,他才得空吃一口,总是半夜才睡觉。

“你别看他每天这么辛苦、这么累,他还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呢!”村民董华翠说,农忙季节,谁家的玉米掰不赢,稻谷打不完,他总是会放下手中的活,给村民帮忙。很多时候,他看到别人家的玉米掰来放在马路边背不动,他总是开着自己家的三轮车帮着去拉回来,油费都不收一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