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皇十五子,庶出,为何选为大清皇帝,是母凭子贵还是另有隐情

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月初六丑时,圆明园内传出一阵阵婴儿清脆的哭声,乾隆帝第十五个儿子出生了,取名永琰,这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他是皇十五子,庶出,为何选为大清皇帝,是母凭子贵还是另有隐情

这一年,乾隆皇帝50岁,而他的母亲,就是近期火热几部荧屏的宫斗剧的女主角——令妃,死后追授为孝仪纯皇后。

其实,在后宫佳丽如云、皇子成群的乾隆家族中,永琰并不出众,他出生的时候,乾隆皇帝已经有十四个皇子了。那么,这个在乾隆皇帝十七个儿子当中仅仅排行第十五,庶出,又没什么突出才能的永琰,是怎么得到皇位的呢?故事还得从头讲起。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皇后3位,妃嫔35人,乾隆一生最爱的就是原配富察皇后。乾隆刚刚登基(1736年),他就密定富察皇后所生的长子永琏为皇太子,准备让他未来继承大业。富察皇后是乾隆深爱之人,她的孩子当然被乾隆视若珍宝,永琏既是嫡出,又像乾隆,所以被乾隆密定为皇位继承人。

他是皇十五子,庶出,为何选为大清皇帝,是母凭子贵还是另有隐情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仅仅过了两年,未满10岁的永琏就不幸病世了。

乾隆伤心过后,为了安稳成天流泪的皇后过了几年,他又立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永琮为皇太子。可惜的是,没过多久,2岁的永琮也死了。

两个皇子的相继去世,使乾隆皇帝备受打击,他们的生母富察氏皇后,更是伤心欲绝、随后驾鹤西去,死时年仅37岁。

然而,乾隆皇帝怎么也不会想到,皇后的离去,因处理不当,又让他失去了一位爱子。

他是皇十五子,庶出,为何选为大清皇帝,是母凭子贵还是另有隐情

在皇后大丧期间,当悲伤过度的乾隆皇帝看见那些庶出的儿子们并没有太过悲伤的表情时,乾隆皇帝怒火中烧,他对着庶出的皇长子永璜和三阿哥永璋大吼道:“朕的嫡子全都死了,这回轮到你们做太子!这下,你们高兴了!”

其实,小孩子们哪能理解父皇悲痛的心情,被父亲冤枉臭骂,皇长子永璜是既害怕又委屈,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一年后就病世了。乾隆悔恨不已,但为时已晚,他只能以亲王之礼安葬了长子,以表达自己的悔意。

在选择太子的道路上,乾隆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定律现象:只要他想立谁当太子,这个儿子就肯定会死!在死了两个嫡子,冤枉死自己的皇长子后,乾隆皇帝曾想立之前同样被自己冤枉过的三阿哥。结果,这个念头刚一出来,三阿哥就死了,死的时候年仅26岁;后来,乾隆皇帝又动起了想立皇五子的念头,结果,这个主意还没有酝酿成形,五阿哥也死了,死时年仅25岁;再后来,乾隆皇帝就不敢立太子了。

他是皇十五子,庶出,为何选为大清皇帝,是母凭子贵还是另有隐情

时间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经63岁了。这个垂暮的老者,他要是再不立太子,很有可能会出现皇帝突然走了,却不知谁该继位的尴尬!但是,立谁呢?

如今还活在人世间的儿子,就只剩下六个人了。而在这六个人中,除了年龄太小、过继给兄弟们的皇子,乾隆皇帝可供选择的皇子,也就仅仅三个人而已。分别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

先说永璇,在储君的争夺战中,永璇拥有很大的优势。他在幸存的兄弟中居长,永璇不仅聪明绝顶,而且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绝对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但是,虽然优势明显,但是永璇的缺点也同样惊人,此人一副“公子哥”的派头,天天不务正业,也不喜欢上班,就喜欢在家里啃老。

第二个无能的对手,就是皇十一子永瑆。简直就是一个大艺术家,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除了拥有无可比拟的才能和天赋外,永瑆还有一些“怪癖”,就是所谓的“精神分裂症”,尽干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有一天,永瑆的家里死了一匹马,死活不让别人把马拉出去埋了,要自己吃它。吃不了臭了也不扔掉。

可见,永琰之所以能够胜出,完全是造化弄人的结果,按照现在的话说:不是自己太厉害,而是对手们太无能。

乾隆在自己的儿子中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十没大缺点的五阿哥永琰做太子。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乾隆皇帝立十五子14岁的永琰为太子。

他是皇十五子,庶出,为何选为大清皇帝,是母凭子贵还是另有隐情

1795年,乾隆帝在他执政满60年时,在紫禁城养心殿内的勤政殿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正式册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定于第二年的元旦举行禅位大典,改年号嘉庆。

就这样,37岁的嘉庆帝成为大清第七代君主。他在位25年,1820年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终年61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