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王朝的冷血铁律:立子杀母,仅一人得免,却将王朝送上绝路

汉武帝刘彻晚年住在甘泉宫时,令画师画了一幅周公辅佐成王的图像,送给大臣霍光。此时戾太子刘据已死,武帝自己也年逾七十,众臣都知道皇帝打算要册立少子刘弗陵为太子了。

汉朝开国之初就有吕后称制的先例,武帝少年登基,先受制于祖母窦太后,后来母亲王太后也想效法,这对胸怀抱负、锐意进取的武帝影响很大。他认为,主少母壮,是国家祸乱之源。于是没过几天,武帝就借机训斥并赐死了弗陵之母钩弋夫人。

几百年后,他的这一做法被北魏王朝“发扬光大”,甚至立为制度代代相传。

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欲立长子拓跋嗣为储,于是赐死其母刘贵人,并告诉儿子:“昔日汉武帝立子杀母,是为了不让妇人干预国政,外戚专权为乱。你如今要继承大统,因此我效法汉武,是为了江山长治久安。”

“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

自此,“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

北魏王朝的冷血铁律:立子杀母,仅一人得免,却将王朝送上绝路

影视剧中的太武帝拓跋焘

明元帝拓跋嗣的贵嫔杜氏,薨于泰常五年。她所生的明元帝长子拓跋焘,在二年后被封为泰平王,在泰常八年即皇帝位,是为太武帝。

拓跋焘的夫人贺氏,薨于神鹿元年。四年后,她五岁的儿子拓跋晃被册立为太子。这位太子没能熬过他的父亲,死在了太武帝的前面,其子拓跋浚继位后,追封为景穆皇帝。

文成帝拓跋浚以皇孙的身份继位,他的母亲郁久闾氏早在太武帝在位时就已去世。拓跋浚的贵人李氏,生献文帝拓跋弘。太安二年二月,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同年,皇太后下令依前朝故事,命李氏自尽。

北魏王朝的冷血铁律:立子杀母,仅一人得免,却将王朝送上绝路

影视剧中的文成帝拓跋浚

拓跋弘的夫人李氏,生孝文帝元宏,薨于皇兴三年,同年,元宏被立为太子。

元宏的皇后林氏,生元恂。皇帝要立元恂为太子,依旧制将其赐死。遗憾的是,元恂因反对孝文帝改革汉化,先被废为庶人,后来又赐死,这位母亲也受到连累,被废为庶人。

元宏的另一位夫人高氏,生宣武帝元恪,于太和二十一年被立为皇太子。高氏在去洛阳的途中为贼人所害,传说是宫中云昭仪所为。然而不管是否借刀杀人,儿子为储,她都难逃一死。

到宣武帝元恪继位之时,北魏没有一个母亲能活到儿子登基,后宫嫔妃,无一不在祈祷上天保佑,宁肯生下公主,也不愿生下太子。

只有一人例外。

宣武帝的充华嫔胡氏经常在后宫诸人祈祷时言道:“天子怎么能没有儿子,岂能为一个人的生死而令皇家没有继承人呢?”到后来怀孕在身,有交好的嫔妃还在用魏国旧制劝她早作打算,胡氏意志坚定:“只要怀的是儿子,即便生下他的时候就是我死之日,也在所不辞。”

元恪的其他皇子个个早逝,胡氏所生的元诩两岁就被立为皇太子,就是后来的孝明帝。胡氏深得元恪宠爱,也有说法是元恪信佛不忍杀生,因此她终究没有被赐死。

元恪死后,皇后高氏欲除掉胡氏,此时元诩年龄还小,胡氏得到大臣的保护,终于逃过一劫,成为北魏后妃中子为储贰自己还能活着成为太后的第一人,当然,也是最后一人。

胡太后得志后,秽乱宫中,先逼幸清河王元怿,后来宠信蜜多道人,朝政不修,威恩不立,四海离心。元诩逐渐长大,越来越反感母亲的行为与控制欲,下密诏令契胡首领尔朱荣率兵勤王。胡太后恐惧,鸩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尔朱荣得知后,更是以此为借口,率兵渡过黄河,将胡太后与其所立的三岁小皇帝元钊沉入黄河。北魏政权开始落入军阀的手中。

没几年,北魏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傀儡皇帝元善见、元宝炬分别为权臣高欢、宇文泰所控制,魏国名存实亡。

北魏王朝的冷血铁律:立子杀母,仅一人得免,却将王朝送上绝路

影视剧中东魏傀儡皇帝元善见

待数年后,高洋代东魏、宇文觉代西魏,这个王朝便连名义也没有了,甚至于子孙几乎被屠戮殆尽。

在北魏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只有胡太后一人成为立子杀母制度下的幸存者,无数女子在生下继承人没多久,正值青春韶华时就悄无声息的死在了幽暗宫廷之中,死在了巍巍皇权之下。她们存在的意义,只在于为皇家延续后代。

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剧,也不只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