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與魏徵:為了洗白道德汙點,不得已成了“明君賢臣”典範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李世民和魏徵(漢字簡化後也寫作“魏徵”)是中國歷史上最家喻戶曉的一對君臣CP,上到史書,下到民間,關於他們的有趣故事流傳千載不衰,堪稱明君賢臣的典範。

魏徵因敢於“犯言直諫”而名垂千古,《舊唐書》記載,魏徵前後上諫兩百多事,涉及國事、家事等多方面,甚至連李世民選妃這種私生活他也要管。而李世民對此的態度更是頗有明君風範,每每虛心納諫,全然應允。


李世民與魏徵:為了洗白道德汙點,不得已成了“明君賢臣”典範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裡甚至有一篇名叫《李世民畏魏徵》的散文,其中的兩則歷史故事婦孺皆知,已成經典。

其一,魏徵請假回鄉上墳期間,李世民打算趁機去南山遊玩,本來一切準備就緒,整裝待發,但最終還是取消了行程。魏徵得知後問李世民原因,李世民笑著說:“確實曾有這樣的打算,但是唯恐愛卿責怪,於是半路停了下來。”

其二,李世民曾痴迷於鷂鷹,偶爾放在手臂上把玩,正巧魏徵求見,李世民趕忙將鷂鷹藏在寬大的衣袖裡,以免被魏徵看見。魏徵對此心知肚明,於是故意嘮叨個不停,說個沒完沒了,最後那隻珍貴的鷂鷹就這樣被活活憋死在了李世民的衣袖中。


李世民與魏徵:為了洗白道德汙點,不得已成了“明君賢臣”典範


魏徵是臣,李世民是君,自古伴君如伴虎,以下犯上是死罪,極少有帝王能容忍臣子如此程度的干預君權。但是,魏徵偏偏願意冒著腦袋搬家的風險,李世民也偏偏願意忍受肺被氣炸的煎熬,正是因為這種“你情我願”,才有了千古君臣佳話,才開創了“貞觀之治”。

《資治通鑑》中還記載了一則著名典故,即“朝服進諫”:魏徵曾有一次直言進諫,尺度沒太把握好,惹得李世民怒火中燒,他在朝堂上忍住沒發作,但下朝回宮後卻大怒罵道:“誓殺此田舍翁!”意思就是:“我一定要殺了魏徵那個鄉巴佬!”長孫皇后趕忙上前寬慰聖上,並問明原因。李世民說:“魏徵那鄉巴佬總是在朝堂上羞辱我!”長孫皇后聞言立刻退回房中,換上了只有在重大慶典時才穿的朝服,並恭賀李世民說:“我聽說主明則臣直,魏徵如此正直敢言,正是因為陛下賢明啊,我怎能不祝賀陛下呢!”


李世民與魏徵:為了洗白道德汙點,不得已成了“明君賢臣”典範


從典故“朝服進諫”中,我們除了能看出長孫皇后的賢后風範,還能得知一條重要訊息——實際上,李世民也是一個凡人,一個有脾氣的君王,對於魏徵的屢次冒犯,他也曾忍無可忍。而縱然如此,李世民還是選擇一忍再忍,這是因為他太想當一位明君,同樣的,魏徵之所以敢於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屢次直言進諫,也是因為他太想當一位賢臣,這對君臣比任何人都在乎後世之名。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於,李世民與魏徵都是有嚴重道德汙點的人,他們太想洗白自己。

毫無疑問,李世民是一位優秀的帝王,他確實把國家治理得不錯。但是,發動“玄武門之變”,為了篡得皇位“殺兄逼父”也讓他千百年來備受詬病。而在“忠臣不事二主”的古代,魏徵的道德汙點也同樣顯著,他本來是太子李建成的人,“玄武門之變”後卻投靠在了敵人李世民門下,這或許也是他心中無法磨滅的陰影。


李世民與魏徵:為了洗白道德汙點,不得已成了“明君賢臣”典範


一個急於洗白的皇帝,一個急於洗白的臣子,一對有道德汙點的君臣,他們都是不世出的天才,他們都有遠大抱負,一個要做明君,一個要做賢臣,所以,他們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為常人所不能為。如此的結果是,國家受益,百姓享福,貞觀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