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失败也是一种地方特色

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因为乱世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因为各种机会的骤然出现,使得贫民可以翻身做贵族,昔日的贵族也会成为阶下囚,故事颇多,反转不断。

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处于乱世的时候也不少,其中三国时代和战国时代总是被人们谈论回味。

三国时代可能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流传使得妇孺皆知。而战国时代则是因为思想、文化的以及各式各样的英雄人物爆发式的出现使得大家对这个时代津津乐道。

六国论:失败也是一种地方特色

战国形势图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是战国时代最主要的七个国家,可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后被秦国统一,之后秦国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大一统王朝。以一敌六,固然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逐渐强盛的国力有关系,但是同时也反映出来其他六国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有认为“弊在赂秦”的,有认为变法不彻底的,也有认为对“远交近攻”策略的消极应对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被秦国灭亡的顺序我们一一来看。

韩国。实际上韩国在战国时期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哪怕是燕国也有合纵灭齐的壮举。韩国也只有在韩昭侯和申不害当政的时候,积极变法,但是最后也败于魏军,之后便再也没有掀起什么风浪了。秦国的崛起威胁东方,为了应对危险,韩国做了许多所谓的政治乌龙事件。例如把自己的上党送给赵国,然后引起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展开数年的对峙,之后一战,把强盛的赵国给彻底打趴下,山东最后一个有能力抵抗秦国的国家也完蛋了。还有派当时天下闻名的水工郑国进行疲秦,妄图通过修建水渠把秦国的实力消耗光,然后达到削弱秦国的目的,结果秦国修成郑国渠以后,关中真的成为了沃野千里,实力更加不可动摇了。还有类似很多的政治乌龙事件,最后总结韩国是亡于“术治”。面对外部的危险并不打算从提高自身实力入手,总想着如何让算计敌人,并且把这个作为国家方针,而“术治”的始作俑者就是当时在韩国变法的法家名士——申不害。

六国论:失败也是一种地方特色

秦灭六国顺序


赵国。战国后期可以说是赵国是抵抗秦国的中流砥柱,实际上自从长平一战以后赵国的实力就走下坡路,但是因为赵国与匈奴接壤,常年与匈奴作战,地方苦寒,人民彪悍,所以军队的战斗力非常的高,除过秦国以外,战国的名将就赵国的多例如:廉颇、赵奢、李牧都是当世名将,尚武之风弥漫于全国。但是也就造就了赵国的兵变异常的多,连赵国鼎鼎大名的赵武灵王都死于兵变,君主强势尚可压制那些地方实力派,但是只要君主羸弱,就随时就有被推翻的可能,国家凝聚力差,君主集权差,政治混乱。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二战时期的日本,军人政治,混乱政治,这样的国家不灭亡都说不过去。因此赵国亡于“乱政”。

六国论:失败也是一种地方特色

长平大战示意图


燕国。燕国是战国七雄里面唯一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当时的国姓。燕国存在了七百多年,是战国里面时间最久的。但是,就是这七百年的大国,最后被新兴的秦国给灭亡了。什么原因,迂腐政治。我们有这样的感受,魏国当霸主的时候没有燕国的消息,齐国强大的时候也没有燕国的消息,秦国强大了也几乎没有燕国的消息。好像战国任何的变化和他没有任何关系,其实燕国是瞧不起他们,自己是嫡传的姬姓诸侯国,周天子亲封的,自己的血统是最高贵的,管你秦国魏国都和我比都是贱民。所以他不屑参与争霸,合纵攻齐是因为田氏齐国一个新兴国家竟然敢欺负自己,面子难忍,必须报仇,所以打完齐国燕国就成为了老样子,国家强盛的想法是不存在的。这就好比以前北京市户口的破落户看不起外来的大款一样,面对威胁不做任何准备只是冷笑,等到秦军已经马上到家门口了,才真的慌了,但是并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应对措施,所以买彩票似的派出了荆轲。迂腐之极。

六国论:失败也是一种地方特色

荆轲刺秦王


魏国。魏国是战国最有潜力的国家,地处中原繁华之地,而且战国初期,率先进行了变法,社会发展程度很高,但是魏国最后还是灭亡了,而且是特别窝囊的。被王翦儿子王贲率的五万军队水淹大梁,之后就投降了,让人咂舌。魏国最后逐渐走下坡路的原因是与他流失大量人才有关系的。魏国初期任用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赵仓唐、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所以国家强盛。之后从错失商鞅让秦国强大,错失孙膑使得自己丢失霸主地位,错失名将乐毅,错失纵横家张仪然后让秦国对自己逐步蚕食,之后还有范雎,尉缭子等,战国末期,魏国朝堂几乎无才可用,哪怕是还有一个信陵君却也不用。

六国论:失败也是一种地方特色

魏国失去的人才


失才的原因是不用才,所以就算是抱着天下人才最繁华的大梁,自己的朝堂也没有任何有用的人,可惜、可怜、可悲。失才亡魏。

六国论:失败也是一种地方特色

魏国


楚国。有人说楚国应该是战国末期最后闪光点的一个国家,毕竟在其他国家被秦国一击就下的情况下,楚国还有打败秦军的壮举,因此项燕也被称为名将。

六国论:失败也是一种地方特色

项燕画像


我不同意,楚国等打败秦军是因为偶然,因为秦始皇低估了楚国的实力。作为战国时期国土最广袤的国家,他的战略纵深是其他国家不能比的,秦始皇低估楚国的原因是因为楚国军队的差劲表现,这个也正是楚国的特点——分治。当时的交通、通信异常的落后,如此广袤的国土中央并不能做到有效的管理,最好的做法就是分区,一个士大夫管一片,士大夫自己都有私兵,因此国家外出作战时都不会把自己的精锐派出去,所以楚军战斗力一直很差,但是当真的有亡国之危时,这些人才会真的去拼命,楚王实际上能调动的力量也就是淮河流域自己王族领地的军队,这样的楚国扩张很难,但是被征服也跟难,所以秦国最后派出了倾国之兵去打败楚国,最后把南中国纳入华夏范畴。成也分治,败也分治。

六国论:失败也是一种地方特色


齐国。作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的后裔,虽然是田氏,但是齐人不变,齐国最后竟然不战而降。并且在战国末期,其他五国都感受到了秦国的亡国之危后,尚且能组织合纵联军打败秦军,但是齐国依旧是冷眼看着。距离秦国最远的是他,所以对秦国危险感触最少的也是他,这点和韩国对比明显,韩国因为和秦国接触,所以就算是政治乌龙但是也一直试图削弱秦国。偏暗思想严重,并没有意识到唇亡齿寒。哪怕是最后秦国灭亡了其他国家,才想起来发兵抵御,最后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大战一场,甚至连燕国都比不上。他的地缘优势也最后埋葬了他。


欢迎交流战国看法,能与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