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来了,南充人快来领取这一份过节指南

“鬼节”来了,南充人快来领取这一份过节指南

明日8月25日,七月十五,中元节。按照大部分地区来说,中元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但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也就是今天。

中国传统有“三元”,分别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地官节或斋孤,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同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在街边巷口祭祀、烧蜡烛冥物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孝心的习俗。

中元节传说:

相传这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被放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

人们纷纷在中元节这天,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

中元节习俗:

1.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鬼节”来了,南充人快来领取这一份过节指南

3.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4.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在江苏省部分地区,很多人还会在中元节当天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文明祭祀:

在我们南充,中元节这天我们一般要焚烧香蜡、纸钱、冥币等祭祀品,但是焚烧香烛纸钱对市容环境和空气质量均有不小影响,也在节后给环境工作人员带来了在负担。所以小编也在这里倡导大家文明祭祀。

“鬼节”来了,南充人快来领取这一份过节指南

1.烧纸自带铁桶

如需烧纸,最好能自带铁桶,在桶内烧纸可有效控制火星蔓延。

2.烧纸前清理好周围可燃物

烧纸前应尽量清理干净燃烧点周围的枯枝落叶等可燃物,不要在草地上烧纸,事先圈定好阻燃围栏。

3.烧好纸掩埋灰烬

祭祀完后,不要慌着离开。待灰烬燃尽后掩埋,防止死灰复燃。

4.避开草坪 尽量选择水泥地

保护自然,爱惜草坪。燃烧对这些草坪造成的伤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科技日趋昌明的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中元节有鬼魂。但中元节仍有其存在的意义,其间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思想,也寄托着人们对亡故之人的思念,更是传递着人们祈求未来生活美好的心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