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手斗鱼殴打事件背后:直播行业如何正确赢得流量先机

最近,一则触手员工殴打斗鱼员工的新闻,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关注。在八月初的上海ChinaJoy展会现场,有人员遭遇了触手员工的殴打,事后得知被殴打者为斗鱼直播平台的员工,此事也在经媒体转发后引来众多网友关注。

触手斗鱼殴打事件背后:直播行业如何正确赢得流量先机

触手斗鱼殴打事件背后:直播行业如何正确赢得流量先机

据其发布的图片显示,带头殴打的是一位触手员工,不知是何原因让此员工对斗鱼员工一见面就大打出手,场面一度十分混乱,直到警察介入,双方之间的争执才得以停歇。

触手斗鱼殴打事件背后:直播行业如何正确赢得流量先机

截至目前,根据最新消息报道,此次斗殴事件有了新的进展,原来是斗鱼员工屡次明目张胆进到触手展台意图"挖人",触手工作人员在多次劝解无效后最终被激怒,才导致了这起恶性事件。

触手斗鱼殴打事件背后:直播行业如何正确赢得流量先机

竞品公司暴力斗殴的背后

其实行业之间彼此竞争很常见,但是现如今为了激烈的抢占市场,似乎成了一种恶性竞争。

2007年9月6日也有一次移动员工殴打联通员工的暴力事件,联通营销人员在徐大学促销活动中遭遇移动公司人员暴力围殴,血洒校园。

2014年至2015年,那时正值O2O领域跑马圈地的"关键"时期。为完成指标,作为冲锋陷阵在第一线的"地推人员"常常与竞争对手短兵相接,一触即发。

2015年,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也在一次会议中爆出:一家国内家电企业,带人到珠海来挖人,结果格力派人去将对方打了一顿。

2018年8月,南昌哈罗单车和青桔单车的员工为抢夺同一处人行道上的单车投放点,大打出手,打架人数多达二三十人。

由此可见,用户资源与人才资源成了企业竞争的主要因素,但是如果为了这些一味的想方设法倾轧竞争对手,甚至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这其实已经超越了商业竞争本身,而触及法律及人身安全问题,也必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也极有可能让自己的企业走向"死胡同"。

直播行业,选择争夺主播还是深耕内容?

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各平台为了抢占优秀的主播资源和粉丝资源,想出的花招也是层出不穷。

触手斗鱼殴打事件背后:直播行业如何正确赢得流量先机

2017年直播行业进入下半场以来,平台间的竞争全面升级到了"主播争夺战",从2017年8月的一场"嗨楚大战"开始,各家平台主播跳槽频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几乎每个月都能看到"XX主播入驻XX平台"的信息,斗鱼与其他各平台之间轮流爆出开天价挖来主播入驻的消息,伴随的还有平台欠薪、天价违约金、恶意抹黑其他主播等负面新闻。

这些平台间的恶意挖人竞争所导致的负面影响最后只能由无辜的用户承担——低劣辣眼的直播画质、泛滥的水军、无下限的抽奖吸金环节。最终带来的是用户的流失,平台人气的下降。

触手斗鱼殴打事件背后:直播行业如何正确赢得流量先机

"直播平台要生存,首先要有内容。"在业内人士看来,内容早成为了直播平台的唯一生存标准,而在经历了百团大战的直播平台竞争洗牌后,直播平台也开始进入了"下半场",如何寻找合适的内容来吸引用户成为了新的命题。

就斗鱼平台而言,目前已经处于游戏直播的第一梯队,于是选择重新开辟了一条涉及全方面的泛娱乐化之路,不仅培养出了一批类似明星特质的主播,还花天价吸引了其他平台的主播跳槽入驻,一度话题不断,为其带来不少流量。但是从主播直播脱衣、冯提莫被央视点名到如今的陈一发言语藐视南京大屠杀等,不难看出其在直播内容和主播监管方面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再看触手直播平台,虽然是国内手游直播第一平台,根据艾瑞等机构的数据也显示,目前触手在行业的市场份额仅次于虎牙、斗鱼,位列第三,不过在某些领域与前两者还有着一些差距。但是触手选择了默默深耕游戏领域,走电竞精品化道路,为喜欢游戏的观众提供更多有意思的游戏直播,不恶意挖走其他平台的主播,而且非常重视主播的个人发展和价值体现,在培养主播的造血能力和上升机制生态方面不断下功夫,为主播和用户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直播环境。

在后直播时代,直播平台的野蛮生长已经过去,直播平台想要持续的盈利能力,单靠挖人虽然可以赢得一时关注,但缺乏后续的"持久续航"能力。对于直播平台来说,想要强化持续的盈利能力,关键在于运营能力,而运营能力的关键在于流量和营收来源的主播。

对于扎根于电竞直播的观众、玩家和主播来说,泛娱乐化布局在短时间内会吸引一批流量粉丝来观看直播,但是忠诚度和稳定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出现更新鲜的娱乐布局,这一批流量群体就会离开,所以如何将人气短期繁荣变为长期繁荣是斗鱼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触手虽然具备强大的粉丝吸附能力优势,但是如何扬长补短奋起直追,在直播新时期抢夺更大份额,对其而言也是个新命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