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宁死不降,被斩首时喊出8个字,刽子手跪地磕头,洒泪挥刀


此人宁死不降,被斩首时喊出8个字,刽子手跪地磕头,洒泪挥刀

历史风云更迭,无数人在历史的长河上也成为了识时务者的“俊杰”,但总有少部分人,却是忠心不二,铁骨铮铮,宁死不屈的主儿。比如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同样,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英雄,和文天祥一样富有民族气节,宁死不肯投降,那就是人们誉为“明末文天祥”的左懋第

此人宁死不降,被斩首时喊出8个字,刽子手跪地磕头,洒泪挥刀

左懋第,明代山东莱阳县人,年少饱读诗书,虽为书生,亦胸怀苍生,年仅11岁的时候,读到大奸臣魏忠贤授意党羽意在诬陷打击东林党人而编纂的《三朝会典》时,极为愤恨,怒斥“变化是非,颠倒贤佞”,并指着编纂者痛骂“此皆邪佞之人”。

此人宁死不降,被斩首时喊出8个字,刽子手跪地磕头,洒泪挥刀

到了崇祯二年(1629),白莲教五千教徒在董大成的煽动下,把莱阳县城重重包围了起来。当时形势危急,而县衙组织不力,老百姓哭的哭,跑的跑,只有少数勇敢的民众自发组织登上城楼防御。时年28岁的左懋第,虽为一介书生,但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虽然不懂如何开炮,依然坚决冲到城墙上,自告奋勇开炮轰击敌人。没想到第一次开炮,炮弹还没打出去就爆炸了,差点把自己炸死。但左懋第并没有退缩,简单包扎后再次装弹轰击,白莲教的教徒们一看这墙头大炮活力还这么猛烈,势头不太对,就纷纷逃离了。

此人宁死不降,被斩首时喊出8个字,刽子手跪地磕头,洒泪挥刀

左懋第的英勇事迹很快就传遍了胶东士林,一战而成名,这位看似文弱的书生大义凛然,不惧生死的精神备受人们夸奖。这次战斗对左懋第的一生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二年,左懋第乡试考中亚元(第二名),一年后高中进士。

此人宁死不降,被斩首时喊出8个字,刽子手跪地磕头,洒泪挥刀

崇祯四年(1631),左懋第出任陕西韩城县令,这是一个饱受贼寇侵扰的地方,短短几年,左懋第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先行剿匪御寇,之后全力救灾,他说“民不安其生,吏难尽其职。”,以拯救饥民为己任,把百姓疾苦放在第一位,从而化解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危机,是难得的好官、清官。他也因此备受崇祯皇帝的赏识。但没过多久,崇祯皇帝被逼上吊自杀,明朝也从此灭亡。但左懋第为国为民之心依旧。于是,他入仕由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的南明政权,担任兵部右侍郎兼御史。

清军入关之后,南明政权为求偏安,准备向入关的清廷割地求和。左懋第反对议和,力主对抗清廷。但南明政府一心只求议和,甚至派左懋第也北上担任议和大臣。

此人宁死不降,被斩首时喊出8个字,刽子手跪地磕头,洒泪挥刀

左懋第知道此行与虎谋皮,凶多吉少,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北上的路途。果然不出其所料,清廷根本就没把南明朝廷放在眼里,而其他同僚悉数为清廷所收买。清廷不断威逼利诱左懋第,但无论是高官侯爵还是美女钱财,左懋第均不为所动,并怒斥清廷的丑恶嘴脸。期间清廷派了洪承畴、李建泰,甚至是已投清廷的堂兄左懋泰来劝降,均被左懋第骂得狗血喷头,羞愧而退。

此人宁死不降,被斩首时喊出8个字,刽子手跪地磕头,洒泪挥刀

多尔衮见多次劝降不成,终于起了杀心。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二十日,左懋第被押往菜市口行刑。刑场之上,多尔衮还多次企图劝降,均被左懋第严词拒绝。左懋第面无惧色,昂首阔步来到菜市口,南向两拜,北向两拜,然后端坐受刑。当时执行的刽子手见状,忍不住扑通一声下跪在左懋第面前,并磕了三个头,然后含着热泪拿起了屠刀。就在刽子手举起屠刀之前,左懋第高呼:“宁为南鬼,不做北王。”当时围观的老百姓们闻之泪流不止,奔走相告,为其送行者不可胜计。

此人宁死不降,被斩首时喊出8个字,刽子手跪地磕头,洒泪挥刀

左懋第从容就义之时年仅四十五岁。不久人们在他被关押的牢房里还发现了一首绝命诗:“峡坼巢封归路回,片云南下意如何?寸丹冷魄消磨尽,荡作寒烟总不磨!”他那尽忠报国、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恰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所为,其所作所为备受后人敬仰,不愧“明末文天祥”的称号。

对于左懋第其人,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