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民間把農曆七月中稱爲「鬼節」?

又到農曆七月半,也就是中國民間傳統的“鬼節”,其實原本農曆七月十五是祭祀地官的節日,道教和民間把這天稱為中元節。對於鬼節的的傳統傳說,在民間有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開”的說法,到了農曆七月十四午夜就是“鬼門大開”的時候(所以在南方,尤其是廣東、廣西兩廣地區都把七月十四稱為鬼節),此後直到農曆七月三十鬼門才慢慢地關上。農曆七月半不僅僅是道教傳統的中元節,還是佛教的盂蘭盆節,中元節和盂蘭盆節都差不多,都是“感恩”先人在生前對後輩的養育之恩。

為何民間把農曆七月中稱為“鬼節”?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傳說起源於佛教盂蘭盆會佈施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道、釋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地官,儒家祭祀祖先等活動及各地民間教派結合,構成華人或者說是漢字傳統文化圈裡的一系列活動。佛教徒在佛歡喜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所以在後來這天就有了盂蘭盆節的名稱。在道教中元節這一天,是傳統的地官誕,是地官赦罪的日子,所以在很多地方都有祭祖的習俗,同時祈求地官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自家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野鬼。道教為祖先以及亡魂野鬼祈求赦罪與佛教作功德令累世祖先解脫的儀式目的相似,且同樣符合東亞地區奉行的傳統孝道,於是道、佛兩家的習俗在民間被結合起來。

為何民間把農曆七月中稱為“鬼節”?

由於在傳統上道教地官赦罪日同時也是祭祀一切亡靈的日子,佛教盂蘭盆法會中的佈施眾僧又演變成超度亡魂野鬼的儀式,所以後來就有了民間相傳那一天地府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被釋放出來,由冥界神仙面燃大士普渡真君(就是民間傳說主宰諸鬼的鬼王)管理。有後人、子孫等晚輩祭祀的鬼魂會回到家中神主牌去接受香火的供養,無主的孤魂野鬼就會四處徘徊尋找食物。基於人溺己溺、人飢己飢、惠及眾鬼的思想,人們紛紛在農曆七月,舉行佈施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眾生的活動,以超渡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者祈求鬼魂去除疫病與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在中元節這一天會有普渡眾生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在民間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同時結合道教、佛教思想和儀式,又被稱為中元建醮、中元法會、盂蘭盛會、盂蘭勝會等,同時又被列為國家級民俗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何民間把農曆七月中稱為“鬼節”?

七月十四祭祀方法: 拜門口 七月初一,“鬼門”一開,所有獲准可以返回陽間探親的孤野鬼,將會自陰間一擁而出,四出搶食供品。因此,在鬼月的第一天下午,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前擺供祭祀,稱之為“拜門口”。由於只是讓途經的好兄弟小歇吃食,祈別入求它們屋侵擾家人,所以不用提供太過豐盛的供品。現時高樓大廈較多,“拜門口”也演變為在街上拜祭,稱之為“拜街”了。通常只需做到下列的幾件事即可。 1. 供拜豆腐、芽菜、龍眼、糖果、白飯。 2. 在白飯上插上一柱香,並讓好兄弟們享用後繼續上路。 3. 焚燒一些金銀衣紙及經文。其實中元節只是一個祭祀的節日,只要平常不做壞事,就不怕有“鬼”找上,鬼王面燃大士普渡真君也會監視著,不會讓孤魂野鬼隨意傷害人。

為何民間把農曆七月中稱為“鬼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