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南宋最后的气节,负帝投海、宁死不降、坠海溺亡的宋末三杰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也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所以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这种情况到了南宋也没有改变。面对着、西夏、金、辽、蒙古人铁蹄的轮番蹂躏,只有不停地割地赔款,忍气吞声。难道所有人就甘愿苟且偷生吗?没有,还是有一大批文臣武将在积极的做抗争的,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介绍的

“宋末三杰”

他们就是: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


宋朝:南宋最后的气节,负帝投海、宁死不降、坠海溺亡的宋末三杰

陆秀夫(负帝投海)

陆秀夫(1236-1279),汉族,字君实,又字宴翁,别号东江,南宋宝佑进士,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官至左丞相。乃是南宋抗元名臣。咸淳十年,元军向南宋发起了总攻后,元军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元军继续南下,临安失守后陆秀夫等人退守福州,与张世杰等大臣推举益王赵昰为帝。重新建立南宋朝廷,不久元兵攻入福建,陆秀夫、张世杰等人与宋端宗(赵昰)退守广东,不过很快广州也投降了元廷,宋廷君臣只得迁至井澳(今广东中山县南大横琴岛下),而元军也是紧追不舍,并没有打算放过宋朝剩下的这些大臣。

宋朝:南宋最后的气节,负帝投海、宁死不降、坠海溺亡的宋末三杰

景炎三年(1278),赵昰死后,已经深感绝望的很多大臣都想解散离开,但是心怀忠义的陆秀夫为了鼓励群臣不能放弃复国希望,再立年幼仅仅八岁的卫王赵昺为帝,即为宋怀宗。而朝廷也再次退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但是这样的局面没有持续太久,祥兴二年(1279年),元朝派遣张弘范进攻崖山,。陆秀夫此时也是带着年幼的少帝奋力抵抗,可惜的是还是无力改变失败的局面,最后直到他们在海上再也无路可退时,陆秀夫只能以“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为由,毅然背着皇帝跳海而死。实乃是有节烈之气的壮举,值得流芳百世。

宋朝:南宋最后的气节,负帝投海、宁死不降、坠海溺亡的宋末三杰

文天祥(宁死不降)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汉族。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人。他20岁考上进士第一名,不过进去官场后,不畏权贵正直不屈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37岁曾得罪贾似道被罢官。不过元朝开始全面进攻南宋,解官在家的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而文天祥也没有忘记自己忠于国家的责任,率军北上勤王。不过元朝的铁蹄太过凶猛,很快元军就攻入了常州,占领了独松关。

宋朝:南宋最后的气节,负帝投海、宁死不降、坠海溺亡的宋末三杰

文天祥只得弃守平江,退守余杭。宋恭帝投降元后,益王赵昰为帝,朝廷派遣文天祥作为使臣到元军中讲和谈判,不过南宋与元朝并没有谈到一块去,而文天祥也被元廷扣押,但是被文天祥逃掉了,继续在江西等地抗元。转战多地,最终也没能逃掉被俘的命运,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元朝多次进行劝降,就连忽必烈也亲自劝降,但是都被文天祥严辞的拒绝了。最终元朝也只得下令处死他。就在慷慨赴死时也没忘记自己的国家,文天祥还是面南而拜,从容赴死。只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供人怀念。

宋朝:南宋最后的气节,负帝投海、宁死不降、坠海溺亡的宋末三杰

张世杰(坠海溺亡)

张世杰(?-1279),相比于前两位,可能对他了解的人不是特别多,其实比起前面两位,张世杰的官职更高,责任也更大。他曾任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著名的元朝大将张弘范、张柔都跟张世杰是一个家族的亲戚,生于范阳,后来因为张世杰的父亲因犯金国法律而逃到宋地。早年张世杰犯了罪,跑到另外一个地方,隐姓埋名起来,但是,是金子就会发光,因为比较有才能,所以被人推荐给吕文德。从此,张世杰就跟着吕文德抗元,保鄂州,守临安。

宋朝:南宋最后的气节,负帝投海、宁死不降、坠海溺亡的宋末三杰

德佑二年(1276年),临安沦陷时,太皇太后带着5岁的宋恭帝投降,张世杰与陆秀夫只能带着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卫王赵昺)出逃。在转战福建、广东之时。张世杰多次指挥宋军抵御元朝军队的猛攻,退守崖山后被封为太傅。不过元军势大,很快就攻到崖山。听闻陆秀夫早已背负8岁的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知道后哭曰:“吾先立一君,不想身亡;复立一君,此君亦亡,这可如何是好?”说完,他便投海自尽了。

宋末三杰,都是民族英雄,是南宋朝廷最后,虽然依旧改变不了大宋被灭亡的命运。但是他们的行为会被历史铭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