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撐起三四線房價半邊天的小鎮青年

不知從何時起,“小鎮青年”一詞就開始火了。

“小鎮青年”一詞的誕生要追溯到電影業。年初,《前任3》收穫了將近20億的票房,其中一半是由三四線城市的年輕觀眾貢獻的。

那些撐起三四線房價半邊天的小鎮青年

影評家們將這些年輕人定義為“小鎮青年”,他們通常生活在相對富裕的三四線城市,隨著高鐵線路開通,距離大都市可能只有兩三個小時車程;接受過大學以上教育,在父母的安排在在老家有一份體面的工作。

在三四線樓市愈演愈烈的當下,他們也成為了樓市的中堅力量。人們總這樣認為,與一二線城市年輕人相比,小鎮青年沒有住房貸款的沉重壓力,反而擁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財產。他們嚮往著詩和遠方。

那些撐起三四線房價半邊天的小鎮青年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小城鎮的消費方式、生活習慣逐漸與一二線城市接軌時,小鎮青年也有自己的煩惱。

小鎮逐漸城市化,生意越來越難做

張偉生活在蘇州吳江震澤鎮,是一個90後商人。當小時候的玩伴都紛紛結婚生子時,他當起了小老闆;早在5年前,他就在鎮上開辦了2家英語培訓機構,聘請了當地幾位出色的英語老師和大學生兼職,年收入過百萬。

他的學歷只是大專,父母均是普通職工。剛畢業的那一年,工作沒有著落;他在修車行做過修車師傅,也賣過保險,每天騎著電動車上下班,全家住在農村。創業3年後,他在市中心買了房,自己的坐騎也從電動車升級為40萬的奧迪。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他都是小鎮青年的典範。

那些撐起三四線房價半邊天的小鎮青年

事業有成的他也有自己的困惑和壓力。

5年前,小鎮以小型低業態商業為主;現如今,商業檔次越來越高,產品質量越來越好;鄉鎮的消費水平與市中心基本無差。以商品零售為例,小超市消失殆盡,連鎖超市吸引了大批客流,短時間內搶佔了市場。不少國內知名服裝、餐飲品牌已開到鄉鎮,一些網紅奶茶、麵包房也很常見。

那些撐起三四線房價半邊天的小鎮青年

張偉開辦的教育機構恰巧在小學旁,每到暑假放假前,前來報名的學生佔了45%。今時已不同往日,小學旁又開辦了兩家昂立教育機構,門牌上“交通大學旗下品牌”八個字赫然醒目,不少家長衝著交通大學的名頭前去報名。前往張偉教育機構報名的學生逐漸變少了。

我還年輕,總有一天能買上市中心的房子

如東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作為南通下屬縣市,其經濟實力遠不及海門、通州、啟東、海安等地。

2016年,小君與丈夫結婚;一年後,雙胞胎女兒出生。因擔心婆婆照顧孩子太累,小君辭去了醫院的工作;在家邊帶孩子,邊複習功課,準備儘快考上主管護師資格證。

丈夫是醫生,不過卻在如東某小鎮的醫院工作,收入有限。孩子出生後,尿布、奶粉花了不少錢。

父母都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最好的環境,小君和丈夫一直在努力。

無論是教育資源還是規劃發展,市中心比如東好太多了。在小侄女剛滿1歲時,表姐為她在南通市區買了套學區房,小君也想這樣做。

那些撐起三四線房價半邊天的小鎮青年

因環滬概念的打造,南通房價一路上漲;今年3月,市區房價達到15000元/平,比如東縣高了整整7000元/平。由於經濟上的壓力,他們並未如願以償。一家四口依舊住在小鎮上。

幸好孩子還小,小君和丈夫還有足夠的時間努力拼搏,為她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經過一年的努力,丈夫如願考上了南通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小君即將參加最近一次主管護師資格考試,沒日沒夜地挑燈奮戰,就像重回到高中時代

每次抱著女兒,看著她們澄澈的目光,她看著心暖,不由彎了彎唇角;每次逗女兒笑,看著她們臉上純真無邪的笑容,心裡就泛起一陣陣漣漪……為了女兒,再苦再累也都值得!

對我來說,家人的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同樣是在南通如東。

對於如東人而言,老齡化是個人盡皆知的秘密。早在2015年底,當地60歲以上人口比重達29.26%;相比全國人口,如東提早20年進入老年型社會,這座城正在感受老齡化帶來的陣痛。

那些撐起三四線房價半邊天的小鎮青年

周莉生於1988年,爺爺那一輩兄弟三人,父親那一輩兄弟2人;而到了她這一代,卻成了家中獨苗。她原先在上海工作,因母親生病需要照顧,她回到縣城,找了份電視臺編輯的工作。

家裡爺爺奶奶年歲已高,除了平時料理家務,他們倆還打打零工,搞搞小工藝品;父母已近60歲,在小鎮上開了個家紡店,自己還有個5歲的兒子;丈夫也是家中獨子,家裡還有父母和祖父母。這樣算下來,8位老人養老的重擔都壓在了兩人的身上。

周莉、丈夫和兒子居住在如東縣城。每週末,他們一家三口的活動大致如此。早上,周莉和丈夫將孩子送至興趣班後,兩人去菜市場買菜,再驅車回農村看望老人;中午,再去南通接孩子放學。兩人專門制定了一張表,這周去周莉老家,下週就去丈夫老家。有時,兩人帶上雙方老人和孩子,一同去外面遊玩。

那些撐起三四線房價半邊天的小鎮青年

周莉最擔心的是老人的身體。母親有高血壓,婆婆有高血糖,爺爺有咽喉炎……她將家人的病情以及飲食注意事項詳細地記錄在備忘錄上。還記得前年奶奶雨天出門,摔了一跤,小腿骨折。得到消息後,周莉緊張地心提到了嗓子眼,趕忙開車回家將奶奶送進了醫院,平時鮮少開車的她竟將車速飆到了120。

小鎮裡用一種掩藏不住的憂傷,每一處風景都是一片孤獨,一個時代的倒影在水中搖晃,青年在無聲無息中掙扎。這句話源自知乎上的話題:“作為小鎮青年,究竟該怎樣過完這一生?”

那些撐起三四線房價半邊天的小鎮青年

這或許是每個小鎮青年,特別是離開大城市,迴歸家鄉的青年都會思慮的問題。

6月初,接到朋友順利考上博士的消息。朋友研究生畢業,畢業後一直在一線城市某大型報業集團從事編輯工作。在進入事業高峰期時,他辭去了報社工作,回到家鄉連雲港買了房,在當地某高校教書。

同事、朋友,甚至學生都在質疑,為何要房企高薪工作,去當一名普通的教師?而他卻用真實行動證實,4年來他屢次得獎,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學生最喜歡的教師,每年他的教學質量考核都在90分以上更重要的是,在30歲生日到來之際,他順利考上了博士。

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中,小鎮青年過著閒雲野鶴般的生活,沒有房貸的壓力,花起錢來大手大腳,碌碌無為,無憂無慮……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們中不少人也有自己的理想,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