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出门写了个“秋”字,未曾想,此字却让其躲过了朱元璋的毒手

朝代更替之时,便有许多英雄粉墨登场,在历史的舞台上挥洒能力,书写自己的光辉事迹。而后,文学者们便将此等事迹演绎成书,成为历史演义小说,如,隋唐之时,涌现了一大帮的英雄人物,故而后世便有了相关小说书籍,《隋唐演义》、《兴唐传》、《说唐全传》等等,又如元明之时,同样涌现了一大帮英雄人物,建功立业,辅佐朱元璋登上大一统皇朝明朝之君。前文,笔者悔昔讲的隋唐英雄繁多,今来讲讲元明之时涌现的英雄们的传奇故事。

明朝英雄很多,诸如,徐达、常遇春,朱亮祖,沐英、汤和、朱文忠等等,他们各个有着非凡的功绩,关于明朝这些英雄传记的历史演义小说很多,诸如《云合奇踪》又名《英烈传》、《续英烈传》等等。在该些书籍之中,读者可尽浏英雄们的飒爽英姿,体会金戈铁马、血战沙场的英雄气概。

汤和出门写了个“秋”字,未曾想,此字却让其躲过了朱元璋的毒手

汤和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对于明朝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们很多,但唯徐达、汤和为笔者悔昔欣赏之英雄,他们二人可谓明朝建立的绝对大功臣,都担任过明朝的军队统帅,战绩颇丰,众人分别称其为“徐帅”“汤帅”。然而,相比于徐达,悔昔更加的欣赏汤和,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汤和能够在朱元璋大开杀戒之下安身立命,成为明朝开国大功臣里能够活命下来的英雄人物,不简单啊!那么汤和为何能够幸运地活于朱元璋残忍的“闸刀”之下呢?四个字,急流勇退。明朝建立,汤和,功成身退,主动向朱元璋上奏辞去官职,交出军权,告老还乡,使得朱元璋放下了对其的警惕之心。当然除了这个主要原因外,也与汤和、朱元璋之间的交情及汤和乃朱元璋的恩人(引路人)有关。

关于汤和急流勇退,告老还乡,能够逃脱于朱元璋大杀功臣的闸刀之下民间故事还流传着汤和算字的故事,蛮有趣的。且听悔昔慢慢道来:

相传,明朝建立,表面一片祥和,但朝堂却波涛汹涌,暗流涌动。果然,朱元璋开始向功臣们动手,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等等一一尽被朱元璋拔出。汤和在府中也过得是如履薄冰,惴惴不安。一日,他带在两名手下走出汤府,意欲外出打猎以缓和紧张之情绪。刚出府门,见街上有一算卦者在那里吆喝:“算天算地算人生,拆字解命能消灾。”

汤和出门写了个“秋”字,未曾想,此字却让其躲过了朱元璋的毒手

朱元璋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汤元帅被这两句话给吸引了,不自觉地走到算台前,那算命先生认识汤和便迎合道:“汤元帅,是否要算命或是拆字解命?”“先生,认识我?”“不认识,但观元帅之相貌与行为举止,算者推测而已。”

“先生好眼力!不知先生这拆字解命如何办?”

“元帅,可以在纸上随心写个字来!”

汤和提笔不假思索在纸上写了个“秋”字。那算命先生看了这个连番摇头,却又不语。汤和疑惑问道:“先生,摇头是何意?为何不解字!”

“不知道元帅问吉还是问凶!”

“但凡算命问凶不问吉!”

“元帅,这字,小的不敢讲啊.......!”

“先生,你且说来,不论如何,我不会怪罪于你的!”

“元帅,写的乃是个秋字,正所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又所谓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汤和似懂非懂,一知半解问道:“先生,此是何意,能否明确告知!”

“元帅,禾加火,禾苗成熟于秋,收谷后火而焚之,乃大凶之兆也!元帅恐怕有血光之灾啊!”

汤和出门写了个“秋”字,未曾想,此字却让其躲过了朱元璋的毒手

汤和人物雕塑形象(图)

汤和联想到近来明朝功勋不断出事,心里有些害怕,便问:“先生,可有破解之法!”

“有是有,不知元帅愿意否!”

“但闻其详!”

“其实,很简单,四个字,功成身退!”

汤和若有所思,打猎的兴趣也没有了,吩咐手下付了银两便回府上了。汤和回到府上一夜未眠,脑海里都是过往的总总,金戈铁马,血战沙场,如今高官厚禄,光耀门楣,但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虚空,一夜,汤和想明白了!

翌日,汤和,上朝向皇帝朱元璋辞官隐居,卸下一切职务,愿告老还乡!朱元璋闻知汤和告老还乡,打心底里高兴,解除了汤和的兵权,并在凤阳给汤和专门修建了府邸,使其安享天年!汤和的此举也让其避免了如其他功臣那般的悲剧,逃过了朱元璋的闸刀,寿终正寝!

当然,要明确点,此故事是乃民间野史,而非历史,所以在看的时候需要分别开来!(文:潘悔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