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幽默典故,詼諧捧腹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鑑賞

說起幽默來,人們常常會說外國人很幽默,特別是一些名人大師,留下了許多幽默的故事,我們十分欽佩他們的睿智和風趣。但是我要說,我們的古人更幽默,不但幽默,而且幽默中還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充分的展示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在開懷一笑中學到了知識,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古人的幽默典故,詼諧捧腹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鑑賞

1.莊子

莊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崇尚自然,對破壞事物自然本性的行為深惡痛絕。莊子臨終的時候,他的弟子準備厚葬他。莊子卻說:“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為我陪葬的寶石,世上萬物都是上天送給我的東西,難道陪我安葬的東西還不齊備嗎?”

弟子卻擔心的說:“可我怕老鷹吃了你呀!”莊子說道:“露天會讓老鷹吃掉,埋在土裡也會被螞蟻吃掉。從老鷹嘴裡搶來給螞蟻吃,為什麼這麼偏心眼呢?”在莊子看來死亡是一個自然過程,更是一種自由和解脫,所以才能再死神面前如此灑脫,如此風趣。

古人的幽默典故,詼諧捧腹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鑑賞

2.東方朔

東方朔是漢武帝時期的人,因其幽默搞笑,被後人尊為“相聲”的祖師爺。有一次,東方朔跟隨漢武帝到上林苑遊玩,見到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漢武帝問東方朔:“這是什麼樹?”東方朔順口答道:“善哉”。漢武帝暗中叫人削掉樹的枝幹,並在樹上做了記號。

兩年以後君臣又路過此樹。漢武帝故意問東方朔:“這是什麼樹?”東方朔又順口說道:“瞿所”。漢武帝沉下臉說:“同一棵樹,過了兩年,怎麼名字就不一樣了?”你竟敢欺騙我!

東方朔說道:“小馬叫駒,大了才叫馬;小雞叫雛,大了才叫雞;小牛叫犢,大了才叫牛。這棵樹也是一樣啊!”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漢武帝聽罷樂了。

古人的幽默典故,詼諧捧腹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鑑賞

3.優孟

優孟:春秋時楚國著名的的演雜戲的人,擅長滑稽諷諫。有一個成語叫做“優孟衣冠”,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場演戲。優: 形聲。從人,尤聲。本義:古代表演樂舞、雜戲的藝人。宋元以後,亦泛稱戲曲藝人、演員 。典出司馬遷的《史記 滑稽列傳》。楚國的孫叔敖死後,他的兒子竟然貧窮到賣柴為生的地步。優孟對此十分的同情,決心為此事進諫楚莊王。他打扮成孫叔敖的樣子,模仿其言談舉止,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終於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在一次宮廷宴會上,優孟裝扮成孫叔敖的樣子前來參加宴會。楚莊王看見了大吃一驚,以為是孫叔敖復活,立刻就要拜他為相。優孟說:“要回去與妻子商量一下,就離席而去。”

三天以後,優孟見到楚莊王,轉述了妻子的話:“孫叔敖一生盡忠報國,廉潔奉公,使得楚國稱霸諸侯。可他死後,他的兒子一貧如洗,只好賣柴為生。這樣的話,當楚國的丞相還不如自殺呢。”楚莊王這才明白了優孟的意思,立即召來孫叔敖之子,重加封賞。

古人的幽默典故,詼諧捧腹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鑑賞

4.阮籍

阮籍,三國時期魏國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有一次,朝中舉行宴會,擔任閒職的阮籍也去參加了,遇到司法官員報案,說有人殺死了自己的母親。阮籍在一旁插話:“嘻!殺死老子還可以,怎麼可以殺死孃親呢!”

聽了這話,大家都驚呆了。司馬昭馬上指責他說:“殺死父親也是不赦之罪,怎麼能說可以呢?”

阮籍很從容的辯解道:“禽獸知道母親而不知道父親,殺死父親的人如同禽獸,而殺死母親的人,連禽獸都不如。”在場的人聽了,一時無語。

古人的幽默典故,詼諧捧腹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鑑賞

5.蘇軾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蘇軾是鼎鼎大名的,不僅詩詞寫的好,書法也是一絕。蘇軾的一生雖然經過三起三落,但是蘇軾的幽默豁達卻是卻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比的。因“烏臺詩案”,蘇軾在湖州被捕,在押解京城審理時,親友們哭泣相送。在這種生死未卜的危難關頭,蘇東坡給大家講了一個幽默的故事:宋真宗時期,到處尋訪天下的隱士。有一個叫楊樸的。頗有詩名,可是召見之後,他卻說自己不會作詩。於是宋真宗就問他:“臨行的時候,可有人作詩送你?”楊樸答道:“只有我的小妾作詩送我”。詩曰:“更休落魄耽杯酒,切莫猖狂愛吟詩。今日捉將官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真宗聽罷哈哈大笑,放他歸隱山林。這個故事把送行的人都逗笑了。蘇軾一生幾度被貶,可他苦中作樂,總是活得飄逸瀟灑。

古人的幽默典故,詼諧捧腹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鑑賞

6.唐伯虎

唐寅字伯虎,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唐伯虎為一老婦祝壽,兒女歡天喜地,恭請唐伯虎為之寫祝詞,唐伯虎也不推辭,提筆寫道:“這個婆娘不是人”,一言既出,老婦臉現怒色。“九天仙女下凡塵”,老婦由怒變喜。“生下兒女都是賊”,兒女皆驚,恨上心頭。“偷來蟠桃獻至親”,結語一出,眾人歡娛。真是一波三折,充滿機變,令人歎為觀止。

古人的幽默典故,詼諧捧腹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鑑賞

7.金聖嘆

金聖嘆,名採,字若採。一說原姓張。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金聖嘆因蘇州“哭廟案”蒙冤入獄,被判處斬刑。可他對生死看的很開,獄中依然豁達,他在寫給妻子的信中說道:“字付大兒看,醃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我無憾矣。”在刑場上,他又囑咐前來訣別的兩個兒子:“兒啊,有件事情我得告訴你們,吃五香豆腐乾的時候記得同時吃花生,那味道十分鮮美,這是個秘密,千萬不要傳出去。”

行刑那天,大雪紛飛,金聖嘆還做了一首打油詩:“天悲悼我地亦憂,萬里河山戴白頭。明日河山來弔唁,家家戶戶淚常流。”吟罷,面對屠刀狂笑:“殺頭,至痛也;籍沒,至慘也;聖嘆乃於無意中得之,不亦異乎?”

古人的幽默典故,詼諧捧腹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鑑賞

8.紀曉嵐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紀曉嵐小時候很淘氣,一年冬天,他穿著棉襖,拿著扇子。學者傻婆娘的樣子在教室裡扭來扭去的,逗學生們玩。

一位南方來的讀書人路過這裡,很是好奇,就說出一個上聯;“穿冬衣,搖夏扇,糊塗春秋”。紀曉嵐馬上就對出了:“居南方,來北地,什麼東西”的下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