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買房,有很多坑我們不得不踩,因爲早都已經成習慣,很難改變

據說公攤好像是李嘉誠在香港率先創造的。不過“公攤”這個概念是非常有利於政府,房地產商,物業公司的,除了業主打落牙齒和血吞,倒了血黴外,簡直可以說是完美。


關於買房,有很多坑我們不得不踩,因為早都已經成習慣,很難改變​一:有效的降低了“房價” 歐美一般都是按“室內面積”來計算房價,比方說美帝某個住宅樓的某套房的“室內面積”有一百平方,房價摺合成RMB是一百萬,那麼單位房價就是一萬元/平方。 而國內機智的採用“建築面積”來計算房價(目前國內好像只有重慶城區採用室內面積),比方說國內某個住宅樓的某套房的“建築面積”有一百平方,房價摺合成RMB也是一百萬,那麼這個單位房價也是一萬元/平方。

關於買房,有很多坑我們不得不踩,因為早都已經成習慣,很難改變​但事實上,國內這套房的“室內面積”只有七十平方,劃去的三十平方屬於“公攤面積”。

看見沒,如果統一按照“室內面積”來計算單位平方的房價的話,那麼國內這套房的單位房價就應該是一萬四千元/平方。

一平方的單價比原先整整高出了四千有木有! 所以,通過“公攤”這個概念,我國在國內統計房價時,通過“建築面積”這個基數,可以極大幅度的降低“房價”。
關於買房,有很多坑我們不得不踩,因為早都已經成習慣,很難改變​ 給了國內民眾一種美妙的錯覺,雖然都是買“一百平方”的房子,歐美的老外的家就是比你的大,你的寬,但又怎樣? 別看真正的實際面積只有七十平方,但“俺這可是上百平方的大房子喲”的心理優勢卻是實實在在的。


關於買房,有很多坑我們不得不踩,因為早都已經成習慣,很難改變​二:利用公攤這個概念,可以更好的無中生有。 一個有名的笑話,每一個小區的所有房子的公攤面積加起來,一定會超過這個小區的實際公攤面積,所謂的1+1>2在這裡得到了最為淋漓盡致的體現。
關於買房,有很多坑我們不得不踩,因為早都已經成習慣,很難改變​一般來說,業主對自己房子的室內面積是可以測量,也是很容易測量的,但公攤面積。。。嘿嘿。

公攤面積可不僅僅光是電梯和過道哦。。。 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
關於買房,有很多坑我們不得不踩,因為早都已經成習慣,很難改變​三:公攤面積更有利於收取物業費,暖氣費等相關費用的機構和組織。 物業費大家都清楚,那可是按平方收的,70平方和100平方收的錢那可差了近40%呢。 有人說,如果不交公攤面積的物業費,就沒有人來打掃過道,電梯的衛生。。。

所以必須交! 搞笑,室內面積你倒是交了物業費的,難道物業每月派人到你家來打掃衛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