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今天農曆七月十五 “中元節” “孟蘭節” “鬼節”你知道多少

今天農曆七月十五 “中元節” “孟蘭節” “鬼節”你知道多少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節”,現民間俗稱為“鬼節”。七月十五的複雜履歷導致它的文化內涵比別的節日更加豐富。

七月十五悼亡節是怎樣形成的,歷來眾說紛紜,影響最大的道教起源說、佛教起源說、傳統秋祭起源說。

聲勢最強的是道教起源說。以前民間把七月十五叫做“鬼節”,解放後通常叫中元節。中元是道教的概念,道教有三位一體的天神崇拜:天官、地官、水官,三位主宰人間禍福的大神。

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個月圓之夜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誕辰。天官在正月十五為人賜福,地官在七月十五為人赦罪,水官在十月十五為人解厄。

今天農曆七月十五 “中元節” “孟蘭節” “鬼節”你知道多少

佛教起源說的故事性最強。佛教經文《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祖的大弟子目犍連(中國人常叫他目連)見到母親在阿鼻地域中受罪,形銷骨立,於是以缽盛飯菜送給母親,母親抓飯要往嘴裡送,飯一到手就變成炭火。

目連向佛祖祈求救母的辦法。佛陀說,你的母親生時謗佛謗僧,不信因果正法,所以受此餓鬼之苦。要在七月十五日拿百味珍餚、鮮果供養十方僧眾,通過大家的法力使她得到超度。

為什麼是七月十五呢?佛教中,農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日是神職人員的安居月,大家關在寺廟中修行,到七月十五日結束,等於放假了。七月十五叫“僧眾自恣日”,也叫“佛歡喜日”。目連在這天供養僧眾,解救了母親。

他為此感謝佛祖,還說應該讓天下佛徒都可通過這種方式解救七世父母,佛祖同意了。這就是“盂蘭盆節”的由來。盂蘭是梵文,漢譯為“倒懸”,形容餓鬼之苦,如人倒懸。唯有以盆盛食品齋僧,才能解除倒懸之苦。

今天農曆七月十五 “中元節” “孟蘭節” “鬼節”你知道多少

兩種來源說的對悼亡節日源起的解說和其中的邏輯關係高度相似。到底是誰克隆了誰,一直有爭議,到現在也沒爭出結論,但是為第三種說法,也就是傳統秋祭起源說提供了佐證。

早在先秦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有孟秋七月的祭祀活動,迎接秋神的降臨。祭神之後就要祭祖。珍貴的時鮮食品奉獻給神明和祖先,叫做薦新或秋嘗。

中國傳統認為,四季各有神明主宰,主宰秋季的白帝,既是掌管收穫之神,也是掌管刑殺之神,是中國的死神。古代中國處理死刑犯都是放在立秋後,叫秋後問斬。

秋祭的日期過去是隨意的,立秋以後任何時間都行,到了南朝,定下七月十五為祭祖的日子。總之,七月十五的直接淵源是先秦時節的秋祭。

今天農曆七月十五 “中元節” “孟蘭節” “鬼節”你知道多少

好了現在大家點擊頭像旁邊的——關注,瞭解更多。

轉發快樂也是一種美德。(大家有不用意見的也可以在下方留言)

文章來自網絡,有問題聯繫本作者。(你們留言想看的,就是我下次要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