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子以令不臣”,并不是曹操原创,他们也想这么干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崇尚“君权神授”的观点。“天子”是国家一切事物的最高领导者。但是当大权旁落的时候,那就是“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人人可以在天子身上踩一下。东汉末年的纷乱局面正是如此。我们都熟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曹操也说;“若没有孤,这世上不知几人称帝几人成王。”实际上当时很多军阀都有把天子攥在手里的想法,但只有曹操成功了。

从时间上看,最先明确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观点的是袁绍的谋士沮授。沮授在公元191年就为袁绍制定了长期的发展目标。先向东拿下青州,在讨伐黑山盘踞的山贼张燕,向北征讨公孙渊,结好北面的匈奴和西方的羌戎,稳定黄河以北的局势,在迎大驾于西京,把天子抢过来这样就可以号令天下,以讨未复。而袁绍好像只认真对待了前半段,只对夺取青并幽冀四州感兴趣。袁绍不是不想采纳“挟天子”的对策,只是因为现在的天子汉献帝是董卓所里,袁绍还以此为契机起兵伐董卓,而现在又要去迎奉这个曾经反对过得天子,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于是袁绍想了别的方法,他和冀州牧韩馥图谋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希望能用这个方法来号令诸侯,只是因为刘虞“不敢受”而作罢。

“奉天子以令不臣”,并不是曹操原创,他们也想这么干


袁绍的谋士郭图、淳于琼也曾对袁绍说,现在汉室虽然衰微,但汉献帝还是代表着汉室。这个天子现在就是个废物啊,把他弄到这来,是朝拜你还是朝拜他,有事了是请示你还是请示他?以后有事听他的显得你特别没用,不听他的,他毕竟还是天子又不太好,这就是个烫手山芋啊。

那么迎奉天子真的像郭图等人所说,做起事来很麻烦吗?看看董卓时怎么做的。董卓立了汉献帝,自封国相,称赞不名,剑履上殿,这是开国功臣才有的荣誉。又把自己的弟弟、外甥、甚至自己的母亲,自己的所有心腹都封官进侯根本不把天子当回事。董卓死后,部下李傕、郭汜更是想干什么干什么,直接把宫殿烧了,把天子搬去军营住。天子不过是摆设罢了。

“奉天子以令不臣”,并不是曹操原创,他们也想这么干


对于想取代汉朝的野心家来说,天子就是自找的紧箍咒,无法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反而处处受牵制。袁绍对汉室当然谈不上忠诚,当他看见曹操利用天子取得了河南大片土地才开始眼红,让曹操把天子送过来,曹操又不傻,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官渡之战。

孙策也曾经想“挟天子”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阵的时候,孙策很不安分,想袭击许都抢天子。曹操说孙策是疯狗。为了稳定孙策,曹操把从弟曹仁的女儿许配给孙策的弟弟孙匡,又让儿子曹彰娶了孙贲的女儿;并以礼征召孙权、孙翊。但是都没有阻止孙策的野心,可惜孙策被偷袭打猎的时候被杀。

“奉天子以令不臣”,并不是曹操原创,他们也想这么干


曹操在东汉末年的军阀里是最有雄心和眼观的。他图谋“挟天子”虽然晚于袁绍、董卓,但是把这项工作做的和扎实。当时谋士毛蚧对他说,天下大乱的情况下,需要有一个局雄才大略的人来收拾局面。举眼望去,袁绍、刘表虽然实力强大,却目光短浅,成不了气候。要成就霸业,需要正义和实力,因此,应当奉天子,修耕织,蓄军资。这就是曹操所谓的“奉天子以令不臣”。这样的说法正符合一贯自诩正义的曹操。于是曹操在公元196年把困于洛阳,衣食都没有着落的汉献帝接到了许县,毫不犹豫的接下了“烫手的山芋”。

曹操是一位站在高处看世界、具有坚强意志和冷静头脑的智慧型人物。他依靠“天子”的优越政治地位,占据正义的高点,招揽了一大批人才,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把“烫手的山芋”变成了孙猴子手里的“金箍棒”可以随他的新意任意变化使用。就当是而言,“挟天子”应该是曹操唯一能做的,也是最积极、最富成功意义的选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