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熊」孩子們,我們究竟該怎麼辦?

冉冉是三歲了,是一個非常頑皮的男孩子,媽媽整理好的玩具,幾分鐘的功夫又折騰的滿地都是,可以說媽媽一邊整理,冉冉緊接著就給搗亂。面對這麼活潑好動的兒子,媽媽也只能任由他頑皮,畢竟孩子還小。

面對“熊”孩子們,我們究竟該怎麼辦?

冉冉媽媽家裡都喜歡吃麵食,尤其是冉冉,媽媽經常會給冉冉做一些卡通饅頭。平時媽媽做飯的時候冉冉一般是在自己的房間玩玩具或乖乖地坐著看動畫片,很少會跑來廚房給媽媽添亂,今天冉冉媽媽跟往常一樣給冉冉做了好多愛吃的麵食,卡通饅頭也蒸上了。媽媽著急上廁所就還沒來得及收拾廚房,在廁所裡聽到廚房裡有動靜,但媽媽手機響了就顧著接電話去了,等媽媽接完電話看到廚房的景象就氣的跺腳。

面對“熊”孩子們,我們究竟該怎麼辦?

趁著媽媽上廁所的時刻,冉冉溜進了廚房,把麵粉撒的滿地都是,冉冉從頭到腳全身都裹滿了麵粉,還躺在麵粉上不停的打滾,媽媽生氣地說冉冉並把他從地上拉起來,冉冉哭著作出反抗並使勁的在地上折騰。媽媽氣的簡直要抓狂,但心裡又想著幸好沒碰廚房的重物和煤氣,沒有意外發生。

生活中“熊”孩子有很多,尤其是男孩子,“熊”是孩子的一種天性,作為大人應允許孩子有“熊”的行為,但不能沒有限度。過度的溺愛與放縱,只會讓他們變本加厲,養成不良習慣。

面對“熊”孩子們,我們究竟該怎麼辦?

面對熊孩子,可以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小,有時候會聽不懂話,而且嚴厲訓斥或體罰都會給他造成不良影響,要儘量避免。想要把熊孩子改造成好孩子,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平時長期訓練。其實熊孩子所表現出的,都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不必過於嚴厲,只要給孩子訂好規矩,形成邊界意識,並做好榜樣,言傳身教地將正能量傳遞給孩子,並且對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給予獎勵,有助於孩子更加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