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縣官小,架子大過天,不負期望做都督

李鴻章1823年出生,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晚清重臣,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李鴻章小時候挺頑皮的,家父看出來他天資聰明,小小年紀便把書倒背如流。他家有六個孩子,在他的侄子們當中,李經羲是最出名的一位。1859年,李經羲出生於安徽合肥,字慮生,號仲仙。1879年,李經羲考取了功名利祿,做了個小知縣,俗話說,官小人大,喜歡擺架子。當時就有一位官員說,你們覺得李經羲怎麼樣?雖說是官小架子大,但是這個擺架子的仗勢看來,以後他的地位一定不會比我低。不出所料,1901年分別擔任廣西雲南貴州巡撫,1909年,擔任雲南總督,人稱李大架子。

李經羲在職期間,做的一件大事就是開辦了雲南講武堂,並擔任講武堂總辦。他對學生們說,我雲貴總督可以不做,但講武堂不可以不開,還曾擔任鐵路礦務總理,幫助大家修鐵路,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很大貢獻。講武堂開辦的時候,培養了中國的一大批優秀軍人例如朱德,葉劍英,在講武堂時候,有一個名叫蔡鍔的人,利用講武堂的優勢,從事革命活動,但是李經羲卻不管不顧,讓蔡鍔大膽的做,並且還給他物質上的支持。1913年擔任北京政府政治會議議長、參政院參政、審計院院長。1917年6月擔任國務總理。張勳復辟後就退居青島。

知縣官小,架子大過天,不負期望做都督

李經羲提拔過蔡鍔,還有一位就是他的學生,蔡鍔。聽說蔡鍔請李經羲主持大局被拒絕後,反而還把李經羲送出境,聽老一輩子的人說,蔡鍔當時已經當上了雲南都督,但是卻是步行一路將李經羲送到了車站。李經羲被送到了青島以後,他發現李鴻章的兒子也在青島,這一大家老小,齊聚一堂。李經羲的兩個兒子也給他光宗耀祖,他的後代的後代,成為了中國駐美國大使。

1915年袁世凱稱帝后,李經羲與徐世昌、趙爾巽、張謇被袁列為“嵩山四友”,徐世昌擔任總統時,擔任國務總理。不久,張勳復辟,李經羲就跑到了天津,過起了隱居生活。

知縣官小,架子大過天,不負期望做都督

李經羲作為李家最“幽默搞笑”的一位老太爺,他的一生似乎就生活在矛盾之中,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本人是大清王朝的忠臣,但是在辛亥革命中他又往往搞點小動作,暗中支持蔡鍔等等,但是他又感念朝廷對李家的累世皇恩,辛亥革命時拒不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