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物产知多少:首种花生和生姜,居功宁阳齐家庄!

宁阳物产知多少:首种花生和生姜,居功宁阳齐家庄!

“士君子虽极渊博必历相山川以考其风土之殊、物产之异、事迹之烦以辨物,宜广闻见,晰贞淫证得失也。矧[shěn,况且]身宰一邑,而不能取境内山川风物事迹之盛宏为论说,抑陋甚矣。”这是康熙年间宁阳县知事(知县)刘兴汉在《宁阳县志》初修原序中说的一段话。意思是说:读书人即使(知识)极为渊博,也必须要考察当地风土之特殊、物产之异样、事迹之繁多来辨别事物,应当广闻博见,明晰好坏以证得失。况且身为地方官,却不能就境内山川风物事迹之博大说点什么,也太孤陋寡闻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只地方官,作为一个长期生活长在某个地方的普通百姓,也很有必要对当地的山川风物和事迹有所了解。

宁阳历史悠久,山川、风物、地理,历史文物古迹、文化故事等十分丰富,值得考察记述的地方很多。近两个月时间,本人对宁阳境内古八景作了考察,结合县志等文献资料,对其历史渊源、文人诗文描写极其现状,作了粗略的搜集整理,对宁阳古八景有了一定了解。

今天这篇文说说宁阳的物产

自古以来,物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对于人们的生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时代都是不能忽视的。人们总是在利用大自然提供的物产的同时,通过不断改造大自然,培育改良、引进新品种,提质增量,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宁阳本土物产历来不是十分丰富,虽然有谷类、蔬类,枲[xǐ](麻类)类、果类、木类、花类、草类、药类、禽类、兽类、鳞类、介类、货类等十三大类,具体有上百种(据《宁阳县志》)。但大约以菽(豆类)、粟(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为主,这也是民间最重要的衣食来源,因此一般情况下,各家各户虽然稍有存粮,但并不十分充裕,遇到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花费较多,往往还是要依赖家里存有的一点粮食,因此生计大多拮据。

历史上,宁阳人曾从外地引进一些农产品种,比如莴苣、西瓜、番薯、烟草(本名淡巴菰)、棉花(本名吉贝),来自国外;梅、兰花、杜鹃花、乌桕、枇杷、落花生(也叫长生果)、姜,都是从我国南方(指江南地区)引种来的。简单介绍几种:

宁阳物产知多少:首种花生和生姜,居功宁阳齐家庄!

棉花

棉花,本名吉贝,最初由外洋(国外)传入中国,后来县内到处都有种植,可并不多。

番薯,土名芋头,又叫地瓜,分紫、红、白三种。相传明初从小吕宋(即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传入中国,古城番薯,清代乾隆十七年,本县奉上级文件之命劝农人种植,后来,境内到处都有种植。

烟草,一作菸,本名淡巴菰,产自外洋,明时由吕宋传入中国,后来到处都有种植。

梅、兰花、杜鹃花,三物原产自南方,清代末有人移植于本县境内。

宁阳物产知多少:首种花生和生姜,居功宁阳齐家庄!

枇杷

乌桕、枇杷,二木原产自南方,清代末有人移植于本县境内。

落花生,土名长生果,本来产自南方,明代嘉庆初年,宁阳县磁窑镇齐家庄人齐镇清试种成功。从此落花生生长繁殖很快很多,后来连阡接陌,遍布各地,到处都有种植,几乎与菽、粟无异。

宁阳物产知多少:首种花生和生姜,居功宁阳齐家庄!

花生

宁阳物产知多少:首种花生和生姜,居功宁阳齐家庄!

生姜

,本产自南方,清代后期,本县齐家庄人监生齐沐清开始种植,比别的蔬菜获利翻倍,但种植不多。那时候人们都以为种姜能获利百倍,都纷纷种起姜来,种姜的人是不少,但最后得不偿费者十之四五,就是说,几乎有一半的人种姜赔本。这主要是因为本地土壤条件不能很好地适合姜的生长,加上人们不懂种姜技术,所以种姜获利不大。清末以后,宁阳东乡种姜培壅得法,大获其利,种植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本来产自南方的姜,一直以来都是由浙江省青口贩运到北方,后来南方的姜就不再能贩运到北方了,各个邻县都吃上了宁阳人种植的姜。直到现在,宁阳县东部种植的姜量大质好,远近闻名,每年都有很多生姜销往各地。

[参考文献:宁阳县志;文配图:东方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