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來了,南充人快來領取這一份過節指南

“鬼節”來了,南充人快來領取這一份過節指南

明日8月25日,七月十五,中元節。按照大部分地區來說,中元節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但部分地區在七月十四,也就是今天。

中國傳統有“三元”,分別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同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在街邊巷口祭祀、燒蠟燭冥物來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孝心的習俗。

中元節傳說:

相傳這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被放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

人們紛紛在中元節這天,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佈施活動,以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區在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

中元節習俗:

1.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

2.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與祈禱。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

“鬼節”來了,南充人快來領取這一份過節指南

3.麵塑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麵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麵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

4.吃鴨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魂靈”。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在江蘇省部分地區,很多人還會在中元節當天吃扁食(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節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捲的食物。

文明祭祀:

在我們南充,中元節這天我們一般要焚燒香蠟、紙錢、冥幣等祭祀品,但是焚燒香燭紙錢對市容環境和空氣質量均有不小影響,也在節後給環境工作人員帶來了在負擔。所以小編也在這裡倡導大家文明祭祀。

“鬼節”來了,南充人快來領取這一份過節指南

1.燒紙自帶鐵桶

如需燒紙,最好能自帶鐵桶,在桶內燒紙可有效控制火星蔓延。

2.燒紙前清理好周圍可燃物

燒紙前應儘量清理乾淨燃燒點周圍的枯枝落葉等可燃物,不要在草地上燒紙,事先圈定好阻燃圍欄。

3.燒好紙掩埋灰燼

祭祀完後,不要慌著離開。待灰燼燃盡後掩埋,防止死灰復燃。

4.避開草坪 儘量選擇水泥地

保護自然,愛惜草坪。燃燒對這些草坪造成的傷害可以說是毀滅性的。

科技日趨昌明的今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相信中元節有鬼魂。但中元節仍有其存在的意義,其間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中孝道思想,也寄託著人們對亡故之人的思念,更是傳遞著人們祈求未來生活美好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