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中也有十大失误之处,你可知道?

轮回千载时光去,历史长歌代相传,大家好我是轮回千百。

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中也有十大失误之处,你可知道?

中国三国时期,英雄豪杰辈出,蜀国的建立者刘备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一个编草席的渐渐地成为了三分天下的霸主。要说刘备之所以能成霸业,与其手下的人才密不可分,武将中有五虎上将,而文臣中就以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为代表,诸葛亮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计谋超群,但就是这么一个拥有旷世奇才的庞大势力,却是三国中覆灭最早的国家,究其缘由,在小编看来,这和诸葛亮一生中的几大失误之举有关,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失误一:《隆中对》失策之处

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中也有十大失误之处,你可知道?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当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未出山就对天下大势进行了分析说道,孙权据江东已历三世,只可联盟,不可图伐江东,这就导致了后面,诸葛亮对江东的一再忍让,使得江东得寸进尺,蜀国军队部下失和,军心涣散,此乃失误一也。

失误二:急于求成,六出祁山

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中也有十大失误之处,你可知道?

诸葛亮受刘备托孤之重任,主政期间为了报效刘备,完成先主的志愿,不顾国力和民力,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由于敌我双方力量悬殊,无法收复中原,反而令国家伤及根基,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失误二也。

失误三:错用马谡失街亭

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中也有十大失误之处,你可知道?

《三国演义》中,马谡自幼饱读天下兵书,熟诸精妙兵法,可谓才华横溢,决非无能之辈。当初孔明平定南方部落的叛乱,采纳了马谡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点为上,兵战为下"此妙计,才有了孔明"火烧藤甲七擒孟获"的历史壮举。客观的说,这是马谡在《三国演义》中最出彩的一次。但是,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马谡生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久居军营,有一些个人见解也属正常;再说,这些话未必就马谡知道,只是其他人没有机会接近诸葛亮而已。在马谡一人这方面,我倒觉得刘备有先见之明,也是难得的"料事如神"啊!早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玄德公对孔明说过:"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说:"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玄德说:"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马谡的刚愎自用、狂妄自大,只是失街亭的一个表面原因,究其深层次的败因,料事如神的孔明难辞其咎。诸葛亮的一生,以谨慎从事,鞠躬尽瘁,但识人不深、用人不当,错把马谡当将才用,是其一生中难以抹去的败笔,此乃失误三也。

失误四:华容道放虎归山

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中也有十大失误之处,你可知道?

《三国演绎》第五十回中,"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诸葛亮明知关云长会放曹操,但还是这样做了,也有自己的考虑,诸葛亮的考虑有这两个方面:第一,擒住曹孟德,统一的北方又会四分五裂,届时,各路诸侯的联合起来,向刘备问罪,玄德命休已!就算是一路诸侯,当时的刘备的力量也难以抗拒!看似孔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第二,江东的孙权不可小觑。如果刘备杀了曹操,孙权出师问罪有名,当时的刘备还不足以抵抗孙仲谋,加上天下之人都会转向孙权,刘备肩上的压力太大,而刘备又是一个胆小怕事爱哭的人,孔明只好放走孟德,先发展自身,待时机成熟,翅膀硬了,再与之纷争天下。但是是孔明的卓远见识和深谋远虑,最终还是没有改变历史。此乃失误四也。

失误五:不直言刘备过失,缺乏果断

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中也有十大失误之处,你可知道?

刘备要为关羽张飞报仇,诸葛亮当时就应该把刘备劝住。魏征敢冒死直谏唐太宗,以诸葛亮当时对蜀国的重要性刘备还不会杀他了,为什麽他劝不住刘备,结果白白损失了七十万人。刘备是君主,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他没有劝住刘备不要攻打吴国也就罢了,可马谡呢?刘备明明在临死前说过,马谡不堪大用,诸葛亮自己也知道马谡多是纸上谈兵,被马谡一番跪着哭求,还是让他去守街亭。此乃失误五也。

失误六:死前托付选错人

诸葛亮将自己的继承人定为只懂打仗的姜维。费炜等只是过渡人物。致使姜维执政后,不顾人民幸福和国力强弱,强行九伐中原而血本无归,加速蜀国亡国的痛苦局面。此乃失误六也。

失误七:愚钝尽忠,扶持后主刘禅

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中也有十大失误之处,你可知道?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愚忠之人都没有好下场,如岳飞效忠宋王朝,命损风波亭;宋江受朝廷招安,送了108好汉的性命;屈原投江,表示了他作为楚国大夫对楚国的无限忠诚。

如果说诸葛亮辅助刘备是忠贞的话,辅助一个平庸的阿斗就是愚忠了。因为以他对后主的了解,根本就知道是一个扶不起的主儿。依我之见,还不如取而代之阿斗,自己做蜀国君主,以诸葛亮的雄才伟略,统一中国岂不是信手拈来。诸葛亮在祁山大捷,正要乘胜追击的时候,由于后主听信谗言,下诏要诸葛亮班师回朝。众将都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诸葛亮不必理会后主所谓的旨意。但是,诸葛亮就是一个愚忠的典范,他不会功高欺主。如果此时的诸葛亮能放下他所谓的士大夫"仁、义、礼、智、信",推翻北方的魏国,打败东边的东吴,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吗?他之所以没有这么做,都是他的愚忠作祟,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此乃失误七也。

失误八:事必躬亲,不懂管理

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中也有十大失误之处,你可知道?

诸葛亮虽然惊才绝艳,但绝对是管理上的白痴。他事必躬亲,什麽事都揽在自己身上,不但使刘禅无事可做,更让下面的的人对他产生依赖而自身却得不到锻炼。他也根本没有建立起好的人才机制培养下一代人才,就武将来说每次都让五虎上将奔东跑西,活活累死,结果他自己也是累死的,刘备是请他来当蜀相的,而不是要找一个任劳任怨的匹夫。关羽张飞死了,就关兴张苞上,好在他们是武将之后,还能用的上,关兴张苞一挂,基本上就没什没人了。最怨的是马谡,诸葛亮知道他没有实际作战经验,而且人有些浮躁,那为什麽不早些让他参与一些小的战斗,让他发现自己的缺陷并逐步成长起来呢?诸葛亮不让他有任何参与实战的机会表面上是保护他(马谡心高气傲),实际上却是害了他,一让他去街亭,就遭遇惨败。不止武将,文官也是一样。如果诸葛亮能把事情下放给下面的人做,自己在旁边进行调控指导,然下面的人都成长起来,或许结局就不会是那样了。

失误九:守成老旧,人才青黄不接

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中也有十大失误之处,你可知道?

先主刘备死后,诸葛亮没有培养新的人才。致使老将死后,造成人才青黄不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可悲局面,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失误十:最大的失误,辅佐错了君主

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中也有十大失误之处,你可知道?

刘备在三国中大家的认知应该认为其为明主,英雄,实则不然。我们先先听听刘备的对手曹操, 蔡瑁和吕布对刘备的评价。操曰: "沛郡小辈, 妄称 '皇叔', 全无信义, 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也"; 瑁曰: "刘备先从吕布, 后事曹操, 近投袁绍, 皆不克终, 足见其为人"; 布大骂曰: "是儿最无信者"。

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中也有十大失误之处,你可知道?

话说刘备有三大必杀技,一哭二奸三假,一哭大家都知道,哭的孔明出山,哭来了荆州;二奸,《三国演义》在第二十回中,刘备的奸诈的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刘备受到吕布的攻击, 投靠曹操,怕人家瞧出他胸怀大志,假装在后花园养花,有一次曹操请刘备喝酒,问及天下英雄,刘备举出了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益州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辈,曹孟德一一驳回。玄德此时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哎,好一个"圣人迅雷风烈必变",把自己的胆小掩盖得天衣无缝,好不虚伪。

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中也有十大失误之处,你可知道?

三假(注:假仁义)《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中有记载:益州的刘璋受到张鲁的进攻, 请刘备进川帮助对付张鲁, 哪知引狼入室, 玄德公干脆夺了刘璋的全部基业, 把 "宗亲" 刘璋发配到荆州。刘备刚进川时,谋臣武将们都劝刘备除掉刘璋, 刘备坚决不干, 美其名曰刘璋是他的宗亲, 怎么忍心杀刘璋。后来在宴会上庞统等不听刘备的命令, 硬是想杀掉刘璋, 这刘备立马露出了他的狐狸尾巴,原话是这样的(刘备说): "季玉是吾同宗,诚心待吾;更兼吾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公此谋,虽霸者亦不为也。"庞统估计到死都不知道, 刘备不是不想杀掉刘璋, 而是时机未到, 杀刘璋后恐失去人心, 难以立足。 可谓"深谋远虑"。

小编认为在三国的人物中,真正的奸雄不是曹操,而是刘备。如果孔明先生要辅佐,应选曹操而非刘玄德,正所谓一步错,步步皆错,所以孔明先生实则是被刘备欺骗了,选错了主公,很难挽回的了。此乃最大之失误也。

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中也有十大失误之处,你可知道?

最后用杜甫的一首诗总结一下: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总结:这是小编自己的一些见解,各位你们怎么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