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自古有谁达到了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

说点正事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句话出自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表面上看是形容句,其内容却包含了太极拳的理与法两个方面,同时还指功夫的一种境界。

太极是无形无象的东西,顾名思义太极拳的高境界应该是无形无象的武术,无招无式,因敌变化,随机应变,所谓“虽变化万端,而唯理一贯”。

世上有什么东西能无形无象?除“道”以外,那就是水和空气,水性至柔,处下,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录老子言)故太极拳道须柔如水,轻如气,不争,尽舍,能容,至松至静方能“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试想人体于高度紧张,聚劲发力,精神外驰,神不守舍之时,何以清晰感知环境变化?如何感知对手意图力道?不松则不能轻,不轻则无神经感知之灵敏度,所谓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此为太极拳之规矩,之法则。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作为一种精神感知境界,亦有初中高不同的层次与境界,也非太极功夫所独有。讲个笔者亲历过的一件事。八七年本人赴外地参加一养生气功班,期间老师教一小功法,用一种特殊方法发次声,也叫念咒,(不出声)可为自己也能为他人隔空调理疾病,初时并不以为然,觉的有点玄,然而这点疑心很快就被消除。某天因下雨我与同室中的三人闲聊,另一唐山小伙独自于床上静坐,少时有人敲门入,问谁人练功发次声,众愕然,余忽想可能是唐山小伙,乃告来人稍后回复,俟小伙功毕问之,果然。我等皆惊奇,事先不知,隔墙隔空其人何以感知?乃拜访,隔壁感知者为一古稀老人,红光满面,体健硕,正于桌侧练硬笔书法,因请教何以感知,老者莞尔一笑:“我感觉到了”,我等皆佩服,亦知次声不虚,当晚相互试之,可清晰感知,亦知方位及发次声者功力大小,无意之中学一技能,皆大欢喜,当时笔者尚末接触太极拳。

至于历史上谁能达到太极拳神明境界,笔者认为《太极拳论》的作者王宗岳应是太极之大成者,其拳论中所述理法,如无亲身经历体验,绝不可能写出如此缜密拳论,拳论中太极之原理,习修之方法,见常之谬误,交待的清楚楚,习修者照理法而行,必能成功。今人对拳论理解不同,方法各异,技不如前人,乃受观念所限,非太极之过,拳论之过。

至于近代有无太极高人,笔者孤陋寡闻,不敢妄言。但曾听一忘年挚友讲述上世纪三十年代,其父亲眼所见一太极轶事,某道观有一年届古稀道长,擅太极拳,造诣颇深,一日有人来观造访,言闻道长拳法高深特登门请教切磋,道长坚辞,然来人不走,言不切磋即不离去,道长无奈,与之交手,讲好点到为止,粘走中来人被发,但未倒地,借被发之力跃至身后屋上,后又如树叶般飘飘落下,表示不服,道长见状便说:“这样吧,你把我扛起来,如果能把我扔出去就算你赢了”,来人欣然照办,然人扛在肩上既不能扔也不能动,尴尬而立,道长问:“你怎么不扔”?答曰:“一想扔一想挪动,身体就要倒”,道长落地,见来人还不服,便纵身跃上身边冬青灌木之上,招呼来人:“你上来吧”,来人见状当即跪地求拜师,道长扶起道:“你的功夫够高了,不必拜师,咱们还是以朋友相处吧”!来人感佩。后友人之父请教道长在他人肩上何故不能扔出,道长答:“他的身体就是我的腿,被我所控制,所以不能扔,若扔其人必倒受伤”,友人之父乃知道长武功非同小可。事情真假不得而知,也无从考证,讲来一听聊以凑数。


上善若水125944379


茶香太极

茶香太极

舍己之意腰为轴

拳道丹道

当今天下能流传下来的太极拳,唯遵循有张三丰,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总纲,王宗岳13势行功心解是方法,王宗岳十三势歌指明了练拳的要点和结果益寿延年不老春等。

最终习练的结果是能倒转人体先天之气下丹田经会阴沿两腿内侧下至涌泉穴,而后经两腿外侧上行至尾闾,夹脊,玉枕通此三关后自头顶百会经舌抵上腭(道家谓搭鹊桥)自喉头落中丹田心窝处,符合王宗岳行功心解首句曰:“以心行气,勿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道家称倒转河车,气由心使,自此返先天呼吸,而能气敛入骨,改造人体骨密度和骨髓渐增至常人数倍,人体外表肌肉松柔光滑如棉,人体骨格坚硬如钢,谓棉花裹刚,太极拳练至此境则可入道家初基,隐喻称“炼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茶香太极


一羽不能沾、蚊蝇不能落。好一个经典语句!好一个经典的定义!好一个拳学的概念!怎样的理解这句话呢?其实它是拳学最终的追求结果亦打法,在实际二人对峙中在相接未触之时我身体的任何地方绝对的不兌许对方沾碰一丝毫的劲道,这时它的身体机能是要一动见分晓,要以此为一契口突然的爆发出来自己的“势”来,刹那间的施以拳功拳法,使对方一发不可收拾乃至彻底的败北。

一羽不能沾、蚊蝇不能落,是在拳学过程中,站桩、走架、试力、推手、发力、包括了粘连沾随、棚、捋、挤、按、………各种劲道寻找后真正的进入了打顾状态的东西。这时的他身体感应相当的机敏机警,每一动似机轮状,上下左右的带着律动感打击趋势极强,在他的身上任何的沾惹都会带来一败涂地。


手机用户52710845792


现在人对于太极拳理论大都是“望文生义”的曲解,对于文字描述的内在含义不甚了解或一知半解。这主要是由于要么自己对太极拳没有感悟,人云亦云;要么就是有意夸大其词,彰显功夫。“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是指不争不抗之意,即使自身不着外力!那么怎么做到不着外力呢?即左重则左塌,右重则右虚,其实就是“避实就虚”。故才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也是后来描述的杨露蝉身似猿猴,进退神速的真正太极拳表现,后人多谬之千里矣。


Xjm423


对“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应该怎么理解是正确回答此问题所问有谁真正做到的关键。这句话不能孤立拿出来理解其含义。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写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人们的理解千差万别。以我对太极拳力学原理的研究,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是:对手攻击你哪里,你哪里就要“虚”“杳”,甚至使对手对你的作用力的大小连“一羽”之重大小的力、“蝇虫”之重大小的力都达不到,亦即使对手对你最终没有或者始终没有力的作用,亦即使对手攻击落空而失去平衡。这样理解的话,能做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人就不是根本没有而是大有人在。



太极仁拳



这个呀,孤陋寡闻,确切的确切都是谁达到,未知其详。

但是,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句是比较经典的署名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的句子,大概王宗岳是达到了吧,至少是深刻的体会到,否则,何以说出此言呢。其实,这句话,就是一种形容性的比喻句,可意会,这境界确实很高的,但也不是神乎其神的不可达到,主要不过是形容性的说是指自身对外力的敏感度,即感应能力,很灵敏,一个树叶,一个蚊虫落到身上都能感知到,不,且似乎关键不是灵敏感知到了,主要是能称量出来,能做出恰好的反应,可以意会下,就像精密的天平,稍微加一点点码,倾斜就能显现出来。是拳论所说的“懂劲之后而阶级神明”的境界。这是形容太极听劲功夫的。

这里面有两样功夫,周身极灵敏,灵敏的功夫,化力极精熟,化劲的功夫。其实,可以想象下,一般人安静下来,或是突然的危险中有些本能反应也是很灵敏的,但是,蝇虫落不上身就未必了,这就是非太极化劲化力的锻炼而不能得。

当然,有人说这是太极至高功夫境界,最高境界功夫。这就有些言过了,吾不认为。说是一般人达不到的较高境界功还是较客观些,毕竟,太极拳的境界,功夫的境界是无止境的。比如,有些功夫甚至可以达到,全凭神识,几乎如捕风捉影,根本挨不到身似的就被截回了化掉了也是有的的,正所谓是,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有打力化力有打神截神化神。当然这都需要纯粹的精功纯学,需要时间精力悟性需具备很多因素条件的。可意会喔。

说了这么多,至于自古至今都是谁达到了呢,真的没个具体标准哎,也没有哪个自称天下第一的站出来,然后布告武林,天下英雄出我辈我已达到登峰造极境界了,接受各路高手擂台检验挑战。呵呵,这好像不是太极拳的用意吧,“太极拳论”最后道明主旨了,“祥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呀!


东声西音


这和成仙成佛的那些虚幻功法如出一辙,这么些年有谁听说和亲眼看到谁成功了。一些太极大师练了几十年也说了几十年的气沉丹田这基本功夫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一羽不能加的无上境界。至于广场上成天开着大喇叭练太极的许多人练了多年那高血压都没降下来之人就更别和这功夫扯上了。


cc45607


这问题问的有趣,如果说某位练到了这种境界,哪么头条上会有人说你这说法是胡扯,前人王宗岳总结的太极拳论中提到的这种神奇的境界在今天的人们是无论如何也无几人能达到的水平,达不到这种水平的人们因为是大多数,所以心中产生疑问的人数就占多数,有些在抹黑太极拳的人正好又有了话题,拳练到什么水平自己心中有数就行,太极拳是杀人技,记的看过一本地方志,清朝时这地方竞产生过一位明清两朝五百余年历史上的天下第一恶人,此人的太极拳可谓是练到了独步当时的地步,其拳法境界之高当然是没有几人能达到的水平。


六老龄童


鉴言:“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是传武打法的基本要求,太极拳更是如此,凡是打法上身已封门的习武者都能做到。师傅要求你进攻要穷击、退守要穷位。其意思为:一是不能有一点点多余动作而节外生枝;二是要使自己身心反应果敢迅速到对手无所适从!


太八形道


王宗岳所写的;进之则愈长,退之则弥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是搏击打斗时用法。解他的意思:向对手进攻,应以连续攻击为最好,不给对手还手和喘息的机会;而退守时,决不恋战退得越快越好,不留给对手连续攻击的可能。进击程度时把握,应依据机势变化而定,如不利于我继续进击时,那怕多加一片羽毛的长度都将为过。而退守之快就连苍蝇瞬息着落的机会都不应有。看了人们的回答完全把王宗岳的改变了。成了另一种武学的武功,自创的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