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物產知多少:首種花生和生薑,居功寧陽齊家莊!

寧陽物產知多少:首種花生和生薑,居功寧陽齊家莊!

“士君子雖極淵博必歷相山川以考其風土之殊、物產之異、事蹟之煩以辨物,宜廣聞見,晰貞淫證得失也。矧[shěn,況且]身宰一邑,而不能取境內山川風物事蹟之盛宏為論說,抑陋甚矣。”這是康熙年間寧陽縣知事(知縣)劉興漢在《寧陽縣誌》初修原序中說的一段話。意思是說:讀書人即使(知識)極為淵博,也必須要考察當地風土之特殊、物產之異樣、事蹟之繁多來辨別事物,應當廣聞博見,明晰好壞以證得失。況且身為地方官,卻不能就境內山川風物事蹟之博大說點什麼,也太孤陋寡聞了。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只地方官,作為一個長期生活長在某個地方的普通百姓,也很有必要對當地的山川風物和事蹟有所瞭解。

寧陽曆史悠久,山川、風物、地理,歷史文物古蹟、文化故事等十分豐富,值得考察記述的地方很多。近兩個月時間,本人對寧陽境內古八景作了考察,結合縣誌等文獻資料,對其歷史淵源、文人詩文描寫極其現狀,作了粗略的蒐集整理,對寧陽古八景有了一定了解。

今天這篇文說說寧陽的物產

自古以來,物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需,對於人們的生活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任何時代都是不能忽視的。人們總是在利用大自然提供的物產的同時,通過不斷改造大自然,培育改良、引進新品種,提質增量,以滿足人們的生活和生產需要。寧陽本土物產歷來不是十分豐富,雖然有穀類、蔬類,枲[xǐ](麻類)類、果類、木類、花類、草類、藥類、禽類、獸類、鱗類、介類、貨類等十三大類,具體有上百種(據《寧陽縣誌》)。但大約以菽(豆類)、粟(穀子,去皮後叫小米)為主,這也是民間最重要的衣食來源,因此一般情況下,各家各戶雖然稍有存糧,但並不十分充裕,遇到婚喪嫁娶這樣的大事,花費較多,往往還是要依賴家裡存有的一點糧食,因此生計大多拮据。

歷史上,寧陽人曾從外地引進一些農產品種,比如萵苣、西瓜、番薯、菸草(本名淡巴菰)、棉花(本名吉貝),來自國外;梅、蘭花、杜鵑花、烏桕、枇杷、落花生(也叫長生果)、姜,都是從我國南方(指江南地區)引種來的。簡單介紹幾種:

寧陽物產知多少:首種花生和生薑,居功寧陽齊家莊!

棉花

棉花,本名吉貝,最初由外洋(國外)傳入中國,後來縣內到處都有種植,可並不多。

番薯,土名芋頭,又叫地瓜,分紫、紅、白三種。相傳明初從小呂宋(即菲律賓群島中的呂宋島)傳入中國,古城番薯,清代乾隆十七年,本縣奉上級文件之命勸農人種植,後來,境內到處都有種植。

菸草,一作菸,本名淡巴菰,產自外洋,明時由呂宋傳入中國,後來到處都有種植。

梅、蘭花、杜鵑花,三物原產自南方,清代末有人移植於本縣境內。

寧陽物產知多少:首種花生和生薑,居功寧陽齊家莊!

枇杷

烏桕、枇杷,二木原產自南方,清代末有人移植於本縣境內。

落花生,土名長生果,本來產自南方,明代嘉慶初年,寧陽縣磁窯鎮齊家莊人齊鎮清試種成功。從此落花生生長繁殖很快很多,後來連阡接陌,遍佈各地,到處都有種植,幾乎與菽、粟無異。

寧陽物產知多少:首種花生和生薑,居功寧陽齊家莊!

花生

寧陽物產知多少:首種花生和生薑,居功寧陽齊家莊!

生薑

,本產自南方,清代後期,本縣齊家莊人監生齊沐清開始種植,比別的蔬菜獲利翻倍,但種植不多。那時候人們都以為種姜能獲利百倍,都紛紛種起姜來,種姜的人是不少,但最後得不償費者十之四五,就是說,幾乎有一半的人種姜賠本。這主要是因為本地土壤條件不能很好地適合姜的生長,加上人們不懂種姜技術,所以種姜獲利不大。清末以後,寧陽東鄉種姜培壅得法,大獲其利,種植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本來產自南方的姜,一直以來都是由浙江省青口販運到北方,後來南方的姜就不再能販運到北方了,各個鄰縣都吃上了寧陽人種植的姜。直到現在,寧陽縣東部種植的姜量大質好,遠近聞名,每年都有很多生薑銷往各地。

[參考文獻:寧陽縣誌;文配圖:東方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