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鳳仙與蔡鍔至死不渝的知音情深,哪怕晚境淒涼也甘願

文 似水若煙

小鳳仙是蔡鍔的紅顏知己,蔡鍔是小鳳仙的紅塵知音。為讓蔡鍔脫險,小鳳仙耗盡了一生的才氣與運氣,可是為了知己,她無悔。為這一段今世知音,來世緣續的至死不渝的深情,小鳳仙后半輩子的只剩辛酸與悽楚。一生不負蔡鍔將軍的贈聯“自古佳人多穎悟,從來俠女出風塵。”

小鳳仙原名朱筱鳳,後改名為張鳳雲、張洗非,滿族旗人,祖籍河南,父親於浙江杭州為官。姓朱,是一個沒落的滿族八旗武官,後被解職,光緒年間全家流寓湖南湘潭,後到杭州。

1900年8月,小鳳仙在杭州出生。生父歿後,因母親是偏房,備受大母虐待,不得已乃和生母離開朱家單過。不久母親病逝,一位姓張的奶媽收留撫養她,所以就改姓張,名鳳雲。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那時張奶媽帶著她正在浙江巡撫曾蘊家幫傭。隨後杭州革命黨人炮轟浙江巡撫衙門,張奶媽就帶著她逃亡上海。因衣食無著,便讓她跟著一位姓胡的藝人學戲,到南京賣唱為生,取了藝名“小鳳仙”。小鳳仙自幼聰穎,識文斷字,會拉二胡,會彈琵琶,會唱京劇,會寫歌詞,很快便以“色藝俱佳”脫穎而出。

她是名動公卿的名妓。後認識並且幫助共和名將蔡鍔將軍逃離袁世凱的軟禁,一個聰穎與深情並存的風塵俠妓,一個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段愛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電影。

小鳳仙與蔡鍔至死不渝的知音情深,哪怕晚境淒涼也甘願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人。1914年,蔡鍔是雲南督軍。袁世豈凱為稱帝拉攏蔡鍔,請蔡鍔進京,封為“始威將軍”,做他復辟的左膀右臂。

但蔡鍔反對他當皇帝,袁便把蔡鍔軟禁起來,不准他離京,怕他跑回雲南起兵造反。蔡鍔住在西城的棉花衚衕,百般無聊之時,常常化裝成商人模樣,串八大胡同,找妓女尋歡作樂。

那時候,小鳳仙住在八大胡同陝西巷裡的雲吉班。有次蔡鍔心內煩悶,打扮成了普通商人的樣子,妓院老鴇就把他引到長相一般,性格古怪的小鳳仙這裡。小鳳仙慧眼,一見來客就斷定他不似一般尋常的狎客,真誠以待。

後來為了解除袁對蔡鍔的戒心,與其結髮妻子上演一出小三與原配的爭風吃醋大戲。為了酬知音,完全不惜自己的名聲。

袁世凱聽到蔡鍔那些亂七八糟的後院起風之事,不屑地說:“我道蔡鍔是個幹練之才,可參與國家大事,誰知道治家都還不妥貼!”大大鬆懈了對蔡鍔的戒心。

小鳳仙與蔡鍔至死不渝的知音情深,哪怕晚境淒涼也甘願

袁世凱登基前,為防止蔡鍔叛變,將其軟禁。蔡鍔對小鳳仙說:“決計不顧生死,非要逃脫羈繫不可。”小鳳仙決定與蔡鍔生死同行。蔡鍔說:“同行多有不便,將來成功之日,必不相忘!”小鳳仙當夜為蔡鍔餞行,為他歌唱、為他流淚,仔細叮嚀。

蔡鍔稱和小鳳仙遊玩並趁機逃離北京,回到雲南,通電討袁。次年1月,蔡鍔率軍出征,稱帝僅83天的袁世凱在內憂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結核的蔡鍔在日本病逝,年僅34歲。消息傳到北京,在中央公園公祭蔡鍔時,小鳳仙身披黑紗,前往祭奠。從那以後,小鳳仙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小鳳仙與蔡鍔至死不渝的知音情深,哪怕晚境淒涼也甘願

今世知音,來生緣續

似水若煙

自古紅顏多薄命。小鳳仙也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也曾是婢僕成群的富家千金。只可惜,錦衣玉食,綾羅綢段的日子,當時卻還是個懵懂無知的襁褓嬰兒。自稍稍懂事起,便已經是天上人間的距離。

小小年紀,經歷了悲歡離合,看慣了世態炎涼。那些附炎趨勢的嘴臉、落井下石的伎倆、滄海桑田的變換,早已經把一顆玲瓏心漸漸凝固成冰,再用堅硬的鐵皮包緊、隔絕,再不顯露半點感情。

一雙眼睛看穿世事無常。高官權勢也好,商賈貴人也罷,在她眼裡,全是漠不關心亦不為所動之人。正因為如此,她的不怕、不懼、不畏、不奉迎、不獻媚,贏得一班紈絝子弟口口相傳,民間作坊無不交口稱讚,那聲名傳遍京城。

雖非豔壓群芳的絕世容顏,卻自有一股不加修飾、不著雕琢的清水芙蓉之脫塵。淺笑中不失雅緻,陰柔裡又有豪氣。更兼她靈心慧性,色藝雙磬。輕笑微顰自有一股有別與庸脂俗粉的風韻。

本以為已經看慣了風月場所的虛情假愛,本以為演透了戲裡的人生悲歡,本也以為一顆芳心再不會有誰能打動一二,此生將會用微微上翹的嘴角來掩蓋猶如堅冰的內心。戲一開場,可以唱得鶯聲婉轉,哀怨纏綿,感人至深,引人淚零。可暗底裡卻明明知道,真正人生哪來的才子配佳人,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結局?

小鳳仙與蔡鍔至死不渝的知音情深,哪怕晚境淒涼也甘願

那一日,雲吉班裡來了一位商人打扮的儒雅之士。一身掩蓋不住的睥睨天下之勢,雖笑容和煦,卻難掩英明。那劍眉隆鼻,雙目炯炯,雖極力想韜光養晦,卻明明英氣逼人。心裡暗暗讚道:如許氣度,非凡人也?

直到他為她題上那一句“自古佳人多穎悟,從來俠女出風塵。”署名松坡,她才方知,原來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將軍蔡鍔。這一生遇見蔡鍔,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命中註定的相遇,惺惺相惜的知己,至死不渝的深情,為了所愛之人的安全脫險,不顧自身的安危,只要你平安,哪怕餘生悽楚晚境淒涼也從不言悔。

而小鳳仙的嬌小玲瓏、峨眉鳳眼,淺笑微顰,舉手投足,就是閱人無數,見慣名花貴婦的將軍眼前也為之一亮。人在戲場,卻有如此清高雅緻,要怎樣的才氣、心氣和骨氣方有這出水芙蓉般的天然去雕飾。

是蒼天的眷顧還是命運的垂憐,在這次有歷史意義的風雲際會中,兩個人一見如故,恍惚間就有了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的感覺。她心中由不得一陣戰慄。正午的陽光慵懶地投射在彼此的身上,那一種溫暖,恰似一見如故。

小鳳仙與蔡鍔至死不渝的知音情深,哪怕晚境淒涼也甘願

早已不相信世間所有男人的花言巧語,也早已經見慣了一朝富貴便拋棄糟糠。可那眼裡眉間的懂得,卻還是一頭撞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況是位文韜武略的護國將軍?然而小鳳仙自然知道,面前這位儒雅的蔡先生雖是日日醉臥美人肩,卻也夜夜醒記護國事,是一位正直嚴毅的君子。韜晦京師,涉足風月,也僅是潛龍勿用之計。

既然將軍的韜光養晦需要小鳳仙的配合默契,既然小鳳仙能為將軍做的不過就是整日喝茶聊天,吟吟風月,聽聽戲劇。於戲裡酒間,把光陰消磨。那些舉杯問盞的時刻,月下品茶的吟詩作對;花間午後的閒情逸致,雨中窗前的含笑相視;臺上的“游龍戲鳳”,臺下抬愛賞識。一顰一笑,一低眉一投足,無不盡在彼此眼裡,雖心與心相近,情與情暗生,卻依舊是“發於情,止於禮”。小鳳仙感動於將軍的尊重,將軍更是憐惜小鳳仙本是慧質蘭心、天生麗質一佳人,無奈命運多災淪落八大胡同。人,是何出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保持那份清明和出塵。

明明知道這樣的時光不可多得,也明明知道這樣的時光一旦結束,便是將軍飛龍在天之時。若說,小鳳仙不留戀不想留將軍在身邊,那是怎樣的違心之語?可是,將軍並非小鳳仙一人的,是為四千千萬同胞的人格而生的。吟詩作對的日子雖閒情,可怎堪將軍日日為民憂心、夜夜為國謀略?與袁世凱的鬥志鬥計,稍一不慎便滿盤皆輸。雖不捨,雖難離,可為你,我甘願把自己拋在腦後,不計得失。

小鳳仙與蔡鍔至死不渝的知音情深,哪怕晚境淒涼也甘願

為了擺脫袁世凱的軟禁,將軍要小鳳仙掿臺唱戲作誘餌之時,便是將軍“鯉魚脫離金鉤釣”之日。將軍為四千千成同胞的人格而回雲南之時,便是我和你一別之後,再無相見之期時。將軍呀,小鳳仙眼裡的難捨難離,柔腸寸斷,痛徹心扉,哀傷迷離你一一都懂,一一明瞭。將軍臨別回頭時的不忍,不捨,不願,不甘盡在這一回眸裡。你讓我如何把游龍戲鳳唱,你讓我怎不淚如雨?世間最傷最痛最哀最怨,莫過於,生離,死別,緣盡。

唯一寬慰,便是你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成功逃離北京,終平安到達雲南起兵。

以後的日子,將是青燈冷火,寂靜如水。那一天的一別成永訣,那一刻的臨別淚眼、回眸,就之深巷裡的槐花香在陰暗的歲月裡重溫重思重現。這一生,認識你,是小鳳仙的幸運,這一生,有過這一段知己之情,紅顏之義便足慰平生。這樣的日子,如流星般絢爛而短暫,卻如皓月當空般潔淨與明亮,照耀剩下日子的乏味孤寒,十年如一天,一直惦念。

可是,若知將軍這一去,舊病舊疾,操勞成性,英年早逝,小鳳仙一定不顧大局不顧大義不顧天下蒼生,不顧同胞人格,把你緊緊的拽住,不許,不放你回去。

如今將軍的追悼會,小鳳仙不得不去。世間濁言汙語,絕於將軍聲名無預。人間再多血雨腥風,也於先生無干系。將軍看透世事,堪破人生,又怎在乎生前死後名?將軍當知小鳳仙得知噩耗後,定會痛不欲生,長歌當哭,心魂已然消散。

小鳳仙與蔡鍔至死不渝的知音情深,哪怕晚境淒涼也甘願

蔡鍔將軍的追悼會中途,小鳳仙一身白衣悄然而至,唯贈將軍兩幅輓聯: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九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成一夢

十八載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春秋

接下來,蔡鍔的逝世,讓小鳳仙看破世事,擁有著那美好的回憶,隱姓埋名,過著普通人那清茶淡飯、平淡平靜的生活。此情雖已自成追憶,相逢也只是在夢裡。可有這段回憶已經足矣!從此任身世浮沉,不邀時賞,終致湮沒無聞。

在岑寂而靜穆的眺望之中,在光陰匆匆逝去數十載的某一天,聽到收音機裡播放“蔡鍔與小鳳仙”的故事,晚年的她臉上充滿回憶之光,泣涕漣漣,茫茫往事,猶如一剎那的電閃,耀眼清晰,絢爛明媚。塵封的往事何曾遺忘,那密密的情意壓抑在心底最深處的刻骨相思,一旦被觸及,又怎麼能止得住淚痕?淚珠如雨滴,絲絲線線,綿綿不斷,唏噓不已。

如今,蔡鍔和小鳳仙的故事,偶爾還會有人回憶起,那些個前塵往事、陳年舊影,嫋嫋茶香裡,婉約與鏗鏘,鐵血與浪漫、俠義與旖旎,這些傳奇的色澤保鮮了舊夢的質感,使之能夠穿透時間的屏障,一直綿延至今。

小鳳仙與蔡鍔至死不渝的知音情深,哪怕晚境淒涼也甘願

小鳳仙離開公眾視線後,下嫁給當時東北軍一個姓梁的旅長,二人生活多年,卻沒有留下後人。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她再次嫁人,嫁的是大她五歲的鍋爐工李振海。和李結婚時,小鳳仙大約50開外。那時,李帶著一個14歲的女兒。鍋爐工去世之後,她和他的女兒一起生活。

1951年初,京劇藝術大師梅下榻蘭芳於當時東北人民政府交際處的招待所。小鳳仙和梅蘭芳聯繫之後,得以見面。梅蘭芳託人解決小鳳仙的工作問題,小鳳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兒園裡工作。

1952年,小鳳仙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於1954年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