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典範:成功的道路很奇妙

在世界的歷史上,總有一些人聰明絕頂,憑本事登上了象牙塔之高位。但由於自我感覺良好,玩弄手中的權力,不維護一個社會良性的法規,最終走向自我滅亡的道路。中國歷史的夏桀、秦王子嬰、李斯、楊廣、朱由檢、魏忠賢等等都不可一世之人,他們最後不是因權力,就是因失去民心最後去向滅亡。

智者典範:成功的道路很奇妙

在中國歷史也有很多走向成功的大人物,他們不是留名青史的帝王,就是各個朝代的大臣和武將。帝王就不用多說,他是權力的中心。在這裡主要講朝野裡的大臣和武將們,儘管他們有權有勢,但在封建王朝的朝野中,遇見名聲不好的皇帝,其風險是難以估量的。

智者典範:成功的道路很奇妙

翻開中國的史書,特別是開國王朝的大臣、將軍們,他們經過南征北戰,在無數次的沙場決鬥中走向新王朝的開端,他們的功德是巨大的,但在王權下又有多少能善終?特別是漢朝、明朝的帝王們,其手段真不一般。但也有很多拿得起,放得下的天才,讓自己名利雙收,留名青史。

在中國的歷史上,范蠡是一個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

智者典範:成功的道路很奇妙

范蠡出身貧賤,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公元前494年,勾踐聽說吳國日夜演練士兵,準備向越國報仇,打算先發制人,再來個檇李大捷。范蠡堅持反對,勾踐不聽范蠡勸諫,執意出兵。結果,越國遭遇會稽山大敗。

范蠡勸勾踐答應吳國的任何條件以求保全性命。越國戰敗後兩年,越王勾踐將要帶著妻子到吳國當奴僕,范蠡隨勾踐同行。吳王夫差想勸范蠡離開勾踐,到吳國幫助夫差,而范蠡毫不動搖。范蠡建議勾踐勸先抓經濟,繼而親民,穩定社會。施民所善等強國政策,暗地裡提高軍事力量、建城堡等。

智者典範:成功的道路很奇妙

二十年磨一劍,公元前476年,伐吳的條件終於成熟了,此時夫差傾全國之力,北上中原爭霸,使國力嚴重消耗,後方空虛,唯獨老弱與太子留守。越國經過近20年的精心準備,國力強大。立即興兵伐吳,吳軍全線崩潰,吳王夫差遂蒙面自殺。

范蠡與西施

然而,范蠡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後。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走上經商的道路,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世人譽他為:“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智者典範:成功的道路很奇妙

李嘉誠曾經說過:“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人物了。當你還停留在那裡喝酒、吹牛,啥也不懂還裝懂,只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對於成功的法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統一的標準,理性的目標容易讓人生快樂,自不量力的夢想只會讓你一次次的失望,並且,永遠只活在夢境中。所以,什麼算成功?成功就是你根據自己的夢想,然後分不同階段去實現,並有利於社會的發展,這就是屬於自己認為的成功。而不是他人價值觀,大環境中的“金錢觀”來衡量的成功。人與人不同,花有幾樣紅,再偉大的人物都有滿足不了的事,作為普通人又何必強求?

智者典範:成功的道路很奇妙

沒有人能使你流淚,因為這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人不值得你流淚,而值得讓你這麼做的人則不會讓你流淚。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

人在一個大社會里,有親情、愛情、友情等眾多情感世界,人生中會遇見很多的事情傷心流淚。懂得得失屬於自然法則,保持一個陰天后有陽光的心態,失望的,傷感的都會因為時候的推移而又進入常態。成事者,做事、說話都非常的圓滑,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不可能一手遮天的處事規律。

番外篇:飯局上的學問

“飯局”之詞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是宋代文人根據“套路”宴會,聚餐的一種俗稱。如“鴻門宴”、“杯酒釋兵權”“青梅煮酒論英雄”、、“火燒慶功樓”等歷代著名飯局已是耳熟能詳、婦孺皆知。

中國人的飯局講究最多,從座位的排放到上菜的順序,從誰先動第一筷到什麼時候可離席,都有明確的規定。在中國人的飯局上,靠裡面正中間的位置要給最尊貴的人坐。

經驗告訴我們:飯局裡的潛規則

1、提前一天預約是真請你,提前半天你是作陪,上菜了才請你是湊數的。

2、一請就來叫爽快,三請才來叫擺譜,怎麼請都不來叫原則,不請自來叫蹭。

3、一週一飯局是正常人,一天一飯局是大紅人,一天三飯局是交際花,一天N飯局是端盤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